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斌  韩琨 《现代语文》2009,(7):87-89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其小说中最基本的创作倾向和表现手法是现实主义。他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其最大的特色是他的悲剧艺术性。他的现实主义的悲剧小说创作具有启蒙性、批判性和革命性等特点。鲁迅的现实主义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之发轫,创现代小说之特色,集现代小说之大成,对“五四”文学及其后的文学发展有着巨大的领潮作用及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鲁迅作为一个继承了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传统的作家,其小说创作的成就是不朽的。鲁迅小说创作不朽的重要原因,以及其作品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学最大的意义与贡献。就是他的创作始终如一对现实的关怀与关注。  相似文献   

3.
茅盾是继鲁迅之后出现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的创作,着意捕捉和现实联系的事件,用典型形象集中地反映了中国二、三十年代的社会风貌、人民生活,同时,又闪现着理想主义的光芒。他的小说,开创了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  相似文献   

4.
杜国进 《学语文》2006,(3):16-16
鲁迅的小说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树起了一块里程碑。其里程碑的意义源于小说对国民弱点的揭示和强烈的反封建的意识,当然也包括他那纯熟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对于鲁迅小说的艺术手法,人们津津乐道于他的现实主义手法,而往往忽视了他的浪漫主义手法和象征主义手法。这里,我想谈谈鲁迅小说中的象征主义。  相似文献   

5.
《怀旧》是鲁迅的首篇创作小说,也是他的唯一的文言小说.这篇作品在鲁迅的整个小说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鲁迅的现实主义创作就是由此发轫的.鲁迅后来的白话小说与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怀旧》堪称是鲁迅的奠基作.这诚如一些外国评论家指出的那样,《怀旧》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具有《呐喊》中的小说的雏形;显示了作者思想和艺术的发展;预告了中国文学新世纪的来临.本文试图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怀旧》进行剖析,并探讨它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对鲁迅后来白话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鲁迅小说的悲剧美,是他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伟大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鲁迅小说的历史背景是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后的中国社会。那是一个悲剧的时代。鲁迅小说的基本主题,就是针对那个时代的实际,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揭示其吃人的本质,并进而探索革命的前途。鲁迅小说的悲剧美,正是在描写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现实中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中体现的。  相似文献   

7.
鲁迅是我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以自己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呐喊》、《彷惶》为我国现代文学奠下了坚固的基石。他的卷帙浩繁的杂文,绝大多数都是针砭时弊之作,说它是一部现实主义的诗史是一点也不夸张的。鲁迅不仅在现实主义创作上有着丰硕的成果,而且提出过一系列精辟的现实主义理论。因此,就主要倾向而论,把鲁迅归为现实主义作家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从鲁迅的全部创作来看,显然不单纯是现实主义的作品,他的诗歌,散文诗《野草》以及取材于神话、传说的《故事新编》,则绝大多数都可以说是积极浪漫主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现代小说的创型与演进臧恩钰,李春林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创者是鲁迅、鲁迅是一位伟大的启蒙主义者,他要求用小说(文学)改造国民精神、改良社会:“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①但鲁迅要比...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五年,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里全面总结了“五四”以后新文学的小说创作成果,对自己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也给予了客观评价。提及艺术方面时,鲁迅的自评非常简单,却一语说中了他的小说为什么能“颇激动”人心的关键原因,即“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无论鲁迅这句话是针对他初期小说的总面貌而言,还是单指几篇小说表现形式的特点,我都以为完全可以把它视为鲁迅全部小说创作中一以贯之的艺术宗旨。正  相似文献   

