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翻译出版国外图书成为出版界的时髦。徜徉书店、漫步书摊,各种门类的译文、译著、译丛令人目不暇接。出版界这种空前的翻译出版形势,造就了一大批青年译者,使他们有机会脱颖而出,成为作者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观其阵势,催人振奋。欣喜之余,我思考了一个问题,哪些中国书能引起外国出版商的兴趣呢?又有哪些人把中国书介绍给国外读者呢?  相似文献   

2.
施蜇存老人前不久在一篇《为书叹息》的文章中指出,有些译著“非但译文语言水平有或大或小的差距”,而且“有的连译名也没统一”。我读的译著虽不多,但也深感译名的随意性和不统一,诚是翻译界一个不大不小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外国人名,包括我国读者颇为熟悉的名家,译名往往是随心所欲,各行其是,甚至在一本译著中出现多处一名数译,这怎不让人大有匪夷所思之慨呢?在这种译品中,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底出版的桑竹影、南珊所译的西蒙·波娃的《第二性——女人》可  相似文献   

3.
介绍外国文化,包括许多方面的工作。翻译外国古今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著作是其中一项基本的工作,在国内,这项工作主要是由商务印书馆承担的。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外国学术著作历时已久。早在张元济先生主持商务印书馆的工作期间(1903-1921年),商务的这一出版特色就已初步奠定。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移译的西方学术名著,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译的欧美各国的小说,有不少是在这一期间由商务出版的。1921年,王云五进商务工作以后,这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各类译著逐步发展成系列书,并汇编为“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引进版图书在我国的出版品种日益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图书零售市场上的引进版图书占比已达30%以上,其中经管类译著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目前我国经管类译著的质量参差不齐,其中虽然不乏精品,但也存在翻译欠佳甚至错误频出的劣品,无法满足读者对高品质译著的需求.本文从笔者的实际编辑工作经历出发,探讨了经管类译著中常...  相似文献   

5.
做好对外国出版书籍的审读工作,是有计划有选择地翻译出版外国书籍、认真贯彻“洋为中用”方针的重要一环。肖乾同志的这个发言,对审读国际政治方面的书籍如何选材、如何审阅全书、如何抓重点以及全译和节译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可供从事外书翻译和编辑工作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6.
关于汉语专名的回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寅博士在《书品》 1999年第3期发表《近刊译著中的知识性错误》,指出了四部译著中的一些翻译错误。这些错误有个特点,就是错的多是汉语专有名词。致误原因是译者中国文史哲知识不够,在由外文回译为中文时就把中国人名或书名按语音翻译,结果不知所云。这一现象在当今译界似乎有相当普遍性,因而一部号称  相似文献   

7.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的介绍外国出版工作的书越来越多了。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了《出版知识译丛》,山西书海出版社出版了《国外编辑出版丛书》,武汉大学出版社和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等也有这类书出版。这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所翻译的书,大都是国外名著,有的被称为必读书或经典著作。我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的背景下,出版市场上的社会科学类译著日益增多。其中,部分图书因翻译质量问题引起了读者的关注,也因此受到了学界与业界的批评。文章分析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在编辑工作中提高此类图书翻译质量的具体办法,以期进一步提升社会科学类译著的翻译出版水平。  相似文献   

9.
刘姝宏 《出版参考》2015,(12):29-30
近年来,译著已成为国内图书出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译著的出版量几乎占到出版总量的1/3.根据《2013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2013年全国共引进出版物版权17613种,较上年增长2.4%.一方面是译著市场欣欣向荣,另一方面也呈现出译著质量良莠不齐、部分译著曲高和寡的情况.这些引进图书的出版,或者是翻译、编辑方面的问题,或者是选题判断、营销方面的问题,给译著图书市场带来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于霄 《编辑学刊》2011,(6):61-65
驻足书园,手指轻触码放齐整的书脊,装帧精美的译著会不时跃入眼帘。许多知识传人中国,其主要媒介就是译著。译著在引进过程中经过了编辑的精心挑选,不仅经过国外读者认可也可能对中国读者有益。而译著出版却比中文著作出版过程繁琐。译著出版要经过选题论证、购买版权、翻译、审校、编辑等等程序,法律关系也更为复杂。比起中文著作简单的"出版社-作者"关系来说,译著出版要涉及的权利主体至少有:原著作  相似文献   

