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所谓的"十八罗汉"是指1913-1916年由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培养的18位毕业生。他们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职业地质科学家,毕业后进入地质调查所从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全面开启了中国早期的地质事业,结束了外国人包办中国地质调查和研究的局面;他们是西方近代地质学在中国转型的伟大实践者,在创建地质学术团体、传播地质科学、培养新型地质人才、扩大地质力量等诸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早期地质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地质科学体制化的建立做出了不朽功勋。中国地质学事业能够在上世纪初的二十几年时间里就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十八罗汉"功不可没。本文拟通过对史料的发掘和梳理,阐述他们对中国早期地质事业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
黄汲清是中国近现代地质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其在区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古生物学、地质制图学等方面取得卓越贡献.除科学工作外,他在中国地质学史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黄汲清关注地质学学科前沿发展和历史进程,对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有冷静、睿智的思考.本文根据黄汲清撰写的多篇地质学史论文及其他新发现的材料,揭示黄汲清除地质学家的另一个身份——地质学史研究者.  相似文献   

3.
一在十月革命以前,俄国曾有不少先进的科学家在各门科学中达到了很重要的成就,对整个人类的文化作出了光辉的贡献,并为苏联科学积累了丰富的遗产。例如,罗蒙诺索夫是现代自然科学许多重要原理的预见者,远在拉瓦西之前,他已确立了物质不灭定律,并且用许多精确的化学试验证明了这个定律;他还提出运动不灭定律的伟大观念,并与物质不灭的观念联系起来;远在雷依尔之前,他已在地质学中提出了进化观点,并把变化理论应用到矿床发生问题中;他首创了物质能动论,开创了物理化学科学。在物理学方面,波波夫首先发明了无线电;罗巴契夫斯基创立了非欧几里得几何,在数学中完成了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渐强盛,科研力量的不断增加,地质学的发展也迈上了新的台阶。岩矿分析作为地质学发展的基础性环节,无论是对实验室的实践操作,还是对地质学的理论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因而,探求如何才能提高地质实验室岩矿分析测试能力对于地质学的实践与理论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地质实验室岩矿分析测试能力的现状,结合当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若干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以期为地质实验室岩矿分析测试能力的提高贡献出微薄力量。  相似文献   

5.
特殊的礼物     
阿道夫·冯贝耶尔,德国有机化学家,1835年10月31日生于柏林。由于合成靛蓝,对有机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获得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贝耶尔的父亲约翰·佐柯白,曾长期在普鲁士军队中服务。50岁时开始从师学习地质学。通过多年学习,贝耶尔的父亲成了专家,76岁时竟出任柏林地质研究院院长。  相似文献   

6.
特殊的礼物     
人物背景: 阿道夫·冯贝耶尔.德国有机化学家.1935年10月31日生于柏林。由于合成靛蓝,对有机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获得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贝耶尔的父亲约翰·佐柯白.曾长期在普鲁士军队中服务。50岁时开始从师学习地质学。通过多年学习,贝耶尔的父亲成了专家,76岁时竟出任柏林地质研究院院长。  相似文献   

7.
1992年8月,在日本京都举行了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五千多名学者参加的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国际数学地质协会经过广泛提名和评审投票,决定将该协会最高奖——克伦宾奖章授予一位中国地质科学家。颁发奖章的仪式在数学地质学科全体与会代表会上举行。协会主席McCommon博士在致词中说“由于他在数学地质领域作为研究者、教育者和带头人的长期经历和对数学地质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今年恰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博物学家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一蜇及达尔文,就会让人对这位为生物学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肃然起敬,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曾犯下"错误",而这个"错误"又正出现在论述"进化论"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乔治·居维叶(1769~1832年)法国男爵乔治·居维叶,在法国大革命中幸存下来之后,于1832年担任法国内务部部长。居维叶是当时最伟大的博物学家之一,对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动物学都做出过卓著的贡献。居维叶曾  相似文献   

10.
多年以前,科学家就发现了火星陨石坑内的地面上有错综复杂的裂缝,巨大的裂缝纵横交错,形成多边形拼成的图案。科学家过去认为,那是由于火星上昼夜温差大,地面热胀冷缩所形成的裂缝。然而最近,德国科学家通过观测数据分析,在  相似文献   

