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师生关系思想有着极大的影响。当时我国教育理论界的大多数人都主张批判师道尊严,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向学生学习,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动力,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这些思想颠覆了我国传统师生关系理念,促使中国师生关系思想从传统走向现代。但也存在着盲目照搬,对我国传统师生关系思想否定太过,片面强调儿童中心,对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估计太低,把以学生为本与儿童绝对中心相等同等缺点。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刘静 《教育探索》2003,(7):52-54
对师生关系的内涵、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师生关系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当前师生关系研究中尚存的争议等问题的探讨,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对师生关系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其目的在于使人们对师生关系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作为推行民众教育中心机关的民众教育馆,在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众教育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内容涉及到民众教育馆的历史沿革、概念、主旨和目标、区制、馆舍、组织、人员等,特别对民众教育馆的概念和人员的标准存在的分歧较大。由于中国特殊历史时期政治文化的影响,这些分歧更多地体现出模仿性和伪问题性。即便如此,民众教育馆的研究仍然为教育的进一步民众化提供了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乡村教育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镇教育实验是20世纪20年代在我国兴起的一种具有社会化整体特征的教育实验,旨在从教育农民着手以改进乡村生活和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教育倡导者的立场,观点并不相同,所办的乡村事业也各有特占,有的以教育为中心,有的以生产为中心,有的以政治组织为中心,有的把政治,经济与教育事业综合进行,乡村教育实验对我国的社会改革与教育实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英语教育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的英语教育在师资与教材、教育组织、教育方法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特点,如师资条件日趋改善,教材选择日益生活化和专业化,英语教育组织日趋增多,且规模不断扩大,关于英语教育方法的讨论更加有深度和广度,并或多或少的应用于实际的英语教育当中。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英语教育对当今英语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西方师生关系观:回溯、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关系及其地位问题是各国课程改革中的关键问题之一。20世纪西方师生关系及其地位问题曾出现了两种互相对立的观点:“学生中心”师生关系观和“教师中心”师生关系观,它们在20世纪西方教育发展史上摇摆不定。考察20世纪西方师生关系观,不仅有益于当前的教学改革,而且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也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一百年前,胡适等想借助杜威这杆大旗,作为外来的杠杆帮助撬动中国的新教育改革。杜威访华推动了中国杜威教育学派的形成,由此实用主义教育话语深入中国的教育改革语境。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兴趣推动了中国民间性的教育改革活动,从而造就了一些经典的教育改革和试验事件。杜威热在华持续了五六年,之后随着中国政治形势的发展和杜威式教育改革和实验屡受挫折,杜威热迅速退潮。站在杜威访华百年这个时间节点上来审视和反思,可以看出,对杜威思想的误解和误用始终存在于杜威热的兴衰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探讨了这一时期广州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并指出了上世纪30年代广州职业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安庆小学教育的发展对省内其他地区小学教育发展起到示范作用,于是安徽省教育厅设立省会小学管理处负责管理安庆市小学,在安徽省的重视下安庆市小学在教育经费、教师队伍建设、学生数量、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提高和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有限的,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关系是大学生在生活中需要面对的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师生关系处理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师生之间的正常交往,还会影响正常的高校教学秩序、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氛围等,甚至还会诱发一系列潜在的矛盾和不安定因素的出现.我国当前高校的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我们必须及早发现和解决.  相似文献   

11.
主体缺失、主体发现和交互主体性建构是师生关系的历史嬗变的三个阶段.而交互主体性是主体性教育视野中理想的师生关系,这种理想的师生关系昭示了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等一系列教学理念的革新,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认识与交往:师生关系的两个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与交往是透析师生关系的两个层次,是分别从认识论和交往理论角度对这一关系所做的规定。从认识论角度,师生关系体现为不断游移变换的主客体关系;从交往角度,师生关系是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群体)之间的角色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试论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在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了师道尊严、教学相长、相互为师、尊师爱生的传统师生关系。只有准确把握师生关系发展的来龙去脉,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师生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针对传统师生关系所存在的弊端,在课程理论改革的基础上对师生关系展开新的探索。提出在新课改下所应遵循的新的师生关系,从而为新时代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目前大学辅导员处理师生关系时出现的诸如师生间相互认同不足、关系淡漠,共处时行为规范失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沟通引导为核心,针对新的具体情况,根据大学生师生关系规律,在增进师生交流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平衡好工作与师生感情,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有效引导作用,最终处理好师生关系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和教育质量。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尊师爱生、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等基本特征。记住学生的名字是教师对学生最基本的尊重,但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我们要从记住学生的名字这样的小事做起,将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落到实处,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教师与学生的新型关系的核心即彼此都是真理的平等追随者和思想的探索者、 独立人格的完善者。哲学讨论课与新型师生关系相契合,表现在,哲学讨论课有助于"教学相长",并体现 出师生双方的地位、人格是平等的,也内在地表征师生双方对真理的趋近是能动的、自由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留德教育发轫于19世纪70年代,在20世纪20-30年代达到高潮。留德学人多,成就突出。其成因既受国内人才需求、留学政策的推动,也与德国高等教育的学术影响、留德学生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这一时期留德教育具有学科专业集中、学历层次较高、留学生组织活跃、留学途径多样等特点。1920-1930年代的留德热潮,对中国社会政治、科学、教育、文化、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留德学人英才辈出,涌现出周恩来、朱德、陈寅恪、季羡林、冯至、陈省身、朱家骅、王淦昌等一批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等。国内一些大学汇聚不少留德人才,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和治学传统,以蔡元培、马君武、顾孟余、张君劢等人为代表,留德学者促进了民国时期高等教育与思想文化的变革和发展。民国时期的留德传统,对于当代中国的留德教育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阐释师生关系的实质及作用,分析学生辍学原因在于现实中师生关系淡漠、学生人格缺乏应有的尊重、学生参与意识明显缺乏等问题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提出通过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帮助、接纳、宽容、欣赏、热爱学生,建立学校健康中心等预防措施,以有效阻止学生的辍学行为。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科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然而 ,现有课堂教学中 ,师生互动往往华而不实 ,出现了师生互动形式化的现象。本文结合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的观察与实践 ,对师生互动形式化的现象进行分析 ,并试着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