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粒观是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知识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结合鲁教版教材的"微粒观构建的认识与实践"知识内容,可以发现教材中的知识点设置十分注重微粒观的构建,凸显化学学科的微粒世界,让学生在从浅入深的学习中逐步建立微粒观念,形成微粒思维方式.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微粒知识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微粒观构建的认识与实践"教学活动,激...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毕业化学学业考试要求“:考核的重点不要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不应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而应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去评价,从知识的整体联系上去考核。”在命题的形式上主要体现为:1.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实际问题入手,考查所蕴含的化学知识和技能。2.关注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考查,重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3.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体现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物质构成的奥秘(一)微粒构成物质[考点概述]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  相似文献   

3.
1 注重对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是命题主要特征 <考试说明·化学科>将化学知识和能力的考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综合应用.其中对于综合应用能力的明确要求是:"在理解所学各部分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2001年"3+2"高考化学试题,非常吻合考纲要求,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尤其是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着重体现化学学科内在联系与基本规律,侧重在知识的结合点,综合处考查.同时试题也体现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考查应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沉淀溶解平衡是继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后的又一个平衡理论,它是中学化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高考的一个热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的认识存在偏差,究其根源,是因为学生未在头脑中形成化学学科观念.实施学科观念建构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微粒观是学科观念核心要素,学生微粒观建构将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教育价值,有利于解决当前化学知识的相关问题.本文基于微粒观的视角,结合“沉淀溶解平衡”的课堂教学,探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学科观念教育,以达到对化学知识的深度理解。  相似文献   

5.
化学反应方程式既反映了一个化学结果,又隐含着形成这个化学结果的认识方式和推理路径,以及将这种认识思路和推理逻辑进行拓展应用的基本方法.从知识到观念、从定性到定量、从孤立到系统、从方法到素养开展的针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深度学习,构建了无机化学反应方程式认知模型,如此可深化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系统化认识,进而可提升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正>在初中阶段,我们就会正式学习化学这门课程,但较为表面。而在升入高中后,才会对化学知识予以更为深入的学习,这样我们就能够通过所学的化学知识对化学问题予以有效的解答。一、高中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1.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应用:在我们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当中,金属铁在和草酸反应之后能够生成氢气及溶于水的盐,根据这一知  相似文献   

7.
胡怀敏 《化学教与学》2013,(9):84-84,69
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检验教学效果。如何通过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主动学化学成为每位化学老师必须面临的问题。文章主要从化学作业布置要注重层次和成效两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中的变式教学是指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对有关数学问题等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变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求规律。1.一题多变。即改变题目的条件、结论、数据、图形,或者进行条件的引申或结论的拓展等,从而把所学的各个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认识和体会到数  相似文献   

9.
吴莉英 《考试周刊》2016,(6):141-142
本课时内容既衔接了第一章运用实验方法进行化学研究和学习的内容,又衔接了本章第一节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的内容,更为以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从有无离子参加反应的角度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初步建立起用微粒观(电离的观点)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所发生的反应,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相互联系的三个板块,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的复习教学进行设计与分析。选取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典型问题,通过相关教学过程,不断强化学生对相关反应原理和思想方法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促使学生将有关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及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1.
化学微粒观是中学化学的核心观念。以水为认识对象,设计活动、进行实验探究,建立起宏观-微观-符号相联系的思维方式;运用模拟动画、图片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从微观的视角学习化学知识,为建构化学微粒观初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彩玲 《化学教学》2013,(6):28-29,32
基于微粒观构建的主题复习课设计:以化学的研究对象为主线,以不同表征的变换为暗线,对教材中相关内容进行整合。通过三个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变换认识化学世界的角度,从较为熟悉的宏观认识出发,到微观世界的探究,再到符号表征,去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对相关知识进行内化,从而进一步构建微粒观。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厨房里的化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梳理知识、科学归纳、关注生活。3.情感与价值观:提高学习兴趣,开拓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三、教学过程[引入]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厨房中的物质与化学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就是厨房中的化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我们先从“柴”说起。【投影展示1】你们家厨房用何种燃料[学生回答]煤、天然气、…  相似文献   

14.
复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它能帮学生巩固和梳理所学化学知识。化学复习绝不是简单的对知识再记忆的重复,而是在新的高度上,对所学化学内容的再认识,使知识结构更条理化,从浅层知识向深层知识迈进。因此,教师不能忽略化学复习在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一、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类型 从近几年来的高考化学试题进行分析可知,高考越来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自学应用能力和综合思维创新能力. 其考查的试题主要特点有:1.注重对实际问题蕴含的化学原理的理解;2.考查典型物质的特性和主要用途;3.寓化学知识的考查于新能源、新材料内容之中,如用所学的化学原理解释新型材料的合成过程或者推测其性质、用途等;4.融物理、生物和化学知识于一体,进行综合考查.  相似文献   

16.
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教材在传授知识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本文从五个方面结合实际使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有深刻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高三复习课的困惑主要有,同学们遇到具体的化学情境时不会从化学观念的角度去思考化学问题,表现出"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的核心认识构架"的缺失.例如在学习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关系时,同学们不会从微粒在溶液中的数量和相互作用去思考它们的大小关系,实际解题时常常感到棘手.因此,在高三复习时,同学们只有在已有的大量事实、概念、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归纳、提炼出一种总结性的方法,才能构建学科思想,培养自己的学习迁移能力,开启解决问题的心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立足微粒认识进行教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法去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本质,能使学生建构更加严谨、科学的化学知识系统,发展更加完善的化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1教学分析学生在必修教材(化学2)中已初步了解了油脂的知识,但没有从结构角度认识油脂,选修教材是在烃的衍生物知识基础上,从官能团的结构、性质和反应上来认识油脂,突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微粒观的构建是初中生学习化学需要形成的基本认识能力.初中生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普遍感到较难,尤其是"离子"的内容,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20项问题,采取以下教学策略:以实验探究引领学生走进微观世界,以模型运用帮助学生搭建认知桥梁,以理论建立锻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就可以增强学生对微粒本身的认识,引导学生建立微粒表征、符号表征、宏观表征的有机联系,使学生形成科学认识方式,构建微粒观.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意避免内容空洞贫乏,忽视先前经验,随意拔高教学要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