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在教学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科学地实施教学评价,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真正的和谐统一,语文教师应加强提升人文素养,变"匠"气为"灵"气。  相似文献   

3.
《考试》2007,(9)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又出现了另外一个极端,由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走向偏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致使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缺乏语文味,弱化了工具性在语文中的重要地位。由于过分强调文本价值观的深入感悟理解,有的课甚至变成了"思品课"。这样的课堂严重地背离了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基本精神。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何实施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这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  相似文献   

6.
李猛 《教育教学论坛》2011,(36):150-152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无数语文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也是他们工作的前提。那么,在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语文课程标准》和以往教学大纲相比较,其最大特征在于新,这个新不是一般的新,而是全方位的新。从对语文内容的安排到语文方法的选择等等,都是一种新的姿态。其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有这么一句话:"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真正的和谐统一,关键在语文教师。教师观念的更新、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应在文化素养、审美素养、人格素养、道德素养、科学素养、实践素养几方面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应该是语文课程最本质的特征。本文通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和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两方面浅析了语文教学的本色。  相似文献   

9.
蓝聚林 《甘肃教育》2014,(10):72-72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在确定语文学科为工具性的同时,还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倡导人文性就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如何把握语文课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成了新一轮  相似文献   

10.
1.语文教学必须注重两个统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以语言的工具性为基础和前提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程是认知工具。  相似文献   

11.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在教学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科学地实施教学评价,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这两个基本特点是辨证统一的,工具性孕育着人文性,人文性促进着工具性。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科学灵活地引导和落实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寓掌握工具性于提升人文性之中,获得工具性与人文性双赢的效果。那么,新课程下如何生成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共振的教学课堂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特别是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性质定位呢?长期以来,人们争论不休,归根结底,无非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归属问题,即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认识上存在着不同意见。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论争,并围绕各自关注的焦点提出相应的表征与演化方式,最终趋向是使语文教学的"两极"走向融合、统一.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成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导向.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强调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主要是在语文教学中凸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思想性作为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属性,恰恰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对接点,并完全融入二者之中.面对今天的语文新课改,作者认为语文教育要做到培育学生文化知识与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明确指出了语文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以及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本质特征。然而。在中国目前语文教学实践中,却明显存在两种误区,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割裂开来。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明确界定,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  相似文献   

20.
谢开和 《广西教育》2011,(22):51-5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所谓“统一”,是指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于语文这一本体中,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语言实践与人文熏陶两者相结合呢?笔者以教学课文《生命生命》为例,略谈如何使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做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