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以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层线性模型和路径分析等方法,探讨“211”高校对毕业生就业起薪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211”高校、高校所在地、保留工资、就业地点和就业单位对就业起薪具有显著影响,“211”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起薪比其他高校毕业生高8.9%;第二,“211”高校、高校所在地、性别、家庭收入、收入期望和学习成绩对保留工资有显著影响,“211”高校毕业生的保留工资比其他高校毕业生高22.9%;第三,“211”高校对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起薪既有直接的影响,也通过影响保留工资间接地对就业起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10790名在广州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情况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毕业生的学历、学校、性别、专业、学用结合性、家庭住址、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等因素中,学历对毕业生的起薪影响最大,其后依次是学校、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而性别、学用结合性、专业和家庭住址对起薪影响很小。研究表明,当就业竞争增加时,学校、综合素质和性别对起薪的影响作用增大。  相似文献   

3.
对2011年全国8个省份30所高校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依然是影响毕业生求职结果、起薪和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家庭背景对求职结果有显著影响,它不仅表现在就业机会获得方面,也表现在起薪和工作满意度上;就业结果的地区和性别差异依然存在;就业单位性质、行业状况是造成毕业生起薪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用结合程度、户口档案解决情况和起薪等都会对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对就业匹配与毕业生工资起薪关系的研究发现:控制了人力资本变量后,过度教育从无影响变为显著负影响,专业匹配从显著正影响变为显著负影响;控制社会资本变量后,过度教育和专业匹配对起薪的负效应都减小约2%。从不同子样本来看,过度教育对高学术优势院校毕业生起薪的负影响更大,专业匹配对低学术优势院校毕业生起薪的负影响更大,教育不足仅对男生和非"211"院校毕业生起薪具有显著正影响,对总样本和其他子样本都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9年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利用统计描述和计量回归方法对大学生跨省流动的频率、流向、成本、收益、流动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第一,54.3%的毕业生为不动者,这些大学生在生源地就学和就业,没有任何流动;第二,东部沿海省份的大学生不动者比例更大,对于跨省流动的大学生,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中西部内陆省份到东部沿海省份;第三,经济因素是跨省流动的主要原因之一;第四,人口特征变量、人力资本变量、包括社会资本在内的家庭社会经济背景都是就业流动的显著影响因素;第五,跨省就业的毕业生获得了更高的收入.  相似文献   

6.
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所学专业的匹配情况是影响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毕业生就业与所学专业的匹配情况,以及专业匹配对毕业生工资起薪的影响,并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对内生性问题进行了纠正。研究发现:有56.1%的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工作匹配,有11.7%毫不相关;OLS方法得出专业匹配情况下的工资起薪比专业不匹配高3.4%,使用PSM方法得出专业匹配的工资效应为5%,传统的OLS模型低估了专业匹配的工资效应。进一步的研究显示,相较于“211工程”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匹配对非“211工程”本科高校毕业生存在显著的收入效应;与专科和硕士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相比,专业匹配对本科学历毕业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专业匹配比专业不匹配工资高7%左右;经济学类毕业生专业匹配对工资起薪具有更加显著的正向影响,专业匹配比专业不匹配的起薪高15%左右。基于此,高校的专业学科结构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在专业匹配上做出更加精准的判断,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人力资本理论对毕业生就业区域、就业单位、就业起薪等就业期望的影响,得出了毕业生受教育层次越高,人力资本积累程度越高,就越希望所从事的职业能与自身的价值相匹配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85,自引:0,他引:85  
对我国东、中、西部16个省份34所高校2005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2003年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内因是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效率有所提高;学校提供的求职信息对求职结果和起薪水平都有显著影响;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对就业的影响开始凸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学生干部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样调查了广东省四所高校2012届毕业生,将学生干部毕业生作为一类专门研究对象,从起薪和所在行业两个角度,分别建立多元线性和Logistic模型对其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干部身份能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一组数字     
《中国高校招生》2006,(12):16-16
124元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日前针对2005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男性毕业生每月平均起薪为1631元,女性为1507元,相差124元。  相似文献   

