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国内民族文献分类和编目工作主要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到目前为止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出现了诸多分类方法。本文结合前人有关研究成果,以国内部分民族文字文献目录为例,主要对现有满文、蒙古文文献目录分类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探讨和论述,认为到目前为止,中国国内民族文献尚无统一的分类法.并且指出了部分文献目录分类中存在的不准确或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2.
回鹘文是维吾尔族先民—回鹘人于公元8世纪前半叶以古代粟特人使用的草体粟特文为基础创制的音素文字。回鹘文产生后,不仅在回鹘文化历史上,而且也在北方诸民族文化历史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北方的许多民族以回鹘文为基础创制了自己的文字。本文以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回鹘文研究的新成果为依据,结合汉文史籍的有关记载,初步推定从公元10世纪起至今,回鹘文一直广泛传播在西起阿尔泰山,东至辽河流域一带的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中。契丹小字,蒙古文以及后来的满文、锡伯文之创立皆受到回鹘文的影响。回鹘文、契丹小字、回鹘式蒙古文、满文和锡伯文具有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3.
锡伯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自己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之一。锡伯语和满语同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满语族满语支。锡伯文是略加修改的满文,是满文的继承和发展。锡伯文和满文具有源流关系,这个历史演变过程是:粟特文——回鹘文——蒙古文——老满文——新满文——锡伯文。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进行特色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成为各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点之一。西里尔蒙古文文献是以西里尔字母作为蒙古语标记文字的知识载体,在内蒙古地区高校图书馆有一定数量的收藏。实现西里尔蒙古文文献自动化编目及更大范围共享是充分利用西里尔蒙古文文献并实现其更大价值的途径。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中蒙两国交流不断增强,实现西里尔蒙古文文献的知识共享为研究蒙古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提供了文献信息保障,同时也对中蒙两国的不断深入交流与合作有着特殊意义。本文介绍了中国西里尔蒙古文文献编目概况,提出了关于西里尔蒙古文文献编目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敦煌莫高窟北区洞窟历年来发现的西夏文、回鹘文、藏文、梵文、蒙古文、八思巴文、叙利亚文、婆罗迷文等多种民族文字文献的数量、收藏单位、研究情况以及回鹘文木活字发现经过、数量、收藏单位等进行了概述,并对莫高窟北区洞窟新发现的、现存敦煌研究院的多种民族文字文献和回鹘文木活字的学术价值和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嘉靖本蒙古文《三国演义》抄、刻本与满文译本、汉文原著的比较研究,进一步确定了240回《三国演义》蒙译本转译自嘉靖本满文抄本。继而,对国内外现存嘉靖本《三国演义》蒙译本的收藏、分布情况及其典型的抄、刻本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略述了嘉靖本《三国演义》蒙译本的翻译背景、译文特点以及在《三国演义》蒙古地区传播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7.
刊摘 《地理教育》2004,(4):10-10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及附近旗县、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郊及附近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族人使用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布特哈和齐齐哈尔两种土语.其语言丰富,有大量反映渔牧狩猎农耕的词汇,其中有汉语、满语和鄂温克语借词,特别是汉语借词较多.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主要使用汉文,少数人能使用满文、蒙古文、哈萨克文.信仰萨满教,是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之大成的原始宗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历史文献储备极其丰富,除了官方汉文文本外,还有大量流传在民间汉文文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也同样留存有大量的汉文文献,目前,学术界对民族地区的汉文献的研究开始得到重视,但若传统的汉文文献研究的方法机械移植到民族史研究中就不免捉襟见肘,无法发挥预期的作用。对不同民族流传的汉文文献本传世,如何使传统的史料研究方法适用于民族史的研究,一直是史学研究中的空缺。就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民间文献史民族史研究的主要历史信息来源,可以弥补汉文典籍的诸多不足与缺陷。  相似文献   

9.
近日,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由国务院批准公布,共有2392种古籍、51家单位入选。首批进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2392种古籍中,计有汉文古籍2282部.包括简帛117种、敦煌文书72件、古籍2020部、碑帖73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110部。包括焉耆-龟兹文、于阗文、藏文、回鹘文、西夏文、白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  相似文献   

10.
陈文俊 《时代教育》2012,(1):169-170
首届"满学与清史研究"研习营于2011年7月在北京举行,海峡两岸学者共同探讨了满学和清史的相关课题,包括红学、新清史、清代契约文书、满文文献翻译、明代辽东的女真人、满文的转写法、满族史中的口述与田野、满学研究中的朝鲜史料、清朝的多元统治、庄头户口册及田野调查、老满文研究、满文档案的编译出版等诸多问题并展开了积极的讨论,涉及清代政治、经济、民族、宗教、语言、文字、文学、文献等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1.