10.
李彪 《九江师专学报》2004,23(1):25-29,56
鲁迅肯定、主张文学艺术的功利性。创作是为了改造社会和改良人生。他的小说创作,实践着他的文艺功利性的主张。鲁迅小说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一面镜子,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写出了中国的特别国情,形象地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鲁迅又以独特的审美方式、审美结构完成创作,感染读者,折服人心。审美价值受到功利的制约,功利价值又是建立在认识价值的基础上,而认识价值又是通过审美价值表现出来,最后达到功利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中国新化运动的闯将与旗手,他的小说创作以人物形象的个性鲜明,思想内涵的深刻而称于世:鲁迅又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对中国小说历史的研究更见功夫,有《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古代小说对鲁迅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拟就《故乡》来分析《红楼梦》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代宗师———鲁迅以其独到的眼光和入木三分的讽刺手法刻画了一个个文学宝库中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具有极大的创造性 ,文章的标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好的标题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它能集中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 ,体现作者高超的艺术底蕴 ,同时能吸引读者阅读、引发读者思考、帮助读者领会作者的意图 ,在这方面 ,可以说鲁迅先生是独具匠心的 ,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 ,标题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值得我们去思考和领悟。1 表明创作思想《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 ,小说…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他在小说内容和形式上的实践,开辟了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新时代。宋之的成长在鲁迅小说影响不断扩大的20、30年代,社会变革和主观上的追求使他在思想上和文学观念上深受鲁迅的影响,从而自觉地学习鲁迅小说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积极实践,主动创新,创作出了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具的作品。尽管他的创作主要集中在戏剧方面,但优秀的小说作品为其成就中国现代文学百家地位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一一九三三年夏月,鲁迅应上海天马书店编印《创作的经验》一书约稿,写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纵谈了他从事小说创作的目的意图,经过情形,并进而简明地总结、传授了他若干主要创作经验。其中有道:“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鲁迅在这里指的主“画眼睛”的就是我国著名的东晋画家顾恺之。恺之字长  相似文献   

15.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14篇小说;《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出版,收11篇小说。鲁迅说过,他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来写小说的,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川鲁迅这两部小说集在艺术上,吸收和借鉴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基础,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段话非常准确地概括出了鲁迅小说创作的主要动机。在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长期统治下,中国民众不仅在物质生活上极度困乏,而且在精神上也陷入了危机,愚昧、麻木的国民灵魂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强大阻力。面对国民的劣根性,鲁迅决心要加以疗治。他弃医从文,目的是要改变愚弱国民的精神状态;他写小说,是“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篇文章中曾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后来在《习惯与改革》这篇文章中还说过:“倘不看清,就无从改革。仅大叫未来的光明,其实是欺骗怠慢的自己和怠慢的听众的。”这一从现实出发,改造人生的宗旨,贯穿鲁迅小说创作的始终,决定了他的小说的鲜明的倾向性和战斗性。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鲁迅“是具有世界性的‘意识流’文学的创建者之一”,不过他是沿着“心理现实主义”道路前进的。这种论断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在原则上却是颇偏激的。鲁迅对文艺的确不偏狭,并不罢黜百家,定于一尊,而是兼收并蓄,以丰富现实主义的文艺。这就是他所说的“博采众家,取其所长”。这众家中,就包括着西方现代派中的几家,特别是象征主义与意识流文学。但据此就将鲁迅小说说成是“意识流”文学,却是以偏概全,只看见了表面的同,而掩盖了本质的异。鲁迅小说与西方现代派作品有某  相似文献   

19.
果戈理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也是举世公认的讽刺大师。他是对鲁迅影响较大的作家之一,鲁迅在1907年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摩罗诗力说》中高度评价了果戈理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直至在晚年还翻译了果戈理的代表作《死魂灵》和中篇小说《鼻子》,在自己的杂文中多次谈到果戈理及其作品,并对果戈理的讽刺艺术作了高度评价。果戈理创作和鲁迅前期小说的创作思想是通过高超的讽刺艺术表达出来的,本文将他们的共同点——讽刺艺术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段话非常准确地概括出了鲁迅小说创作的主要动机。在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长期统治下,中国民众不仅在物质生活上极度困乏,而且在精神上也陷入了危机,愚昧、麻木的国民灵魂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强大阻力。面对国民的劣根性,鲁迅决心要加以疗治。他弃医从文,目的是要改变愚弱国民的精神状态;他写小说,是“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