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这类课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有时也选入一些"词"或古文名句)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它既不同于一般课文,又不同于诗歌,而是根据那些千古名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  相似文献   

2.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这类课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有时也选入一些“词”或古文名句)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它既不同于一般课文,又不同于诗歌,而是根据那些千古名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的一个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文包诗"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独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授古诗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比较新颖,许多老师还不识其价值所在。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文包诗",变死记硬背为感情参与,变填鸭式为主动探究,变理解懂得为再生再造。  相似文献   

4.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一种特殊体例的课文,就是把一首古诗词包融在一篇生动浅显的现代文中,我们常称之为“文包诗”,如低年级的《咏华山》、《母亲的恩情》,中年级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高年级的《黄鹤楼送别》等。我想“文包诗”这一文体,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而设置的,它使原本深邃的诗歌意境变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总体来说,“文包诗”与一般古诗文相比.具有如下一此特秆——  相似文献   

5.
古诗鉴赏是学生学习语文必备的学习能力。随着我国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在语文教学中越发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全面发展。古诗鉴赏是语文必修的教材内容,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较大比重。但学生与作者所生活的历史背景存在较大差距,为此,并不能完全理解诗中的含义。故在实际语文古诗鉴赏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古诗表达技巧的意识,关注作者抒写的情感,可极大提高学生鉴赏古诗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种特殊的文体,它是根据那些千古名诗的创作背景或诗人的创作经历而编写成的故事,这些故事个个生动活泼、语言优美。诗是文的中心和思想升  相似文献   

7.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一朵奇葩,语言凝练,意境深邃,极富音乐美,历来为文人骚客所推崇。然而,对小学生而言,学习古诗词却是一大难题,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支离破碎的分析和指令性的包办,让学生一味地对诗句、诗意死记硬背,恐怕很难使学生体会到诗的韵味,领会诗人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8.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教学中,教师能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剖析其语言,探析其趣味,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便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吸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营造情感氛围。营造一种感染力及导向力俱佳的氛围,是师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以往的古诗教学,往往注重讲解注释,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把古诗的意思翻译成现代白话文传授给学生,  相似文献   

9.
经过统计和跟踪调查,学困生共有的特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差,数学思维能力更差.他们学习的方法呆板,主动学习的习惯差,离不开教师的"强迫",他们被动学习,学不得法,不重视基础知识,不重视公式的推导过程,不善于读书,解题注重套模式,对知识的把握差,应变能力弱,教师讲的一听就懂,但是一做题就错,因  相似文献   

10.
卢衍黄 《江西教育》2012,(Z5):71-72
古诗教学离不开背景资料,离不开多媒体烘托,更离不开所谓重点词句的咀嚼。其实,每首古诗都是完整的作品,前后互为一个整体,共同营造出诗情画意。古诗教学应当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品味,从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11.
<正>在美术专业"色彩"教学过程中,怎样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怎样让学生不断地提高表现色彩的能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初步探索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比较法在色彩知识的指导下,经过比较的方法把色彩关系找出来。首先要学会看:看色彩。可以选择优秀的色彩画面和实际生活的静物进行比较,也可以把一天早、中、晚的同一种景色让学生比较。要让学生们知道,色彩不是照抄生活中的固有色彩,它有冷暖、明暗、色相和纯度的  相似文献   

12.
曾经听过一节《陈情表》,教师讲到“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时,让学生记住课下注释“婴:缠绕”。下课后我问这位老师,“婴”做“缠绕”讲是本义还是通假义,他答:本义。我又问:这个义项用现代汉语的背景知识来理解有点奇怪,学生能记住吗?  相似文献   

13.
韦立君 《教育文汇》2013,(11):14-15
目前,高师院校课堂教学中仍占主要地位的传统教学法——“教师讲授”,在当前注重师范生能力培养的教育目标下已表现出不足,因此改革教学方法迫在眉睫。“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关注学生能力培养”,已成为改革的宗旨,而转向“学生表达”正是对这一宗旨的一种具体诠释。  相似文献   

14.
低年段古诗教学中存在着读背这一现象,学生对古诗不求甚解,只要背出来就行,而真正要想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必须要从读背走向诵读。学生在模仿、探究、延伸中,反复朗读古诗,做到感情充沛,抑扬顿挫,并通过内化、吸收和存储,形成语感。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二学段“表达与交流”中明确“交流沟通”是方式,“愿意分享”是目的,而“增强自信心”则是一种素养培养的需要。在三年级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厘清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的“交流意图”,利用源于生活真实的“交流语境”,优化指向言语表达的“交流支架”,从而落实“有效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16.
在看图作文中实施“以学定教”,主要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状态等调节教学,及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它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观察、想象、表达的学习情境,学生依照教师提供的框架,调节学习内容,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方法来学习,并可以进行双向的多维度互动。  相似文献   

17.
《认识比》是一节起始型概念课,在教学时要从生活中找到触发新概念形成的知识背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比",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让数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问题——探究”美术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大庚 《教育导刊》2008,(10):61-63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中要实施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科学探究方式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在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教师要成为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学习知识,发现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杨小玲 《四川教育》2008,(10):45-45
教科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应当承担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重要职责。为此,教科书中包含一些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的辅助材料,如数学史料、一些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材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数学家的介绍、数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等,以使学生对数学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习作原本就是一件容易的事、轻松的事、快乐的事。不是吗?习作就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并且在表达方法上完全可以根据需要,随心所欲、自由灵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