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会不知不觉地对自然界的各种色彩产生某种印象,产生一定的感情。比如,北方冬季的田野,冰雪与蓝天辉映,使人感到广漠、清冷、寒气逼人;这种心理上的反应,使人们自然地把青蓝色调和冷寒联系起来,产生了色彩感情。诸如此类,就是通常所说的习惯的联想,即是说,色彩感情产生的客观原因是对生活实践的联想。而就视觉本身来说,当它接受某种色光的刺激时,也会本能地产生相应的反应,形成一种初级的色彩感情,并给心理带来影响,这是色彩感情的生理因素。  相似文献   

2.
编辑选择是个人选择和集体选择的结合.编辑工作全过程要求编辑选择应该是理性选择.较之感情选择,它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更小的随意性.但是,我们不能无视感情选择的存在,应在编辑选择中尽量发挥其有利作用而抑制其不利作用.  相似文献   

3.
日本高官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政府批准出版篡改历史的教科书。一再激怒中国民众;民间情绪之强烈爆发。又被日本右翼加以渲染,引起日本不明真相的民众反弹。为迎合民众心态,日本政府再做出伤害中国民众感情的事情。正确的做法。似应是将日本右翼边缘化,使我们能够面对更加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某种意义上讲,文章是思想感情的凝聚和发散。作者的感情只有与人民大众的感情共弦共鸣,才能发挥出教育人民,团结人民,激励人民前进的作用。很难设想,一个对革命事业莫不关心,对人民群众缺乏感情的人,会写出效果好的新闻作品来,因此,注重感情积累,是提高稿件质量的重要一环。那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感情积累呢?第一,要对自己从事的新闻写作工作有感情。通讯员要热爱工作,我们只有认识到党的新闻事业是整个革命机器上的“齿轮和螺丝钉”,是建设四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就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感情、兴趣和爱好,就能主动自觉…  相似文献   

5.
广播听觉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于能充分利用有声语言善于抒发和渲染感情的优势,强化语言的感情色彩,从而产生对听众感情的撞击,使广播新闻之情与听众之情实现相通与相融,以进一步提高广播宣传的感染效果,增强广播新闻的可听性。广播新闻如何向听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呢?关键是充分挖掘广播新闻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有声语言和音响所具有的以声传情,以声蕴情,以声动情,先声夺人的表达功能,去拨动听众感情的琴弦,引起感情的“冲动”与“爆发”,使报道思想、报道内容留在听众的情感中。每当人们从收音机里听到声情并茂入情入理的广播新闻时,往往情  相似文献   

6.
写出感情来     
文章贵乎情。不仅文学作品如此,新闻作品亦如此。新闻作品如何写出感情来? 首先要敢于写情。清代学者袁枚在《读诗品》中说过:“作者情生文,读者文生情。”一篇文章能否抓住读者,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否用真挚强烈的感情影响读者,从而激人共鸣。但也有的同志认为:新闻并非文学,以客观实在为好;还有的同志认为:写情易形成卿卿我我的情调,会影响先进人物形象。这两种顾虑实无必要。前者把写情同新闻的真实性对立起来,很无道理。现实中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新闻作品中如果不去反映和表现这种感情,写出的稿子,就会干干巴巴,一  相似文献   

7.
杂文要勾勒形象,在这一点上类似小说;但它又要饱含感情,有些象诗歌。好的杂文,应该感情充沛,喜笑怒骂,皆成文章,不只是以文采,更重要的是以强烈的感情去拨动读者的心弦。鲁迅写杂文,多是“由于个人的感触”,把“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说的”,用笔写了下来,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借此释愤抒情。他“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时代生活的音响和个人的心灵的呼  相似文献   

8.
一个记者的财富是什么?中国新闻界的一位领导这样说:“最重要的财富不是电视机、冰箱,而是看你有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实践的积累、感情的积累。特别是感情的积累,要通过长期实践来培养。下起笔来才能充满感情。我觉得这个回答很有阐述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感情是因人对客观事物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感情的产生与人的需求紧密相联,对人的生活和工作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感情,就是用感情去感染人、教育人、引导人,达到与职工产生感情共鸣,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工作方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感情,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研究人的感情,懂得人的感情,用感情感化、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与工作对象产生感情共鸣与进行沟通的过程.因此,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对工作对象的感情培养,增强他们对党、对祖国、对企业的深厚感情,激励他们克服困难,不断进取,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进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秦泳 《军事记者》2013,(1):13-14
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新闻是要讲感情的,这感情无碍客观,不是手段而是前提,不是技巧而是品德,是贯通文字之间的血与肉、气与魂。军事新闻从感情上贴近官兵,其实质就是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选题、采访、写作的每一个环节,关注官兵成长进步与价值尊严,注重满足官兵的物质需求和精神追求,更好地为官兵全面发展服务。从感情上贴近官兵的前提从感情上贴近官兵,首先应与官兵交朋友,  相似文献   