11.
正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但你也许不知道,历史上有许多发明纯属意外。很多人以为科学史上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是科学家们废寝忘食努力研究的结果,然而事实上,人类历史上的许多著名发明其实都是"运气"的偶然产物。高压锅的发明:只因为吃了一顿生土豆300多年以前,法国青年医生帕平因故被迫逃往国外。他沿着阿尔卑斯山艰难跋涉,打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地质工作大波动、大重组、大调整的过程中,各国地调所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环境地质工作,环境地质工作成为当前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内容之一,环境地质学已成为现代地质学的中心或焦点,地质科学发展的希望和重要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考察近代300多年间人类科学家的历史的时候,会发现载入史册的绝大多数科学家,从伟大的伽利略,牛顿到现代灿烂的科学群星,几呼都是纯科学家。他们筑成了科学的象牙之塔:高贵典雅、超拔脱俗、光芒四射、深刻地影  相似文献   

14.
从事地质学研究就要从事大量的野外调查,而在青藏高原开展地质学研究则还要面临诸如高原缺氧、强紫外线辐射等困难,这些困难对男性地质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那么会有女性愿意从事这份危险的事业吗?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董昕博士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由于其在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体方面的地质学研究,她荣获了2013年“第十四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6,(1)
构造地质学是地球科学及地质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学科之一,是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地球构造,解决矿产、地震、水文、环境等地质问题的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构造地质学的教学工作者需要由浅到深,从理论到实践,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构造地质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地质学素养和构造地质思维,让学生真正达到解决构造地质学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石油地质学"是石油类院校的特色及核心基础课程。当前,除传统石油地质专业外,石油类高校众多非地质专业学生往往亦选修或开设"石油地质学"课程。虽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及教学模式存在差异,但在教学实践中,对于非地质专业的学生,"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及教学安排仍存在些许的不足。鉴于非地质专业的学生可以分为两类,笔者分别探讨了各类人群的专业背景及学习目的,并基于此提出了针对非地质学生"石油地质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认为合理有效的课时分配(包括理论教学与实验),同时修改成绩评价体系将更好地促进本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1922年,翁文灏出席了第13届国际地质大会,这也是中国地质学家首次参与国际地质学界活动。翁文灏不仅全程参与了相关学术活动,还被推举为万国地质学会副会长、评议会评议员等,参与了大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大会做出了中国贡献。在接受当地记者专访时,翁文灏公开表达了中国对国际地质学界重大争议问题的态度和立场,让国际地质学界听到了中国声音。这次大会给中国地质科学带来了积极且重要的影响,推动了中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发展,在中国地质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也给刚刚起步的中国科学界带来极大的鼓舞和自信。  相似文献   

18.
天下万象     
地震趣谈南北极从没发生过地震在地震史上,地球的南、北极地区还从未发生过任何级别的地震,这一奇异的地质现象一直是地质学界的一个未解之谜。美国的科学家经过30多年的观测研究认为,巨大的冰层是造成南极大陆和北极的格陵兰岛内陆地区没有发生过任何地震的主要原因。据多年观测统计,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的冰雪覆盖面分别达到90%和80%,且冰层厚度大。由于冰层的压力,其底部几乎处于“熔融”状态,同时由于冰层面积大且份量重,在垂直方向产生强烈的压缩,而这种冰层形成的巨大压力,与地层构造的挤压力达到了平衡,因而不会发生倾斜和弯曲,所以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质学会及其创办的地质期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论证了中国地质学会及其创办的地质期刊-《中国地质学会质》、《地质论评》的创办背景,以及它们的办刊宗旨、办刊特点和发展历史。认为:中国地质学会的创立,标志着我国地质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奠定了我国地质学由萌芽而走向成熟的基础;《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最早的综合性定期地质期刊,《 地质论评》当时是我国唯一的中文定期地期刊;中国地质学会及春创办的地质期刊不仅加强了地质学界在国内、外的联系,促进了地质学术成果的交流,而且中国地质勘探事业积累了宝贵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20.
正在生命数十亿年的发展历程中,进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化是一种伟大的自然力量,科学家则希望在实验室里模仿生命的进化方法,实现生物大分子(主要是蛋白质)的快速进化。这种掌控生物分子进化的方法,被称为定向进化。美国科学家弗朗西丝·阿诺德、乔治·史密斯和英国科学家格雷戈里·温特,因为在定向进化研究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