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章蓓  刘方 《贵州教育》2008,(19):28-30
课题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相似文献   

4.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2.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有句话说得好,"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充分体验,我们才能真正学会。数学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充分体验呢?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一课,经历先独立备课,再一次次试教、一次次研讨、一次次更新的过程,我深刻体会到,实施以下转化教学策略是上好一堂课的好方法。一、变"静"为"动",让教材"活"起来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图形"中的一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41~42页内容,"长方体与正方体(二)"第一课时。教材分析:"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点以及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同时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充分感知、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编者首先借  相似文献   

7.
许跃青 《学周刊C版》2011,(5):143-143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不断积累从不同位置看物体形状的经验,能辨认由5个或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不同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闭形。  相似文献   

8.
l,明确目标。人人动笔,归纳整理。师:同学们,我们已学完了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我们把本单元的知识加以复习整理。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参考老师的复习提示。自拟一份本单元的知识框图,要求用最简练直观的形式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表达出来,看谁写得既快又好。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1.通过摸球、装球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观察物体》属空间与图形领域,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安排了三个阶段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十单元,使学生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及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使学生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位置关系的过程,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在探索物体和图形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的例1、例2和"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12.
最近,学校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活动,每一位老师都要进行新尝试下的"教学达标".通过这次活动本人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从学校教学能手达标示范课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借鉴,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作为一名外语教师,下面就是我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综合英语课的教学效果极大地影响着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基本功。针对目前综合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的合作,增强课程之间的内在系统性,把有价值的相关专业信息融入课堂教学,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等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及乐于学习数学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刘悦红 《辽宁教育》2005,(1):107-107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第78页。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减法及连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现实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连减法;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先估后算”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用尽量多的生活情境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在平面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今天我们上一节"确定位置"的练习课。(板书课题)师:先请大家回忆一下,  相似文献   

17.
1.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就要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供空间,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合适的学习条件。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是当前广大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建立线段的表象,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图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2.培养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小朋友们看,这位小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3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