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故事新编)这部历史小说集编印出版时,鲁迅写了篇自序,在序言中,鲁迅对这八篇作品多有不满之处,认为:“其中也还是速写居多,不足称为‘文学概论’之所谓小说。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书上的根据,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而且因为自己的对于古人,不及对于今人的诚敬,所以仍不免时有油滑之处。”①对鲁迅自己认定的这三方面的不足,我们如果作一客观分析,就会发现:说这些作品多为速写不像小说,是自谦之词;说有时是信口开河,正反映了作品中艺术想象的丰富;而其中的油滑之处,则正是鲁迅小说幽默风格的体现。所以都不能算是缺陷。但…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三本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而《故事新编》中的后五篇是他后期的仅有的小说创作.但在过去评论研究中,人们对《故事新编》的重视远不及《呐喊》和《彷徨》,好像此书真如某些人所说不是鲁迅的"重要作品",这显然是不当的.近几年对《故事新编》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对此书争论最多的是对它的形式的看法,又因形式而又触及到它的内容的理解的分歧,其根源就在于作品的"油滑之处".因此,对于"油滑之处"如何理解,不仅关系着《故事新编》的思想意义,也关系着它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小说要达到"叫好又叫座"的效果.不但需要高超的艺术手法,更需要一个精彩的故事支撑.讲故事简单,但是讲好一个故事就比较难了.故事貌似简单其实具有无限的嵌套性和丰富的层次感,小说需要故事而生存,要给予故事以养分必须有新鲜和动人心魄的弯弯绕绕.本文以"偶然—突变—崇高"这一通俗小说的叙述模式着重分析虹影小说<上海王>的精彩之处.  相似文献   

4.
“油滑”是鲁迅著名的小说集《故事新编》里所独有的艺术特点,可以说在现、当代文学的创作中,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由于它的独特,在评论界引起了广泛而持久的争论,至今仍难统一,对此,谈谈我的看法。一、“油滑”的产生及作用1922年冬,鲁迅用“女娲补天”的神话动手做第一篇历史小说,然而,中途鲁迅停了笔,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小说集《故事新编》在艺术形式与风格上是与《呐喊》、《彷徨》别样的,是鲁迅在艺术形式上不固步自封,勇于探索,在思想内容上对历史文化传统更深入思考批判的艺术结晶.鲁迅在《故事新编》自谓的"油滑"是一种对历史、社会、文化的特殊认知方式,是同鲁迅先生内在心灵的深度、复杂性联系在一起的,是具有"形式的内容"的.它充满了讽刺和批判的热情,充满了对占正统地位的权力和文化的解构意识,这是鲁迅"反抗绝望"、与黑暗"捣乱"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鲁迅小说《非攻》描写了战国时代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小说突出了墨子的仗义性格和反对一切侵略战争,主张加强实力、奋起自卫的思想,凸现了墨子勇敢、机智的性格和忘我的精神。在鲁迅笔下,墨子是为人民利益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人,是“中国的脊梁”的形象化。《非攻》还包含着一些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抨击和批评。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言行,描绘形象、刻划性格、揭示心理,是《非攻》在艺术上的一大特色。《非攻》的语言,体现了鲁迅文体的基本特征:凝炼、结实、精深。《非攻》在艺术上也有一些粗糙之处,反映了其“油滑”之“弊”。  相似文献   

7.
“油滑是创作的大敌,我对于自己很不满。”鲁迅在《故事新编·序言》中,以严谨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解剖小说中存在的自认为是“油滑”的弊端。 那么,什么叫“油滑”呢?便是“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书上的根据,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即在历史的回顾里,融进了现代生活的语言、细节和情节等  相似文献   

8.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一篇极具艺术特色的短篇精品。小说通过描写成名因应付官差而备受摧残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罪恶现实,表现了作者对小人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情节:跌宕起伏小说以征集、捕捉、交纳促织为线索,百转千回,曲折动人。‘征虫-觅  相似文献   

9.
《宜宾学院学报》2017,(1):77-83
《故事新编》以"油滑"的笔调游离于历史与现实之间,鲁迅杂糅进的现代意识使小说文本呈现出主题上的多义性和复杂性。小说建构了英雄人物/普通民众以及古代先贤/传统文化立场两种话语表达模式,其营造的历史向度和空间维度纠结于鲁迅发掘的人的思想意识存在的历时困境。《故事新编》依旧承载着鲁迅惯有的话语启蒙,并且也映射出作者自身思想上的困惑。  相似文献   

