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标志着课程改革进入崭新时代。《纲要》是关系今后几十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向的重要文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总纲。2001年上半年,教育部已经作出了加快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决策。每一个从事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教师,都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钻研,切实把握《纲要》基本精神,深刻领会《纲要》中突出阐明的、系列的教育观念,并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这样才能跟得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步伐。时代呼唤着我们: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  相似文献   

2.
高水红 《学科教育》2002,(8):1-4,14
本文通过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课程知识合法性的追问发现,国家、专家等角色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生了变化。“国家”角色开始隐退,“专家”由“象征性参与者”向“事实性参与者”过渡,使课程知识合法性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课程将不纯粹是“传递统治阶级意识形态,进行阶级关系再生产的工具”;“专家”与“国家”在角色、地位上既有磨合又有争夺,从而也改变了课程知识合法性的过程:课程由社会单方“控制”的中介变为多方“认同”、“妥协”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教育科学论坛》2002,(3):26-29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这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面对这一“新生事物”,人们不禁要问:“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定位是什么?怎样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时代特点?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研究性学习”在现实的价值取向上存在哪些偏差?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能否实现预期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4.
5.
6.
吴领涛 《学子》2014,(11):70-7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是引领新课程改革的一面旗帜,是新课程改革的指挥棒,对于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而言,要想真正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真谛,真正上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好课来,《纲要》无疑是制胜的一大法宝,因而必须认真研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教育实践。本文试从《纲要》关于“教学过程”的两点要求出发,反思中学政治课堂目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力求让政治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科教育》2001,(7):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共分8个部分,包括: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相似文献   

8.
金永红 《西宁教研》2001,(5):19-19,23
据报道,日本每十年更新一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每一次改革,力求精选教学内容,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韩国、英国、新加坡等国都进行课程改革,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人,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在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虽已取得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教育》2001,(10):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强调知识的不确定性和儿童对知识的自主理解,质疑甚至批判知识教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对此,很多人有意无意地将它看做是杜威思想的体现,认为杜威思想是新课改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是新课改合理性与合法性的依据所在。事实上,对于知识的价值及在教学中进行知识传授的重要性,杜威从未轻易否定。他只是在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知识传授方式与教学模式,以期更好地平衡教育中知识与经验的关系,实现高水准的教学。在这个意义上,杜威眼中基础教育所应采取的知识学习方式,与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2.
知识社会中"工作成人"学习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康宁 《教育科学》2002,18(3):14-18
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客观性知识”、“准入性知识”,“开放性知识”,“速变性知识”。与之相应,知识社会中工作成人的学习将具有明显的“技术性”特征、“功利性”特征、“个体性”特征及“全程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辨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中小学教育中,凡是未成年人身心正常发育的障碍都必须解除,以避免使未成年人身心正常发育受挫,凡是对现实人生不可或缺的文化、知识、技术以及行为规范,都不可忽视,而不给学生后来的发展留下难以弥补的缺陷;反之,一时一事需要的东西是不是该列入基础教育,不能单以这种东西的绝对价值衡量。  相似文献   

14.
目前,所有大学都开设了《计算机化基础》课,如何使这门课真正成为学生计算机化的启蒙课,是目前大家都在探讨的问题,本作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这方面的一些热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美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毋庸质疑,美国基础教育存在着种种问题:学生学业成绩平平、性观念迷乱、校园暴力不断、辍学率高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十分复杂。本文主要从家庭教育功能的退化、社会文化的衰败、学校教育的问题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阐述了学习共同体生成的若干基本问题,论述了学习共同体的意涵及相关概念的关系,学习共同体生成的价值,同时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生成原则和把握要点。  相似文献   

18.
19.
知识冲突与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发展规划制定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冲突不断地产生与消解的过程。在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存在着三类非常重要的主体,即规划决策者、规划研究者与规划评价者。这三类主体在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与职责是不同的。其中,起主导与支配作用的主要是规划决策者与规划研究者。在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存在的知识冲突主要是由于规划决策者与研究者对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规范知识与实证知识、战略知识与策略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选择、表达与应用的不同而产生的。根据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规范知识与实证知识、战略知识与策略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选择、表达与应用的不同,可以把知识冲突分为选择性冲突、表达性冲突与应用性冲突三种形式。知识冲突在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是必需的。它的存在不仅有利于赋予教育发展规划以更多的合理性与进一步重构教育发展规划的合法性,而且也有利于保障与提高教育发展规划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对幼儿创造教育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幼儿创造教育的内涵  (一)幼儿创造力的本质特征  创造性是人类个体普遍具有的潜能,幼儿也不例外。儿童心理学研究和大量实际观察表明,儿童拥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儿童的创造力几乎表现在他的所有的活动之中。我们认为儿童具有创造力,但并不意味着儿童能够与成人一样可以进行科学创造发明。在承认儿童和成人都具有创造力的同时,必须看到由于儿童的特点与发展水平,儿童的创造力与成人的创造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它有自己独特的本质特征:  1.幼儿创造力的自发性强,表现范围广泛  幼儿生活在一个心理上松弛的阶段,这为获得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