11.
摄影者在拍摄过程中移动拍摄位置或改变镜头焦距,使画幅边缘和包括的景物范围随之移动和变化的镜头叫运动镜头。运动镜头的移动速度常常是摄影者感情的直接流露。推、拉、摇、移、跟,它们的快慢缓急,轻重疾徐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摄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镜头的内容,掌握好镜头运动的速度和节奏,把自己的感情溶化到镜头的  相似文献   

12.
播音员在文艺播音中对稿件中感情的把握是否准确、表达的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文艺播音作品的质量,那么,能否把握好文艺播音作品中的感情,做到精准表达,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文中,作者和大家分享了文艺播音中如何把握好感情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3.
多媒体组合传播,指的是在一种媒体同时使用多种传播符号,以多通道的方式同时刺激受众的多个感官,引起受众的多感官反应,从而使受众对信息的感知和记忆效果愈加明显。但是,使用多少通道能使受众感知效果最佳,目前传播学界存在着争论。“信息过剩”和“双通道编码”是其中的两种主要理论。  相似文献   

14.
多媒体组合传播,指的是在一种媒体同时使用多种传播符号,以多通道的方式同时刺激受众的多个感官,引起受众的多感官反应,从而使受众对信息的感知和记忆效果愈加明显.但是,使用多少通道能使受众感知效果最佳,目前传播学界存在着争论."信息过剩"和"双通道编码"是其中的两种主要理论.  相似文献   

15.
从采写焦裕禄同志的事迹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想报道好英雄人物,必须带着深厚的强烈的阶级感情进行采写。如果记者心窝里没有强烈的阶级感情,笔尖上就带不出强烈的阶级感情;笔尖上没有强烈的阶级感情,写出来的报道就很难唤起广大读者阶级感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6.
如果仅从空间的角度上来看,地市报与中央、省报相比较,应该说是身在基层了。然而,长期以来,尽管我们身在基层,但仍有一部分同志并没有真正把感情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如有些同志习惯于“走马观花”、“精挺点水”式的采访,写出的稿件也只能是不痛不痒,“米不够水来凑”,以及捕风捉影、强扭角度、片面或失实的新闻等等。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思想上、感情上的问题。党报记者的感情从何而来?我们在深入基层采访中感到,它来自于对党的一片赤诚,对人民的热爱。作为党报记者,首先,要带着对党的无限忠诚的感情深人基层,…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在播音员相互切磋技艺时,在播音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你播这篇感情没有转换,没有跟上内容的发展,这句话后面应有个感情转换的过程”;“这里你的感情转换分寸把握得不够准确”……。看来,“感情转换”一词已在播音工作者中通用,虽不知它出自谁口,始自何时,但它确能为播音员接受、理解,并在实践中运用。因此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为它的“眼睛”——标题更应该传神凝情,文情并茂,感情飞越。标题标出情味,才能够吸引人,令人兴趣盎然。一般地说,感情色彩浓厚的新闻标题最能够拨动读者心弦,也容易引起他们思想感情上的震荡,否则,标题平平淡淡,缺乏情感,势必苍白无力,索然寡味。抗日战争中指挥千军万马的聂荣臻将军关怀八路军在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孤女,并且写信派人送交日方。四十年后,聂帅仍在怀念。获奖通讯  相似文献   

19.
立场问题、感情问题、责任问题,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最根本和最要害的问题。只有树立鲜明正确的政治立场,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才能把握方向、找准位置、发挥作用,真正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20.
"三农"报道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作为党委机关报的农业记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三农""守望者"的角色,时刻想到农民利益,本着对农民负责的态度,多写农民关心的事情.而做好这些的关键,就是要对"三农"有深厚的感情,就是带着感情写"三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