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先霞 《今日科苑》2007,(18):12-12,13
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问题。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相融合,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逐渐加大。在农民收入增长格局发生巨变的今天,非农业生产收入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关键问题。当前,要实现农民可持续增收,应切实加强少取多予的农业保护、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行之有效的工业反哺、因地制宜的农民合作和社会福利支持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是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是其他国家的城市化过程中所未曾出现和存在过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问题。研究和解决农民工问题对于加速中国城市化,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加速城市化:中国"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战略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内需不振、城乡发展不协调等问题的积累,都可以归结为一个重大问题--城市化严重滞后.本文探讨了城市化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引擎作用,通过对城市化滞后的判断和"十二五"城市化滞后压力释放相关测算,"十二五"期间使年城市化率达到1.2%±,能够拉动GDP增长3.6%.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应该转移到以城市化为中心重构发展模式上来,最终形成集约化的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2011—2017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随机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城市化对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创新机制的可能性。研究表明:城市化是促进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力资本的集聚刺激创新的产生与溢出,政府的"政策红利效应"显著;城市化通过人力资本的集聚和科教资源的集中来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人力资本和科教事业政策的中介效应存在且显著,表明城市化水平不仅直接影响技术创新产出,而且通过人力资本集聚和科教事业发展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产生了间接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国内外农村建设实践的考察,结合现实的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发展存在问题的实证分析,在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内深入探讨了城市化、农地产权制度与"三农"问题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农地市场化改革,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有序、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1—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信贷支持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具有正向影响,并且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中部地区农村信贷支持对农民收入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东部地区的影响高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农村信贷支持对农民收入水平则不具有显著的影响。研究还发现,财政支农支持率、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及城市化水平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7.
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一直依赖并继续依赖城市化进程获得发展。但不合理的规划、盲目的城市化,也使河流"碎尸万段",破坏了城市空间与水网的联系,甚至破坏了地表水的格局和形态。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中,对其规模、结构、质量进行动态监测与分析对于全面系统地反映和分析城市化给全球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信息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对于研判与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科学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首先从社会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资源集约化、环境劣质化和信息网络化5个方面总结了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轨迹,然后从"规模-结构-质量"视角入手给出了全球城市化进程的态势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全球城市化进程给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刘骏  薛伟贤 《软科学》2015,(1):129-134
借鉴粘滞摩擦学中阻尼系数概念,建立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阻尼系数测度模型,运用非参数估计方法对阻尼系数进行估计。研究发现:阻尼系数逐点估计值围绕总体估计值0.07695在区间[0.06898,0.08799]内小幅波动,说明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动力的耗损是其固有的一种能力;城乡数字鸿沟对科技进步动力的耗损远大于对经济发展动力的耗损,通过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更为"划算"。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和标志,"城中村"改造也是中国特色城市化过程中最直观的结果,"城中村"居民的保障问题也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文章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昌邑市东店社区这一"城中村"社区的社区保障建设实际入手,分析社区保障建设中的优缺点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旨在探索完善"城中村"居民社区保障。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直是中国城市化建设首要的难题,我们在正确处理这一首要难题的时候,必须从城市化建设的微小细胞--社区建设入手,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战略方针,做到城市社区治安防范四个结合,从而保障域市社区健康发展,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2.
《华夏星火》2004,(2):14-14
中国去年粮食生产持续第五年呈下降趋势,一号件提出要提高农产品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放松城市居住管制以方便民工进城工作等措施。有专家认为,目前中国政府为解决农民问题所采取的措施需要突破一个瓶颈——如何解决在城市化过程中对农民吸收程度太低的问题,而政府应该做的,正是鼓励农民定居到城市或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13.
作为欠发达地区的聊城市民营经济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社会财富、财政收入、农民收入和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聊城市为例,探讨了如何利用民营经济这一形式来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中国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空间界定出发,基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主体功能区划、资源环境承载状态评价及其相互交叉分析,对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空间结构进行解析。通过分析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程度、主体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的数量结构、空间形态结构以及成因分析,并结合与国家层面相应结构的比较研究,给出了中国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空间格局特征。研究表明:自然岸线格局区域的人均GDP、人口密度、国土开发强度、城市化比重等指标都远高于城市化格局区域,是"四大格局"中全国经济和人口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城市化格局首选开发适宜度高的区域,而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具有明显保护指向性,其大部分区域为适宜度低的区域。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和自然岸线格局的资源环境超载状况均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作为欠发达地区的聊城市民营经济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社会财富、财政收入、农民收入和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聊城市为例,探讨了如何利用民营经济这一形式来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中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集体化是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促进农业"第二次飞跃"实  相似文献   

17.
刘新 《未来与发展》2010,(3):16-18,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巨大成绩。目前,中国城市化正处于“加速转型”与“寻求突破”的发展转型阶段;但是,成绩的背后,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研究从城市化道路中的主要问题出发,挖掘背后的深层原因;同时,鉴于中国的城市化的实践,为经济、社会、人文等因素综合协调发展,在新一轮的城市化过程中,必须注重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才是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城市化决定着中国的未来和世界城市化进程,而中国的资源环境保障程度又直接影响着中国城市化的速度与质量。研究表明,过去30年我国城市化进程相对于世界平均状况而言,速度快但水平低。未来20年我国将有超过6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快速城市化进程将带来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保障问题和资源环境剥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从国家安全角度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城市;推行适速适度的城市化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及中长期规划中应淡化城市化增长指标,突出资源环境约束指标;逐步消减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诱发的资源环境剥夺行为,推进和谐城市化;建立中国城市化的资源环境保障转移机制,推进安全城市化;采用多维指标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机制,以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科学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中国城市化道路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城市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世纪之交,中国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本文在讨论目前我国城市化道路研究的主要观点和城市发展方针的基础上,从城市化内涵和中国国情出发,以中国城市化现状问题为突破口,借鉴国际经验,结合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趋势,提出中国城市化应实行农村城市化与城市内涵化共同发展的战略,构建与区域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可持续的多元化城市化道路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过程是一个城市社会和城市文明逐渐形成的历史过程。我国城市化走的是"产业发展在先,生活质量在后"的城市化道路,虽避免了发达国家的"过度城市化"现象,但也导致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由于自然禀赋的不同,江苏三大区域中小城镇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具有显著的不同特点。本文比较了苏南、苏中和苏北中小城镇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回顾了苏南模式的经验,并提出了一些缩小区域发展水平差距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