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谒嵇康墓     
正嵇康葬在他被杀的地方。一座山,瘦瘦的,尽是骨头。读过书的,没读过书的,都叫它石弓山,但并不像弓。要把它看成一把引而未发的弓,得离它远一点,但远了又看不见了,蒙城多雾,我来的时候正值雾季,人在雾里走,遮得连自己也看不见自己。终于能看见石弓山南麓的那座墓了,一切都处于静穆的庄严状  相似文献   

2.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我是越来越崇拜古人了,他们竟然将读书做人处事的哲学总结得如此精辟。回首自己走过的这三十多年,至少有二十几年在与书为伴、为伍、为师。读过的书、收藏的书虽远称不上“汗牛充栋”,但也有那么几大箩筐。然而在书的海洋里,读过的书犹如在大海里捞针,学到的东西犹如用竹篮去打水。书是天天在读,脑袋却空空,每到用时便黔驴技穷。  相似文献   

3.
摇篮     
大树是摇篮(丫6OI6n),摇着叶宝宝, 风儿轻轻吹,叶宝宝睡(sh山)着了。 小河是摇篮,摇着船宝宝, 从水儿哗哗流,船宝宝 漂(Pi6o)远了。 小提琴是摇篮,摇着弓宝宝, 音符轻轻跳,弓宝宝陶醉(z山)了 书·着小宝宝, ,J宝宝长大了摇篮@白少伦$西安市西一路小学一年级~~  相似文献   

4.
李德民 《特区教育》2010,(10):54-55
吓了一跳 割草时,一只青蛙 突然蹦出来 把我吓了一跳 三下两下 它就蹦远了、看不见了 好像在逃 我可能也把他吓了一跳  相似文献   

5.
还是读书好     
最初读书,只是因为识了几个字,要用书本来印证自己不是文盲,是可以读几页书的人。一路读下去,到初中毕业时,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了,似乎读的书足够去应付任何层次、任何水准的探讨与交流,于是,便急于显示自己曾读过的东西,而忽略了许多不曾读过的文字与思想。渐渐地,发现了自己的浅薄。于是,继续找很多书来读,读得懂的与读不懂的都用心去读。读得懂的,也许三番五次的品问之后,会有另一种体会;而读不懂的,我相信,终有一日会读得懂。哪怕一生只读懂一个字、一部书,那么,与浅薄便远了一个字、一部书的距离,这就是收获──这…  相似文献   

6.
读懂书     
把书读过了,不等于把书读懂了。做了笔记,也不等于读懂了。偏偏,读一本书,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它读懂。要读懂一本书,要注意:(一)先要知道作者到底说了些什么;(二)检查你确  相似文献   

7.
用耳朵阅读     
在我的童年时期,我也是用眼睛读过几本书的,但那时我所在的农村,能找到的书很少,我用出卖劳动力的方式,把那几本书换到手读完之后,就错误地认为,我已经把世界上的书全部读完了。后来,我有机会进了一个图书馆,才知道自己当年是多么的可笑。  相似文献   

8.
正学生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又能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一、营造氛围,保障阅读1.建立班级图书角。建立班级图书角,这是个很老的办法,但它同样适应新时期。通过调查,有些学生自己家里的书不少,可是读过的并不是很多。"书非借不能读也",因此,可以建议学生把自己的书放在图书角,供大家交换阅读。  相似文献   

9.
正记得我在学校里读书时,有一位老师对我们说:"你们在阅读课外书时,我也在阅读各类书。你们读过的书,时间一久,印象渐渐淡了,模糊了,到后来几乎淡忘,读了等于不读。我不是这样,书读得越多,知识的积累越丰富。为什么?你们读书不做笔记,读过就算;我读书都做笔记,所以与你们不同。做笔记是麻烦的,但做笔记有它的好处,要做笔记,不是把书看完了就算了,还得想想有什么可记的。这一想,就比不想要看得深些,也  相似文献   

10.
我最初读汉明先生的散文是在 1996年 ,那时因有编一册散文集的机缘 ,读过汉明先生的《山中日记》一文 ,是他从自己众多的日记体的散文中选出的三则 ,让我先品为快。时隔 5年 ,汉明先生的散文集《山中日记》出版了 ,说起来 ,自然昔日所窥为一斑 ,今日方见全豹。作者在书的后记中交代了把书命名为“山中日记”的原因 :写山中之事 ,爱山和生活在山中 ,所有这些 ,本源于他是从大别山下走进都市的山里人 ,恋山的情结太重。像他写自己在鄂西神农架的生活和见闻就是很典型的 ,他发自内心地流露出对山中景色和生活的喜爱 ,实实在在地表现了山友、山…  相似文献   

