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不仅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而且在职中生社会适应、职业选择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就业制度的必然趋势。近几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就业压力不言而喻。2003年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2004年,毕业生280万人,比2003增加68万人。  相似文献   

2.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适应社会、职业选择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浦北县第一中专学校把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就业指导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正确引导学生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帮助学生做好择业准备、确立正确的择业意识、掌握择业技巧,引导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尽快地实现“角色”转变,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在未来事业中奋发成才。1996年以来,该校已有3147名毕业生,3141人就业,就业率高达99.8%,其中…  相似文献   

3.
200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共有280万人,比2003年净增68万人,增幅达32%。其中高职、高专的毕业生约有150万人。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建立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完成学生就业心理准备和能力储备,使学生成为“基础扎实”、“特长明显”、“即插即用”的社会有用人才,促使我们要探讨和设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战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职业生涯选择理论角度看就业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日益严峻。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212万人,比2002年净增67万人,6月份初次就业率为50%;到9月就业率,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3%,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5%。2004年,全国将有280~j“高校毕业生,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就业压力更大。以上数字充分发映了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对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实现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6.
论毕业生的就业与就业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毕业生就业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决定需求,观念决定出路,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和增强市场适应力是现实的要求,要破除旧的“一次就业定终身”的传统观念和“当国家干部”、“端铁饭碗”的就业期望值,树立起市场经济下的新的就业观,即不管是何种所有制,只要是取得合法的、相对稳定的、能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就是就业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思想,真正把择业观念纳入市场引导、自主择业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7.
BBS     
2004年高校毕业生达到280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加上2003年尚未就业的18万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2005年全国约有高校毕业生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所以这样的标题在新闻媒体上屡见不鲜。你有何想法?“大学生找工作面临困境学生自降月薪到400元”一楼我要工作这不是危言耸听!在一场招聘会上,招聘人员问一个毕业生的待遇要求,“800元以上”,那个学生脱口而出,显然是事前已经考虑好了的。当时,旁边的几个学生却向招聘人员表示“500元我都愿意做”、“我只要400元”。当时我感觉自己的血液往头上涌,我挤到最前面时,看到…  相似文献   

8.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适应社会、职业选择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浦北县第一中专学校把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就业指导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正确引导学生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帮助学生做好择业准备、确立正确的择业意识、掌握择业技巧,引导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尽快地实现"角色"转变,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在未来事业中奋发成才.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2002年,高等学校在校生达到1600万;200年在校人数达到1900余万人。在此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逐年增长,2003年全国共有各个层次的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净增67万人;2004年,高校毕业生有280万人比2003年又净增68万。加上过去数年未能就业的很多毕业生,每年全国实际需要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更多,因此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更大,形势更严峻。从全国就业形势看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相对较好,多数学生就业的市场观念显著增强,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和自己满意的岗位,但也有少数学生“有业不就”和“无业…  相似文献   

10.
高等院校的就业工作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需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当今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给高校的就业工作者不断带来新的挑战。作为高校就业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做到“三心两意”即“三心”——信心、责任心和耐心;“两意”——诚意和善解人意。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动态和择业心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在广大毕业生中因地制宜地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服务,协助他们尽早地找到自身的社会定位,走好“学校人”到“社会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择业观的误区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显,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市场经济。社会、政府、学校、家庭有责任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大学生本人的就业心理也要更加理性。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不良就业观的成因及正确就业观的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困境。教师、学校和社会应当注重从实践和心理方面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使他们创新思路,开拓进取,将自我发展与实现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困境。教师、学校和社会应当注重从实践和心理方面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使他们创新思路,开拓进取,将自我发展与实现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袁书卷 《考试周刊》2009,(40):199-201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正由原来的“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新阶段,由于在“大众化教育”下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使得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11万人,导致今年高校就业迎来寒冬,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某高校250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问卷调查,立足09届毕业生就业主体,详细分析了目前在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就业目的、毕业打算和择业标准等因素。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在就业单位意向、择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首选的地点及对职业的月薪期望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利于顺利就业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辽宁省2006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7万多人,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要实现辽宁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必须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必须大力发展辽宁经济,以经济的持续增长促进就业稳步增长;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新的就业观念,主动走进就业市场;必须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常见择业心理障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近年来的就业、择业形势经历了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据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为212万人,2004年为280万人,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已达到338万人。我国迎来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高峰,毕业生人数与就业岗位相比供大于求,待就业人数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长短线的矛盾一时也难以根本解决,不同学科、不同专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就业高峰年,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212万人,与2000年相比几乎翻一倍,比2002年(145万)净增加67万,增幅达46%。毕业生的增加对就业无疑增加了难度,竞争更趋激烈。据就业市场统计,今年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和岗位层次比往年更宽泛,需求的主体主要是中小用人单位,且数量有所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呈“大众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校就业指导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整个教育体制包括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就业制度要求大学生熟悉国家的就业政策,了解社会的需求信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择业意识,掌握求职技巧,不断提高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为此,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已成为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通力协作.  相似文献   

19.
《大学时代》2003,(12):5-6
转眼又是岁末年初。在这个盘点与计划的时段里,2004届高校毕业生将进入兴奋而紧张的择业期。然而,明年的就业形势究竟会怎样?湖南师大就业指导中心向智勇老师表示,明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明年第二批扩招生将步入社会,毕业生数额大大增加,单湖南师大就有本科生4646人,专科生928人。专家预测,2004年全国将有75万毕业生找不到岗位。此外,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从一定程度上将影响2004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至今全国2003届毕业生仍有70多万人未找到工作,这也将给明年的毕业生就业“雪上加霜”。尽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由2003年的212万人到2004年280万人,由2005年的338万再到2006年的413万人,四年中毕业人数增加近一倍,平均每年递增达25%,这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无疑是极具压力和挑战的。因此,客观分析就业形势,不断更新就业观念,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的当务之急,那么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让他们少走弯路,选择一份能够发挥自己才干的工作呢?“反弹琵琶”逆向的择业思维,[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