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对教育本质的讨论转向对教育功能的探讨,使探讨的教育问题更加具体化了.如果说教育本质所回答的是“教育是什么”的问题,教育功能所回答的问题则是“教育是干什么”的问题.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教育本质的不同认识,会影响对教育功能的确定;反过来,对教育功能研究的深入,又会加深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从对教育本质的讨论转向对教育功能的探讨,使探讨的教育问题更加具体化了。如果说教育本质所回答的是"教育是什么"的问题,教育功能所回答的问题则是"教育是干什么"的问题。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教育本质的不同认识,会影响对教育功能的确定;反过来,对教育功能研究的深入,又会加深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战略重点地位的确立,我国教育理论界在重新认识教育本质之后,又对教育功能问题开展了比较深入的讨论。如果说,重新认识教育本质是为澄清长期以来教育理论上的混乱和纠正教育实践中的失误的话,那么,研究教育功能问题则是以新的教育观念寻求深化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作用,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从教育哲学的角度看,教育本质的认识,重在从观念形态上回答教育究竟“是什么”,而教育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本质论不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完整回答,它只是对社会主义功能作用的描述,但总有人习惯把“社会主义本质”和“什么是社会主义”等同起来。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会模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只有从社会主义形态特征和功能作用两方面出发,才能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概念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 第一,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哲学物质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物质世界的共同本质。它回答了世界的本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自然科学物质概念即关于物质结构的学说,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和属性。它回答的是“物理世界”的具体问题。正如列宁所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依如何回答我们认识的泉源问题,即认识(和一般‘心理的东西’)同物理世界的关系问题而  相似文献   

6.
孙龙存 《中学教育》2008,(11):19-22
教育本质是亘古至今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又是教育学中不可回避的话题。教育本质到底探讨“是(诂)”抑或“应该是(ought to be)”?本文认为二者皆为教育本质诉求的个中之义。从此立场出发,以“人的形象”为讨论的基点,从哲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审视教育,教育本质表现为:教育是促使人“人性化”、“社会化”、“文化化”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人的本质问题是哲学上既古老又常青的永恒话题。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希腊德尔斐神庙前的石碑上刻着“认识你自己”的铭文。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哲学家们对于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很不统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既克服了以往哲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人的本质问题)理解的片面性,又揭示了本质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即人是能动与受动相统一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一、“教育本质”之乱 教育本质问题,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也是一切教育实践的根本前提。成有信认为,“全部教育学,特别是教育学原理或教育哲学,都在从不同角度讨论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反映了对教育的基本理解,直接决定了对一切更加具体的教育问题的理解。只有明确了这一问题,所有对教育的话题才有了共同的前提和共同的语境。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如果回答:“学生就是学生”,或回答“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对象”,那么。你就完全停止了有益的思考。“学生是主体”,这是已被大多数教师认可的教育教学理念,而“主体”的内涵又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恐怕有些教师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如果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就会获得一些全新的认识。学生是教育的资源。我们大多数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这固然不错,但只局限于这样一种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知  相似文献   

10.
成人教育的本质问题,因其对成人教育实践的重大影响,成为成人教育基本理论中应首先认真探讨的问题。一、对教育本质认识的偏差及对成人教育实践的影响建国以来对教育本质的不同认识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这是60年代到70年代对教育的本质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认识。十年动乱中,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学校传授文化知识的功能被轻观,被忽略,成人教育的文化功能几乎全部丧失,扫盲工作基本停顿;农村“政治夜校”风行一时;职工教育受到摧残,职工文化技术素质下降;成人高等教育在文革初期也陷于停顿状态,在文革后期全国城乡的“七·二一”大学和“五·七”大学恶性膨胀,高达4万6千  相似文献   

