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会休闲     
一、什么是休闲24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休闲是通往幸福大道,休闲给精英社会中的人们以发展智力、探求灵魂和寻找生命中真正快乐的机会。他认为,休闲的最好方式是沉思,思为“理性的沉思活动则好像既有较高的严肃的价值,又不以本身之外的任何目的为目标,并且具有它自己本身所特有的愉快……而且自足性、悠闲自适、持久不倦……其他被赋予于最幸福的人的一切属性,都显然是与这种活动相联系着的——如果是这样,这就是人的最完满的幸福。”休闲是实现文化理想的一个基本要素,这一休闲观开启了人们对休闲的思考和研究,从…  相似文献   

2.
覃青必 《高教论坛》2015,(2):13-15,26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活动都是以某种善为目的,而人的活动的最大目的就是幸福,因此幸福就是人的活动的最大善。德性是既使一个人好又使他出色地完成他的活动的品质,幸福就在于合乎德性的活动。德性活动分为理智德性活动和道德德性活动,理智德性活动即沉思是人最大的幸福,而道德德性活动是适合大多数人的幸福。幸福的获得必须通过人的学习和努力,而且还需要一定的外在善。亚氏的幸福思想对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它启示我们在教育中要引导大学生关注幸福生活的问题、促进大学生树立符合德性的幸福观、鼓励大学生在创造中实现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每当夏日的夜色降临,村子里就会热闹起来,家家户户的老人和小孩都会搬出凳子,坐在门外乘凉.老人们总会指着夜空,为孩子们讲述家喻户晓的故事:牛郎织女、嫦娥奔月……他们说着,笑着,脸上的笑容是那样的幸福,那样的纯真.面对这一幅幅温馨的画面,我只有羡慕和沉思……  相似文献   

4.
从古至今,幸福问题一直是人们所无法回避的问题。许多哲学家都对幸福问题进行追问和研究,其中,亚里士多德是最有影响力的论述者之一,他关于"幸福"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尼各马可伦理学》这本著作中。通过梳理亚里士多德关于幸福的阐述,认为他对幸福做出了幸福是至善、幸福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沉思是最大的幸福三种定义。  相似文献   

5.
泰山山水休闲体育因其独特的魅力在泰山周边地区居民的休闲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泰山山水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中利用山水等自然资源所进行的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和愉悦身心为主要目的体育活动。泰山的山水休闲体育文化因其无与伦比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内涵,一直影响着泰山人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行为特点和心理定势,这是由于泰山的山水休闲体育彰显出生命本身体悟自由的目的,挥洒着野逸的品格,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泰安市居民休闲体育的主要选择内容,成为具有泰山特色的休闲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入普遍有闲时代。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了休闲的可能,和谐社会需要的是健康的休闲生活和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休闲,因为体闲作为一种后天的习得能力,它需要教育。人们通过教育而获得休闲能力后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因此,休闲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呼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文章从休闲教育的含义及休闲教育的必要性两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自由是人类追求与向往的恒久命题之一,人类文明发展史进程中布满了寻找自由的足迹,体育的本质是对自由的不懈追求,是对缺失的身体自由和感性自由的弥补。休闲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生活方式,受到人们青睐,以其为载体的休闲体育活动已经呈现出体育和自由融合发展的态势。休闲体育自由的实现意味着个体本身理想的完善,预示着人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归属。  相似文献   

8.
从人的发展观论休闲体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文献收集法、逻辑分析法,从人的发展角度对休闲体育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休闲体育不是一种随心所欲、漫无目的、消磨时光的消极活动,而是一种精神自由、心灵快乐、创造性的主体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目前,休闲体育的本质特性--自由性和创造性正在消失,因而呈现出某些异化现象.要通过休闲体育实现自我发展,人们就应该增强主体意识,提升休闲能力,形成个性化的体育休闲方式.  相似文献   

9.
关于幸福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感,是学生学习与学校发展的基础.而今天我们学校把一些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变成了目的来追求.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建构"幸福教育"的两个体系是:其一,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因为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其二,不仅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童年,还要拥有一个幸福人生.所谓幸福童年,指快乐的校园生活;所谓幸福人生,是为孩子今后人生走向构成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幸福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在这种体验过程与追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告诉我们,沉思的生活最有可能走向幸福.本文从与幸福相关的德性、善两方面进行论证,从而说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学会独立的沉思--理性的生活,是获得幸福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幸福很简单     
关于幸福,德国的费尔巴哈说过:生命本身就是幸福.上帝造了你,让你来到人世,这就是对于你的赏赐,你就已经是幸福了.所以说,每一个人都有幸福的权利,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所以很快感受到幸福气息萦绕身边的人,便是懂得幸福的人,便是懂得知足的人.  相似文献   