11.
韩雪 《出版广角》2016,(2):60-61
翻译出版是诗歌进行文化交流的途径,但是在对外国诗歌的翻译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综合性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分析外国诗歌出版翻译的难点,提出了解决外国诗歌翻译出版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一进入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85年以来,在我国的图书市场上,不断涌现出一些外国人的名字,象萨特、尼采、叔本华、弗洛伊德、弗洛姆、瓦西列夫……。他们的书,有的是几本,甚至十几本为我国翻译出版,有的是一本书同时为我国几家出版社翻译出版。这种现象,是建国以后出版史上所罕见的。据有关部门统计,从1949年到1984年的35年间,我国翻译出  相似文献   

13.
肖超 《东南传播》2015,(12):141-143
商务印书馆是我国学术翻译出版的重镇,对其学术翻译出版业的研究非常必要。该文从出版数量、国别、学科及影响因素等层面,分析了商务印书馆在1949-1978年期间地理学译著出版概况,总结了这一时期地理学译著的出版特点。该文不仅丰富了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史研究,也为地理学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肖超 《现代出版》2015,(2):70-72
晚清时期,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数量并不多,译者较为分散,但是翻译质量较高,且这些译著多作为教科书使用,这成为商务印书馆地理学翻译出版的一大特色。晚清时期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的出版,不仅为民国时期地理学翻译出版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地理学学科以及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阿伦特著作的中译在中国大陆掀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高潮,她的重要著作基本上都有了中译本.作为阿伦特的热心读者,我们差不多都要在中译本出版的第一时间买来阅读,而且基本上是对照英文版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发现阿伦特著作的翻译质量总体而言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最近出版的王寅丽译《人的境况》《过去与未来之间》等著作中,明显的翻译错误已经基本没有了. 当然,如果按照高标准来衡量,阿伦特译著的质量仍然有待提高.下面我们将以王寅丽译《人的境况》《过去与未来之间》以及陈周旺译《论革命》为例,就其中的翻译问题提出我们的一些粗浅看法,以求教于两位译者和其他方家.  相似文献   

16.
外文出版专业图书的翻译王益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的介绍外国出版工作的书越来越多了。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了《出版知识译丛》,山西书海出版社出版了《国外编辑出版丛书》,武汉大学出版社和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等也有这类书出版。我去年对照原著读了5本这方面的书(...  相似文献   

17.
随着从业者增多和新技术应用,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明显提升,近年来社科类图书译著愈发引人关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重复出版、专业术语翻译不规范、机器翻译痕迹较重等问题给读者带来了负面体验。本文从编辑出版角度提出提升社科类翻译图书质量的具体办法,促进社科类图书翻译出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学术图书为什么外国出版社不愿意出版、外国人看不懂?笔者认为,翻译质量、翻译经费是出版"瓶颈",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是根本问题。目前,中国学者的人文社科学术著作的版权输出比较困难。外国出版社总是觉得我们学者的学术观点不是主流观点、学术研究不够严谨,表述方式也与西方学者大相径庭,从而导致我们丧失了在世界学术界中的话语权。上述原因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图书翻译出来了,而读者看不懂,被告知翻译质量有问题。于是要求由外国学者修改译稿,  相似文献   

19.
据中国出版在线报道:近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版新版译著近万种。品种数量迅速增长,社科类和文学艺术类图书却出现翻译质量混乱、下降的现象。译林出版社社长顾爱彬指出,一件商品质量越好,成本越高,翻译类图书也是同样道理。出版一本优秀翻译图书,需要一流的译者、优秀的外文编辑,需要逐字逐句根据原文推敲文字,这样出书,成本高,价格也比较高,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出书难,这是一个普遍问题,何况是两位初译书的残疾作者。然而,他们成功了,译著已经出版,原因是碰到了一位很好的编辑朋友。《朋友晓峰》,这是华夏出版社编辑毕晓峰在收到两位残疾人的译著之后;给作者第一封回信的时候就这般自称的。尽管译著的质量尚未达到出版的要求,但她以朋友的身份向两位残疾人作者伸出了诚挚的无私的援助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