11.
“教育哲学漫谈”之四。回答“教育是什么”,即教育本质问题,是教育哲学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分析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着眼,在阐述教育内部的和外部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概括地提出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通过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身心全面发展并适应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对引入国外教育技术观的思考李康(西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兰州730070)在我国电化教育理论研究中有一个大家很关心的问题,就是“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讨论。从这两个名称的讨论开始,到究竟怎样看待电化教育的本质,比较“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优劣,...  相似文献   

13.
(接上期)三、教育观念的转变与实践的发展近几年很多人认真学习了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有关的教育法规,观念上有深化有提高,大家认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不是一个一般的现象问题。毛主席说:看问题要看事物的本质。有的人天真地认为,克服“应试教育”弊端的最好办法是取消考试。这只是从现象上看问题。克服“应试教育’不是要不要考试这种做法的问题。“应试教育”这种现象,其根源在于教育思想。什么是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人们对教育的两个根本问题的看法和回答。这两个问题是:为什么要…  相似文献   

14.
教育界对教育本质问题展开过长时间的讨论,认识正在深化。但是,至今为止,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争论,仍各据一理,各执一端,认识远未能统一。笔者认为,在这场争论中,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对“本质”(或“本质属性”)的概念不明确。例如,不少同志把两个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直接当成事物的本质属性。其实,这是两个既相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本质的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必然的规律性联系;本质属性则是指事物的内涵,是指某类事物必然具有并与其它各类对象相区别的特有属性。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是由事物内部的  相似文献   

15.
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陶行知的“生活是教育”苏州大学曹子超杜威曾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并且反复地论述了有关教育本质的问题,企图从不同的侧面回答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他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基本上可用三句话来概括,即“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  相似文献   

16.
十年前,教育界人士就教育的本质问题开展过一场热烈的讨论。长期以来,人们曾经多次讨论过这个题目。关于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界有一个传统看法,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甚至主张“教育是社会意识形态”。我国“文革”期间,因为“学校应当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这一句话,惹出千灾万劫。经历了十年桎梏的痛苦体验之后,不少教育界人士提出了“教育部分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是生产等主张;有的还主张把人的本质异化究源到教育的异化现象。今天看来,这场讨论对于引导人们教育观点的再认识,推动教育领域“拨乱反正”,重建教育活动新秩序,已经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一)对教育本质的传统思考 本质作为一个本体论的范畴,它规定了对事物的形而上学的认识。一般说来,容易形成思维的局限,而在学术界特别是中国学术界一直没有超越这种机械的思维方式和形式逻辑的束缚。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形成绝对主义的观点,并最终导致教条主义,而不是从实际出发,由问题产生思想。对教育本质的思考也同样如此。由于受到所谓经典著作的影响(而所谓的经典著作只是我们或断章取义的理解或出于一定的政治意图的篡改)同样存在着束缚思想的现象:过分强调教育的政治、经济功能,最终得出关于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力的论断。对这种理论的广泛认同,导致教育工具性地位的加重。教育失去了其应有的本体地位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教育本质研究的若干方法刘伦钊自7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就教育本质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产生了很多既有影响又彼此分歧的观点,如“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多重属性说”、“特殊范畴说”、“实践说”等等。旷日持久的理论论争,并没有使人们达成对教育...  相似文献   

19.
理解教育本质的不同道路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本质问题是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本质观来源于黑格尔的“本质在关系中”,主要是从历史和逻辑出发认识教育本质,在各种关系中抽象出教育本质;现象学本质观在于“回到事物本身”,直观洞察事物本质,把教育本质理解为参与其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生活方式;后现代主义消除本质、排斥二元论。三种不同的理解教育本质的道路,丰富、深化了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中,教育本质问题是一个永恒的“斯芬克斯”之谜。古往今来,众多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试图解开这个谜底,但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关于某物是什么问题总是多义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它各有不同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上的分歧丝毫没有减弱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因为它是所有教育理论的基石和源泉。源头清澈,才流出清流;如果源头被污染了,溪水也就不再清澈。推而广之,也就必然影响到具体的教育实践的效果。所以,在这个永远不可能有终极答案的问题上,每一个时代又都有自己的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