12.
幸福在哪里     
幸福,这个美好而闪光的词句,招惹了多少人憧憬和追求,促使人们奋发向上。许愿树上挂着许多小灯笼,上面画着童男童女和聚宝盆,还写着"万事如意、恭喜发财";谁过生日了,亲朋好友送上蛋糕或贺卡,写着"祝你生日快乐";节日期间,同学、朋友、同事相互问候"节日好",这一切的一切都表达出人们追寻幸福的美好愿望。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境界。人们时常会问自己,什么是幸福?辞书上讲: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其实,幸福没有标准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Tintern Abbey中的自然观给人们带来了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解放了人们的心灵,使得人们在沉思中认识到人本身的价值,这种自然观指引着人们观察宇宙、社会及人生的真相。  相似文献   

14.
学校个性最集中地体现在所培养出的人的个性.我校的文化传统是一切教育活动皆指向人、影响人、发展人,并追求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的愉快体验和感受,“幸福的事业、快乐的童年、成功的体验、自信的成长“是学校师生及家长对愉快教育的理解、选择、追求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清凉圣境     
我是谁? 有那么多的名词笼罩在我身上:女儿、亲人、朋友、学生、姐姐、妹妹,或是志愿者、旅行者、幸福者、孤独者、微笑者、流泪者,亦或是一个沉思、奔跑的人,一个读书的人,一个写作的人……每当想到这儿时,心中便有了一份莫名的厚重感,但我把它们通通凝华于心中,最后,只能呼出一个字的芬芳——爱。  相似文献   

16.
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幸福广东的建设放慢了GDP增长的速度,转向以增强民众福祉为重,以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新的建设目标.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广东的发展不再单纯注重物质水平的提高而是更加注重人们精神生活层次的提升.幸福是一种主观的精神感受,当人们的精神世界丰富了,精神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自然会感觉到幸福,休闲正是一条通往人类美丽精神家园的康庄大道,学会体闲能增进人们的幸福体验.  相似文献   

17.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但许多父母却由此而陷入教育的误区之中:有的自己省吃俭用,把钱都花在孩子身上,他们以为满足孩子的需求就会给孩子带来幸福;有的为后代造房置产,以为留下万贯家财就是给了孩子幸福;有的望子成龙,逼着孩子学这学那,以为让孩子出人头地就会使孩子拥有幸福。……不错,满足需求,拥有财富、知识和地位,这些都是一个人生活幸福的必要条件,但决不是幸福本身。幸福不是及时行乐,而是对有意义人生的追求过程;幸福不是单纯物欲的满足,而是积极生活的整体状态;更重要的是,幸福不是别人所能给予的某种条件,而是一个人对于自己生活的主观感受。这也就是为什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篇主题新颖、引入深思的微型小说.初次读到它,我的心就为之一颤:我是被文中的那个"不想成为英雄、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的小女孩感动了.再读此文,身为人父、又为人师的我,不禁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文章反映的是一个教育理念问题.……  相似文献   

19.
吴珍梅 《师道》2014,(9):57-58
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方式,教育既然旨在促进个人和全人类的幸福,那么它本身首先应该是幸福的,这应该是教育的终极意义。近三年来,我校本着"办孩子喜欢的学校,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的办学宗旨,紧紧围绕创办促进人民幸福的教育这一中心,扣紧"建设孩子喜欢的校园、争当孩子喜欢的老师、开设孩子喜欢的课程、开展孩子喜欢的活动"这一主线,努力推进"幸福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20.
矛盾,在已经证明了人的卑劣和伟大之后--人们在现在就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人应当爱自己.因为在人身上,有着能够实现完美的天性.但是不能因此去爱自己身上的卑劣.人应当鄙视自己.因为尽管可以实现完美,这种能力却并无价值.但是不能因此就鄙视这种天赋的能力.人应当憎恶自己,同时热爱自己.人本身具有认识真理和适应幸福的能力.但是人却根本没有掌握永恒的真理、完全的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