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他深深的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2.
我爱读书,尤其爱读一些经典著作。最近,我读了一篇名为《别饿坏了那匹马》的文章。文章讲的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少年,因家境贫困读不起书,因此常去一位残疾青年摆的书摊前看书的事。一天,文章中的主人公在书摊前看书,被他父亲发现后狠狠地教训了一顿。父亲为使他能继续看书,便让他卖草料换钱。这一切都  相似文献   

3.
<正>一、主题与背景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来到课堂交流。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教材中学到的多。这些新课程理念一次次闯入我  相似文献   

4.
阅读就其本质而言,是某种意义上的创造活动。在接受文本所提供的意义的同时,我们要对文本的意义信息进行挖掘创造。下面就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为例,谈谈笔者的看法。《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失去了看书的机会,一位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  相似文献   

5.
魏孔鹏 《课外阅读》2011,(11):309-309,367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别饿坏了那匹马》全文描写细腻、情真意切,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品德。本设计力图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文中的词句让孩子在读书时感受普通人美好的心灵,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在孩子品读,研读中,透过文中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感受语言。  相似文献   

6.
教学案例(本课例是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上册内容) …… 师:同学们,谎言即使说上一千遍它仍旧是谎言。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然而当事实在不经意间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一下子全明白了。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第19至27自然段,看看作者都看到了什么,他的内心深处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笔做上标记。  相似文献   

7.
正"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这是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中《别饿坏了那匹马》里的一段内容。这里的"愣",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上是这样理解的——"愣"字表明青年突然明白马草并不好卖。笔者以为,这样理解是不妥的,至少在思想感情的表达理解方面是不完整的,有疏漏的。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前面一"愣"。前文有这么一段话——"我回头去看愣在轮椅上的他和他手里的那本书,书页中分明多了几张毛票。"愣,是"呆住",也就是"失神"的意思。这里的"愣",青年为什么"呆住"了呢?是青年的诧异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别饿坏了那匹马》记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表达了“我”对残疾青年的感激之情。全文描写细腻、情真意切。本设计力图让学生自读自悟,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读敏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目标认知和能力目标:1.认读、掌握生字:瞥见、尴尬、嗫嚅、枯蔫。2.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溜之大吉、鄙视、厚颜无耻、一文不值。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认识主要人物及其特点。方法和过程目标:1.以自己的方式去…  相似文献   

9.
10.
陈琴 《湖北教育》2009,(11):35-35
钟祥市教研室以“加强课堂管理.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深入课堂开展教学视导工作,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教学。目前,已视导30余所学校,听课300余节,教研员上研究课13节,查阅备课笔记680本,查阅学生作业9200本,和老师们面对面地交流690多人次。通过对教学各环节的指导,推广了教师们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感悟,体会残疾青年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3.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别饿坏了那匹马"的不同含义;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善意的谎言背后的真情。【教学难点】体会残疾青年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正>在阅读教学中寻找适切的言语训练点的主题教研活动中,一位老师执教《别饿坏了那匹马》。课后,老师们交流分享了不同的教学设计。同样是把品读感悟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残疾青年的善良和乐于助人,却有着不同的教学途径——达到目的的路不止一条。执教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自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思考探究:(1)课文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分别是谁对谁说的?用意是什么?(2)究竟有无那匹马?这善意的谎言表现了  相似文献   

13.
《别饿坏了那匹马》为苏教版12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文中讲述了一个当代社会中非常平常但却十分感人的故事。一个家庭贫穷的孩子非常喜欢读书,却苦于没钱买书看。他的父亲告诉他用扯马草换钱的方法去书摊看书。书摊的主人是一个残疾青年,被孩子的勤奋所感动,编造了他家有一匹需要  相似文献   

14.
15.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同学们还记得学《识字5》时,我们一起在大海边看大海,堆沙子,拾贝壳的情景吗?你们最难忘的是什么?(出示《识字5》的插图)  相似文献   

16.
教材简析:《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是一篇选读课文,教学时可把它作为略读课文来处理。作者描写音乐之都维也纳,却对金色大厅、经典曲目、音乐家不着一字,而是另辟蹊径从生活的细节处入手,即从鸟鸣声(钟声)、花、生活场景等多角度、多层面展示了这座城市作为音乐之都的独特风情。  相似文献   

17.
[教材内容] 人教版大修订教材四年级第八册略读课文。 [设计理念]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能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判断出材料的重难点。依据这一要求,本设计紧扣“阅读提示”所提出的学习目标,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感知大意,突破重点,使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相似文献   

18.
《百合花》是茹志娟登上文坛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十分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作品。在上世纪50年代提倡书写大场面、歌颂大人物的文化背景下,《百合花》以“通讯员”“新媳妇”两个小人物的塑造,歌颂了战争年代下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打动了许多读者的心灵。小说中关于细节的设计和描写将这种人性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小说主题在作品的结尾集中爆发和升华。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教材分析:《最后的时刻》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是以“高山仰止”为主题的,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刻画英雄们的高大形象。《最后的时刻》生动描写了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成功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事业无比坚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悲壮的色调、成功的细节描写是本文突出的特点。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经过前面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已初步具有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抓住重点语句说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7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两个生字,理解一丝不苟唯一融为一体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赞叹惊奇议论的意思。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