10.
1930年代的小说理论和小说创作均出现繁荣的局面,而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时代性演进,又是小说理论成熟与繁荣的重要表现.1930年代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时代性演进主要在三大方面:一是强化了人物典型化理论和人物心理表现的理论;二是对人物与环境关系的探索,强化了小说的环境(背景)理论;三是出现向"故事"的回归,增强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论.  相似文献   

11.
依托对"故事"与"诗"的固守和兼容,王安忆构筑了自己的小说艺术,而通过"故事与诗的交汇",王安忆更部分地实现了其"现代"而"古典"、"艺术"而"通俗"的小说艺术理想.  相似文献   

12.
在张天翼研究中,其小说的讽刺艺术一直是学界研究重点.张天翼早期作品曾因"油滑"和心理描写的欠缺而受到多方批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创作摸索.张天翼的讽刺艺术逐渐走向成熟,研究界肯定了其在客观细致的细节和片断描写方面的优点,总结其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在新的文学理论视野和比较研究视野中进一步探索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真谛,并多方探寻张天翼小说讽刺艺术的中外文学资源.  相似文献   

13.
正学会用"推测"策略讲述"故事"是小说阅读关键能力之一。台湾作家许哲荣在《小说课——折磨读者的秘密》一书中指出"每篇好小说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谜"。满子玲老师就是用"推测"策略向孩子们讲述了《恶梦枕头》这个"故事"。所谓"推测"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中根据文本的线索、自身的背景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  相似文献   

14.
在《故事新编》这部历史小说中,鲁迅对人的价值重估,既包括对具体人物的价值重估,又拓展到对一般人物,特别是大众的价值重估方面。但无论对哪类人物的价值重估,其所得出的结论基本是否定的,而这种否定结论得出的艺术依据,则是小说所采用的油滑修辞手段。这种修辞手段,不仅很有效地满足了小说对人的价值重估的思想需要,而且,本身还具有重要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由于长期以来受学理性不足的"三要素"理论的深刻影响而缺少科学性。从小说形态学来看,小说本体形态并不是说什么故事,而是如何说故事。小说作品可以分两个层面:故事层(即故事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及其发生环境)和话语层(即故事讲述方式)。正是后者而非前者,使得小说在叙事作品中获得了独特的资质而成为小说。因此,获取三要素基本内容信息并非课堂教学中小说阅读的归宿。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故事层的基础上,充分感受和鉴赏作品中由独特的小说话语(如语气、语调、句式、修辞和叙述视角等)产生的艺术魅力,获得在别的艺术形式欣赏中难以得到的人生意味和审美享受,进而品出独特的小说味道。  相似文献   

16.
《春天里的秋天》是以真实故事为原型创作的,小说通过一幕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专制的罪恶,否定了爱情至上的理想主义,它在巴金作品中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诗一样的语言和结构,以及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  相似文献   

17.
<春天里的秋天>是以真实故事为原型创作的.小说通过一幕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专制的罪恶,否定了爱情至上的理想主义.它在巴金作品中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诗一样的语言和结构,以及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  相似文献   

18.
莫言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借用瞎子张扣这位清醒的社会边缘人之口,以歌谣的形式重现了天堂蒜薹事件全过程的部分,与小说主体部分交错叙述的两个故事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叙事文本。歌谣贯穿小说始终,成为小说叙事的线索,歌谣在小说叙事中也承载着"见证"功能和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19.
《河西学院学报》2022,(1):40-46
"小说"这一文体的含义极为复杂。汉代小说在内容上多依托古人或记载古事,运用譬喻、虚构等艺术手法,具有娱乐和政教的功能。河西屯戍汉简中有13条简文可视作汉代小说,包括韩朋故事、晏子故事、介子推故事和不见于传世文献的汉简小说故事。它们因其趣味性和娱乐性留存于汉代西北边塞地区,丰富了汉代小说文献,影响了后世小说的创作,为研究文学作品的口头流传提供可信的材料,具有较高的文学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莫言在《生死疲劳》中融合了古今中外的价值理念和艺术技法,完成了一次从小说内容到写作手法的升华。其中,"轮回叙事"成为小说叙事手法的一大亮点,本文试图以热奈特的"叙事层次"理论和"元故事叙事"理论对《生死疲劳》地叙述手法进行分析,理清小说叙事结构与"二度叙事"中第一叙事和元故事叙事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