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在标志,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学校成员创造的以物质形式表达的学校表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物化表达形式,能够让学校文化和学校精神可见可闻。北京市延庆县第一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是“体验,让发展更快乐”,“体验式养成教育”是我们打造的品牌特色,而物质环境是园所核心价值观最直接、最感性的表现和表达。  相似文献   

2.
人类从大自然中超凡脱俗后,开始理智地正视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造就了人类独有的社会现象——文化。人类生存和与其他生物种群竞争的需要,创造了建筑这一文化的特有表现语汇,进而通过完美的建筑艺术,体现物质、精神文明的审美对象,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透析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建筑或文化遗存,可以窥测到人类在历史长河中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和成就。即便是传说、故事,也可成为我们研究和继承优秀文化的“原始文件”,这是由其承载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所决定的。遗产特征、建筑语汇是文化承载的“DNA”片断,同样是我们解译与复制信息的依据。文章就建筑语汇对文化的“行为”表述、环境对建筑文化的启蒙以及孑遗文化环境对新建筑语汇的影响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浅述高校后勤文化的含义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总书记“七一”讲话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高校后勤文化的含义“文化”,其表现于各个方面,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政治和经济以巨大影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高校安全文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安全文化的提出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总结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的人为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全文化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在安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作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与文化特性相通,其层次结构由表及里包含了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精神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教育文化等四个层次。其中安全物质文化创造本质安全,是安全文化的基础;安全精神文化是行为的准则和核心;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教育文化是物质基础和价值内化的载体,是实现安全文化价值观念的方法和手段。“强调以人为本,以文…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的关系——以民间传说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传说作为非物质文化的形态之一,其产生和传播明显依附于某些物质形态,缺少“物质”的客观基础,传说便无从生发和建构。因此,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不能绝对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很难区分,两者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调查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忽视其中“物质”的形态。具象、直观的“物质”形态对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促使非物质文化得以流传,使之成为遗产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物质”和非物质两者之间同构的互动关系,透视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以来,校园体育文化越来越受到’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关注。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人们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在中学,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手工艺遗产因其“工”的可复制性,“品”的可消费性,“手”和“艺”的异文化性,而成为文化旅游消费主要对象之一,旅游消费既使手工艺遗产得到复兴,引起社会重新审视手工艺的价值;又在迎合旅游者的消费取向过程中,使得手工艺遗产存续发生异化。文章在梳理国内外关于手工艺遗产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手工艺遗产保护的关键在于“手”和“艺”,即手工艺遗产的原生性主体和其对手工艺的实践、认知与价值内化,手工艺遗产保护传承应以手工艺品的原生性主体对其分类为指导,以“手、工、艺、品”四个层面为方法,从而实现手工艺遗产的活态、原真性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名城都先后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应从战略层面而不仅仅从技术层面使遗产永远成为被人们不断重构、解释、创造和传承的“历史事实”。“出人头地”不失为“永州战略”。当务之急,永州人需要在文化承担:形成三股合力打造三个层次;兼顾精神与经济,创造高品味文化符号和标志性文化产业三个方面作出努力,才能使历史文化名人的文化价值突显出来,并在提升永州之“地”的文化资源价值上高出一头。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认为,“学校文化是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员工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包含了物质文化(校园建设)、制度文化(各种规章制度)、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师生的行为举止),其核心是精神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路、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三种生产”(人口生产、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与“三种文化”(人口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理论,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论点。人类社会从事“三大生产”的历史,同时也是创造“三大文化”的历史。无论从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还是从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看,构建“三种生产”和“三种文化”的网络系统,都是学界值得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所提倡的“童心说”具有丰富的内涵,“童心说”可具体地概括为三个方面的构成因素:一是对我国古代美学遗产的继承,二是对西方近现代美学思想的汲取;三是来自于作家自身丰富的审美创造的实践(特别是童话创作的实践)的切身体验。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留给了我们一笔丰厚的思想文化遗产,这份遗产同时也是一笔丰富的视觉符号遗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中国传统视觉符号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高度的艺术形式,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设计教育是推动一个民族视觉语言文化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寻找具有现代意义与传统视觉符号意象结合的切入点,在传统中“考古“未来设计,创造出切合时代实际需求的现代“传统文化”设计,是我们每一位设计教育、研究、实践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用“三个代表”思想统领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社会亚文化系统的校园文化,从校园逐渐形成一定范围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开始,就存在并发挥着作用。因此,无论学校历史之长短、规模之大小、专业之分工如何,都有其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就是由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和风气以及传统的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自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确定文化品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对包括自身在内的迄…  相似文献   

14.
世界遗产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自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后,到2002年,已有124个国家的7300处遗产成为世界遗产。世界遗产是特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世界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包括文化、自然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类。最近又增加了“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指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活动的口头文化表述形式。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15.
在先秦儒家文化哲学视野中,“象”是圣人文化创制的“理想型式”,是一切文化创造的原型。在物质文化上,他们提出了“观象制器”说;在制度文化上,礼乐文化制度的发生皆取法于“象”;在精神文化领域,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以尽其言”以完成精神文化的创造,儒家“六经”都是“象”的意义的经典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但“办学特色”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理论研究的众说纷纭和学校实践的五花八门,一直困扰着不少的中小学校长。什么是办学特色?在笔者看来,文化积淀与文化张力才是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的最本质的东西。所谓学校办学创特色,就是创建学校文化上的自身特色,从本质上说,就是学校独特的文化积淀与文化张力的内隐与外显的过程。什么是学校文化?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一定的文化环境孕育一定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成员通过教学、科研和文化实践活动而创造出来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陈秋鹏 《丹东师专学报》2003,25(3):123-123,127
校园环境是指学校中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全部条件。通常人们把它划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类,也有人将其分为物质文化环境、制度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三种。实际上,物质文化环境即为“硬环境”,而制度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当属“软环境”。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其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其潜在的教育效应正在不断地得以发掘和创造。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造性劳动是人们利用其文化知识、实践技能、科学思维,通过创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产生新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劳动。创造性劳动教育的主体具有“师生双主体性”,内容体现“守正与创新辩证统一性”,实施过程体现“认知与实践深度融合性”。为此,我们需要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造性劳动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9.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它的实质是人类文化信息的物化。文化信息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成果。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社会实践的需要,不仅要不断地创造文化,而且还要不断地积累文化、传播和利用文化,即还要进行文化的再生产活动,这便产生了“文献”,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将文化信息文献化,以便于文化信息的保存和传递。没有文化,就没有必要创造文献,也就没有文化信息的文献化,文化信息的积累、传播和利用则无从谈起,正因为如此,文献就具有了文化属性。下面我们从文献的物质形式与文献的内容两方面来探讨文献的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20.
“文化”(Culture)一词,从广义来说,它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它是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在现代人类学中,“文化”一词的涵义极为复杂。美国纽约社会科学家索罗金等人给“文化”下了规范性的定义:“文化是生活方式的整体”、“包括意识、价值、规范,此三者的互动与关联”。这种规范性的文化定义侧重于强调文化作为人类价值规范的作用。 作为“三点一平面”的大学生活的一“点”,学生宿舍工作历来被学校的其他工作所冲淡,尤其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所遗忘。近年来开展的文明宿舍评比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不如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