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丘处机是蒙元时期一位重要的道教诗人,曾经远赴西域觐见成吉思汗。他留有很多与丝绸之路相关的诗歌作品:讴歌丝绸之路沿线自然美景、表现丝绸之路沿线的民情习俗、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等。是其丝路诗歌作品的重要内容。这些作品展示出丝绸之路沿线阔大的时、空境界,具有清幽旷远的艺术特色,是丘处机整个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石云涛《丝绸之路的起源》是丝绸之路研究的新成果,把中外交流的历史追溯至远古时代。与以往把丝绸之路局限在中西交通方面不同,作者把丝绸之路起源的认识扩大到与东北亚、东亚、东南亚、南亚等不同方向的中外交通和交流的研究,草原丝路、海上丝路、南方丝路以及与古代朝鲜半岛、日本等的早期交通和交流都进入丝路起源研究的视野,认为汉武帝时代的开拓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刘玉彬 《孩子天地》2016,(9):286-287
陆上丝绸之路兴盛于汉唐、渐衰于明清。在19世纪末,有一群来自中国西北地区的回族人,沿丝绸之路前行,进入了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地,形成了一个新的海外华人族群:中亚东干族。百余年来,中亚东干人在古丝绸之路上奔走,在中国与中亚的国际交往、经贸合作、人文交流领域留下了不少佳话。当前,中国与中亚各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正在蓬勃兴起,东干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具有特殊作用。本文以西北师范大学的东干学生为例,通过对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分析,探讨东干学生学习汉语对丝路经济带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嘉应学院学报》2015,(9):10-13
黄遵宪对清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贡献主要有:向清政府建言开放海禁,使丝路获得合法地位;维护丝路商路安全;保护丝路华侨商人利益;积极发展梅州对外贸易,使海上丝绸之路向内地辐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宏伟壮阔的文学景观莫过于唐人记录的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形成的系列文学景观。"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与文化通道,经历了汉朝的繁盛之后,到了唐朝再次被完全贯通,而且更加宽阔,繁盛也达到了顶峰。事实证明,历经两千余年,"丝绸之路"已不仅是一条融通东西方的商业和贸易之路,也是重要的文学景观。中唐诗人张籍《凉州词三首》(其一)描绘了当年运输丝绸的动人景象,是文学景观的典型呈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描述丝绸之路的由来、丝路上文明的交流史和文明的传播,浅析东西方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丝路文化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行记文献是丝绸之路西行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西行文献是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文化和文学的珍贵资料,由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两部分组成。其中,出土文献以简牍、敦煌文书和吐鲁番文书中的西行资料为主,传世文献则以西行记为主。丝绸之路行记文献涉及西北地区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文学、军事、民俗、天文地理、山川物产等内容,多角度反映西北地区的历史变迁、自然和社会风貌,蕴含着丰富而重要的史料价值。这些地方性知识和图景的书写与记忆,拓展了作家的想象空间和创作情境,丰富了文学表现的手法,完善并确立了行记文体的写作范式,重绘了中国文学地图,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希腊化文明是在亚历山大帝国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既多元又统一的新型文明,连接中国与地中海的丝绸之路是在汉代张骞通西域之后全线贯通的,不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二者都有交集之处。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汉学家开丝路研究之先河,后来日本学者快步跟进,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中国学者一方面译介国外研究成果,一方面开始了自己的西域史地研究。现在,丝路研究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不同视角、不同主题的丝路通史和专史不断涌现。中国学者借助于天时地利,成为国内丝路段研究的主力,中国西域(新疆)文明的研究成果尤为丰富、全面,新的考古材料不断刷新人们对丝路文明的认识。希腊化文明的研究同样始于19世纪,但真正涉及到与丝绸之路的交叉时段与地理范围,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希腊化世界的城市、钱币和艺术成为历史家、考古学家、钱币学家、艺术史学者重点关注的对象。尤其是巴克特里亚希腊化文明遗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从而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遗憾的是,丝绸之路和希腊化文明二者之间的联系却没有得到国内外学界应有的重视,尤其是没有把丝绸之路的开通、发展与希腊化世界的建立联系起来,没有把丝路重镇、丝路钱币与丝路宗教艺术与希腊化文明的遗产联系起来,没有意识到中希两大文明的接触早在公元前后就已经通过丝绸之路得以实现。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古丝绸之路的经济内涵、丝绸之路经济带建构原则进行分析,提出丝绸之路的双重意蕴。通过对打造现代版"丝绸之路"、中华文化融入"一带一路"路径选择进行分析,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华文明融入之必然性。最后,通过对"一带一路"中华文化产业化推进、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机制建构、中华文明丝路辐射中心建构三方面的分析,提出增加"一带一路"中华文化元素与底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唐至明清茶叶经济、茶业政策、茶风传播、中外交通的有关史料,认为华方丝路贸易应当是丝绸、瓷器、茶叶三位一体,因此对丝绸之路有新的解读。成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的“丝绸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丝茶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