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以教材改革为表征,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革命,不是单纯用一种教材去更换另一种教材,用一种教育技术更换另一种教育技术,而是包括教育目标、课程体系、教育思想以及教学管理制度在内的全方位的变革。而一旦教学组织结构,规范体系,内在激励机制发生根本性变化,课程改革才不会流于形式,才不会半途而废.才能深入持久,可见教学管理机制的重建既是课程改革的外在保障,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必须学习现代课程理论课程是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在任何一种教育体系中,课程问题总是居于中心位置。从世界范围看,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中小学教育改革已成潮流。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中小学课程和教材也正在经...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师开设教育伦理学课程的设想华南师范大学教科所王本陆近年来,大家一直比较关注高师教育学课程的改革,就此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高师教育学课程(指教育类课程的总体而不是作为一门课程的教育学)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开设教育伦理学课程,对高师学生进...  相似文献   

4.
覃章成 《农村教育》2007,(10):47-48
当前的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受到了一个个教育难题的困扰。对于现存的农村教育难题,课程改革不可能采用“绕过去”的策略,而只能以此为土壤。  相似文献   

5.
新纪元发轫,基础教育的改革已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而进入实质性新阶段,即正对教育心脏———课程实施关键手术。这直接关系到应试教育能否真正向素质教育转型,能否赋予基础教育乃至整个中国教育以应有的活力和持续发展的后劲;深而言之,以人之现代化为追求的课程改革,也将关系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能否在21世纪最终达成。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这次课程改革涵盖了基础教育所有学科,各门课程的改革力度虽不相同,但都针对应试教育给课程领域所造成的严重弊端而呈现出强烈、共同的价值取向,从而标志着中国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6.
2001年9月,我国开始了以教材改革为核心的一次全方位的课程改革,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服务于学校教育的教育类期刊就要充分利用自己作为媒体的独特地位,认真研究课程改革的理论和有关精神,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之中,科学地策划课程改革栏目,积极引导、推动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7.
可以用史学的方法来厘清和审视过去和现在的课程改革,这种研究有助于了解课程改革的历史脉络,从而得到一些对现在改革有意义的启示。课程史研究是针对特定的课程含义而进行的一种教育史学研究,其突显的时空性与个体性构成其研究特色,也为其提供了不同的研究维度和丰富而有趣的题材。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的课程理念能否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而支持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是新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集中体现。教师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可以具体为有效教学策略的掌握和应用,这一策略可以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来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视野下的高师课程改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由于高等师范教育对中小学教育课程改革关注不够,两者长期缺少对话,失去了“根基”的高师课程改革就自然“底蕴不足”,所以恢复高师课程改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两者之间的对话,就显得十分重要。已有研究大都偏重于操作层面,虽然课程改革本身是具体的、可操作的,但课程改革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需要一种理论观念的导向和指引。本文把基础教育作为高师教育的基点,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为“坐标”来探析未来高师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力求为高师课程改革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导向和指引。一、高师课程的师范性:…  相似文献   

10.
深化教育改革是以课程教材为切入点,对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途径及教学评价的系统的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是课程改革的前提,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否则将迷失方向,使课程改革无法贯彻实施。而更新观念,首先是育人目标观念,即以人为本的观念。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入的发展为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面向21世纪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验课程教材研究所吕达,张廷凯一、改革的背景课程教材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学制的改革,最终必须通过教育内容即课程教材的改革才能落实;教育方法的改革也必须以课程教材改革为前提。课程教材改...  相似文献   

12.
中美两国在20世纪的50-70年代间,对中学课程进行了频繁的改革,较集中的有三次,这些改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有代表性和特色的中学课程改革。分析研究中美两国这一时期课程改革的原因、理论依据,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简要比较,总结两国课程改革的经验教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学课程的结构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而不断变革的;课程改革与发教育,社会的发展是互相作用的,课程改革是从教育实践中产生的一种适应人的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其自身的客观性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对1999年以来厦门市新一轮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简要报告。一是介绍了开展新一轮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背景,提出要以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与核心,加快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二是重点探讨和介绍了新一轮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立足于整体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做法,特别是立足于实践重点讨论了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改革措施;三是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各幼儿园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重视加强指导,是新一轮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取得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而历史与社会这门新课程本身就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产物,它的设置集中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追求,即强调人素质的培养,以民族精神的铸造为核心;强调社会主体观的形成,为学生认识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15.
论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阻力所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进步,教育的进步离不开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核心则是课程改革,当前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是时代与国情的产物。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同前七次课程改革一样,的确具有必然性与必要性,但如何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推广和实施,如何将决策者的良好愿望切实贯彻到基层学校教育中去,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有鉴于此,本文试图结合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相关要求与现行教育、教学实践,对制约其实施的因素作一简要分析。一、传统教育理念与课程理念的自然抵制任何一个…  相似文献   

16.
教育资讯     
★到2005年中小学国家教育课程将有重大改革。国家教育课程重大改革的初步改革的基本框架思路也已确定,即小学及初中教学强调学科综合,而高中教学则为分学科进行。国家课程改革后,小学的地理、生物知识课程由自然课一门课包容代替,思想品德及政治常识课程统称为社会课,同时一、二年级开有生活实践课程。与小学课程设置合并科目色彩较浓的特点相比,初中课程则更体现出大综合的趋势,尽管科目知识综合原则适用于初中及小学教育,但专家指出:从学习上看,综合未必一定就比分科效果好。今后的高中课程中分学科教学就“大有市场”。由…  相似文献   

17.
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进步,教育的进步离不开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核心则是课程改革,当前新一轮国家摹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是时代与国情的产物。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同前七次课程改革一样。的确具有必然性与必要性,但如何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推广和实施,如何将决策者的良好愿望切实贯彻到基层学校教育中去,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有鉴于此,本文试图结合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相关要求与现行教育、教学实践.对制约其实施的因素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在全国实施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这是我国教育的一场革命,是我国教育再一次发展的号角,而对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的德育工作究竟如何开展,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新课程的全面、正常、顺利地实施,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是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这一论断表明,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业中,教育不仅自身需要创新,还要为其它方面的创新提供知识和人才支撑,任务极为艰巨而光荣。进行教育创新,根本的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育创新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过去的一年里,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课程改革上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实践表明,课程改革是教育思…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全国各地尤其是试点省份的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教师培训工作。然而,培训过程往往强调的是新教育理念的灌输以及教师教育能力的提高,而对教师如何迎接这一挑战的心理适应性却未能予以足够的关注。课程改革给教师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不少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出现了心理上的消极反应,这些心理压力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热情和投入。因此,如何正确理解教师在改革中出现的消极心理反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缓解其心理压力,成为当前课程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