11.
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寻找工作,但是最近流行的农民工起薪与高校毕业生起薪差距缩小的报道让高校毕业生的薪酬前景蒙上了一丝阴影。高校毕业生就业经历了近几年的寒冬后2011年迎来了就业岗位复苏的春天,在我国宏观经济总体向好的背景下用人单位纷纷扩大招聘岗位数量,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2010届高校毕业生个人和相关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地点和就业单位选择趋向多元化;对于实际起薪低于期望起薪的现状持基本接受态度;与实际就业单位以民营企业占比最高不同,他们期望的就业单位还是国有企业;普遍把"求发展"作为就业选择的最重要考虑因素.在用人单位看来,高校毕业生的学习与适应能力是最重要的技能能力,专业实践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素养;个人的良好品质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推崇,而其外在特质普遍不被认定为重要因素.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必须从高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供求两端"双管齐下",减少结构性错位.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基于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采用两水平线性模型探讨院校特征影响我国应届本专科毕业生起薪的两种路径:一是直接影响各院校应届本专科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二是调整不同院校应届本专科毕业生的性别、专业类型、就业状况等对起薪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应届毕业生起薪的整体差异中有12%由院校层面的差异造成;院校类型调整性别、专业类型、就业状况对起薪的影响呈现多样化趋势。以上研究发现有助于理清院校因素影响应届本专科毕业生起薪的机制与路径。  相似文献   

14.
民办高等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及薪酬水平如何,直接反映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及未来走向,对这一问题进行准确把握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研究民办大学毕业生就业及起薪状况,得出了调查结论,并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公平近年来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研究"课题组于2009年6月进行了第四次问卷调查,主要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及就业起薪等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家庭背景,包括家庭年收入、父母的受教育年限、家庭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以及性别因素等都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及就业起薪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发现,高校毕业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所积累的人力资本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产生更大的、更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其对就业起薪的影响程度不及家庭背景对就业起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2011届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就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特征变量对毕业生就业时间、起薪、毕业一年后月收入、就业稳定性、就业部门和就业满意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特征变量中,性别对就业稳定性、就业部门、就业满意度无显著性影响,就读专业属性对就业部门、就业满意度无显著性影响,担任学生会干部和获得奖学金情况对起薪无显著性影响,其他人力资本特征变量对六大就业特征均有着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影响;社会资本特征变量中,除父母一方最高教育水平对起薪、毕业一年后月收入、就业时间、就业稳定性无显著性影响外,其他社会资本特征变量对六大就业特征均有着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北京市针对应届高校毕业生的落户政策,以及利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建立计量回归模型发现:在北京市限制人口规模及收紧户口政策的背景下,非京籍高校毕业生在京就业人数的增速放缓;男性、学习成绩在前25%、研究生学历、北京院校的毕业生,在北京就业和在北京落户的可能性更大;生源地离京越近、母亲从事管理技术岗位的工作、高学历、多次求职的毕业生在京就业的可能性更大;党员、求职花费越多的毕业生落户北京的可能性更大;此外,落户北京会给毕业生带来起薪损失,这主要是由于那些能够解决户口的单位提供的起薪较低的缘故。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2011年全国8个省30所高校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尽管我国政府通过大量政策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但出于对发展前景的担忧,只有少数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且体现出明显向东部流动的倾向;人力资本、家庭背景、学校背景和求职岗位情况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重要因素,到基层就业的学生大多在这些方面处于较弱势地位;他们在基层工作的职业地位、学用匹配度、起薪和工作满意度都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当前,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提高就业质量已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国内外既有研究基础上,学习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利用问卷调查法对相关的样本数据进行搜集,借助于二元logistic、OLS、有序logi等对影响就业选择地的相关因素、起薪水平以及求职结果等进行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高校毕业生样本就业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所形成的分析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有效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数字     
《教育与职业》2006,(7):110-110
124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日前针对2005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男性毕业生平均每月起薪比女性高124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