11.
几天前,刚好赶上看电影版的《傲慢与偏见》,就又一次翻开已经稍稍发黄的书,熟悉而亲切的文字,让我不由想起伊丽莎白美丽的眼睛、达西似乎冷竣却隐藏着温柔的面容……这并不厚的一本高中就已读过的书,我却不惜千里之远从家里带到工作的异乡,让它时刻伴我身边。也许它并不是我所读过的最好的小说,却是让我最难忘的一本。  相似文献   

12.
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读过的书也在不断增多。这些书中,既有像《西游记》《水浒传》那样的国内古典名著,又有像《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那样的国外经典作品。你都读过哪些书呢?请从自己读过的书里,挑选一本喜欢的向同学们推荐。  相似文献   

13.
用耳朵阅读     
在我的童年时期,我也是用眼睛读过几本书的,但那时我所在的农村,能找到的书很少,我用出卖劳动力的方式,把那几本书换到手读完之后.就错误地认为,我已经把世界上的书全部读完了.后来,我有机会进了一个图书馆,才知道自己当年是多么的可笑.  相似文献   

14.
人的一生可能读过很多书,很多文章,但真正把一篇文章乃至一本书读懂并非易事。我们所读过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我们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只有将对一部著作的阅读无休止地进行下去,才能理解得更精、更深。  相似文献   

15.
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读过的书也在不断增多。这些书中,可能有像《西游记》《水浒传》那样的我国古典名著,也可能有像《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那样的外国经典作品……你都读过哪些书呢?从自己读过的书里,挑选一本喜欢的向同学推荐。  相似文献   

16.
到嘴里。 3.是不是青蛙不喜欢吃死的飞虫呢?不对,把死的飞虫拴在绳上。在青蛙面前一晃,它旃跳起来把飞虫吞了,跟吃活的飞虫一样。 一..’《’一、。 一 2.奇怪的是,如果拿些死飞虫喂青蛙,它就仿佛看不见似的.一只也不吃。4.科学家研究发现,青蛙的眼睛非常奇特,看动的东西非常敏锐。只要飞虫在飞,无论飞得多快,飞得多远,距自己多远,青蛙都能一眼就分辨清楚,但是当飞虫落地不飞,蛙眼却几乎看不见,也无法吃到嘴里。得多高,飞得多快,向哪个方向匕.距我们多远,这些问题“电子蛙眼”都能马上做出判断。青蛙的眼睛与电子蛙眼@韩吉辰 @费嘉…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父亲和母亲──徐氏六姐妹谈家教之一徐国静执笔我们的父亲只读了两年书,母亲不识一个字。他们对世上已有的有关教育学的书几乎一无所知。但他们认真地读过人──这本无字的书,读过自己和家族每个人生命的历史,读过自己生命每一个季节和每一个瞬间的真实渴望和需...  相似文献   

18.
有的中学生喜欢读小说、中外名著,几十部、上百部地读,但别人问他这些书主要观点好在哪里,差在何处,他却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努力搜索,感觉如枯肠。这样读书,自己的脑子只起了一个漏斗的作用,读得再多也只是过了一遍,没留下什么东西。要把读过的书变成自己的东西,就得学会作读书笔记。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相似文献   

19.
关于梦想     
午自修时,走进教室,只看见朋友拿着一把弓,在各个角落飘来飘去,是墨绿的弓,雪白的棉线。一问,是她百般无聊下的“杰作”,圆她女版丘比特的Dream。天知道在这个除了人就是石头的学校,她哪里找到的竹子。用帅G罗兰的话说,每个人都有一把弓(并不只是为了成为盗版丘比特),主要是用来把自己射出去,射得远的,就比较的占面子,我们就要称他们为“成功人士”,没那么远的,就默默无闻一点,像空气中的一个氮气分子,不能没有,但单独一个又实在不能成什么事。人们喜欢在“青年”前冠上定语“热血”,也就是说,估计没有很多人会宁愿不当稀有气体而成为氮气…  相似文献   

20.
刘承伦 《教师博览》2004,(11):35-35
在两年前读过的《学会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经久难忘:“我改变,所以我生存,让自己成为一个动词,接近自己,唤醒自己,生活的每一天都会感到惊奇。”尽管这句富有哲理之语已伴我两年,在很多章里也曾引用过.但我却始终没有将它在心灵体验中树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