蒙古人从古到今始终把“传道、授业、解惑”者用本民族语言称之为“八合识”,即教师。在教育理论当中.“八合识”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笔者从历史资料入手,对“八合识”一词的渊源以及它的发展演化过程进行了探讨.这对寻踪蒙古族教育发展的轨迹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三弦源于弦鼗的观点提出质疑。另作新论。通过三弦的史料记载和考据三弦应源于蒙古民族所创制的西那嘎。也就是说西那干胡兀日的另外一种变体。由此蒙古人把三弦也叫“西那嘎”或“胡不儿”。它并非源于弦鼗。更不是“盖琵琶本四弦,三弦者,减去琵琶一弦也”的说法。古代蒙古人创制三弦时。也不是简单地把二弦或四弦改为三弦.而是以蒙古人的制作方法、发声原理、美学观点以及声音特点进行了创制。制作材料上遵循自产自制的原理.把琴箱蒙上羊皮,张拉羊肠做琴弦,长颈无品,无论是在蒙古包。还是在马背上操弄极为方便。三弦把蒙古族胡兀日类乐器的四、五度定弦法融为一体,并丰富了胡兀日类乐器的种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历史文献的特点和中国历史文献的概况,总结了用历史文献重建气候序列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使用历史文献时应该注意的5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清代满蒙文大型“分类词典”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熙年间圣祖敕令编纂了满文单语种大型分类词典——《御制清文鉴》和满蒙合璧的《清文合蒙古鉴》等。至乾隆年间,高宗敕令在这些早期词典基础上扩充类目、修订借词、增加注音等,逐渐规范编成了标音词典——《御制增订清文鉴》。在此基础上编纂了《御制清文鉴补遗桑抄》、《清文鉴择录》、《选录清文鉴要语》、《清文总汇》、《满汉文鉴》等满汉合璧的大型分类词典,之后合并满蒙合璧词典和满汉合璧标音词典等。编纂了《御制满洲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其后又增加藏文、维文等编成了《四体合璧文鉴》、《御制四体清文鉴》、《御制五体清文鉴》等四、五体合璧词典。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狩猎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狩猎生产的整个过程,不仅构成了蒙古族物质文化的主体,也深刻地影响着本民族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狩猎文化随着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内部生态平衡规律,走过漫长的历史变革进程,并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色,深入研究和阐释狩猎文化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规律,对拓展和深化游牧文化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历史民俗学是中国民俗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关于民俗事象的历史研究与历史社会民俗事象、民俗记述及民俗评论的研究,通常包含民俗史、民俗学史、文献民俗志三方面。它与历史社会学与历史人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具有自己的学术特点。历史民俗学概念最早出现在日本民俗学界,钟敬文是中国历史民俗学的倡导者与建设者。历史民俗学有自己特定的研究范围、学科特征与研究方法,是一门正在生长的新型学科,它在中国民俗学研究中有着独特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民歌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发展和音乐文化的繁荣,促进了蒙古族民歌与不同音乐体裁和创作方式的逐步结合,孕育、产生了以蒙古族民歌为题材、具有蒙古音乐风格的器乐曲。蒙古族民歌的器乐化发展,既保持了民族音乐的内涵和普遍的表现形式,又融合了当今中西音乐的多种创作技法,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将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于汉、蒙语法的差异性,蒙语授课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往往对补、宾语分辨不清,或补、状语颠倒,造成语序混乱。因此,在蒙、汉语对比教学中,必须把补语的概念、性质.补语和其它句子成分的区别,以及补语在蒙语中相对应的功能和表现形式,逐一讲清。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作家满都麦的创作始终贯穿着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文化建构,使他成为怀有强烈宇宙感的诗人。正是在这一文化层面上,满都麦与普里什文一样,对自然有着“亲人般的关注”。草原的荒漠化是满都麦生态文学的主题之一,自然与人的融合则是普里什文对自然“亲人般关注”的行为方式,可以看出两位作家对于自然与人关系的思考已经超越了时空,体现出生态整体主义的观念和生态道德,开启了各自民族生态文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20.
《黄金史》是17世纪蒙古历史文献中的一部重要典籍。关于其作者罗卜桑丹津的生平事迹、著述经历等方面的研究始终处于众说纷纭,向无定论的状态。笔者援捂《清凉山新志》及其相关著述,就作者的生卒年、《圣地五台山志》的刊刻年代等进行了文献考证,并对国内外一些学者所持的论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