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康乐  韩琳 《武当》2006,(10):45-46
一、道教房中术的历史发展早在殷周之际,“殷王遣采女从(彭祖)受房中之术,行之有效。”人们已经开始研究和探讨男女的性生活问题。古人认为,房中术是一种能使人返老还童的仙术,在一些神仙家和方士中间广为流传。《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载的古代方技有四种,一曰医经,二曰经方,  相似文献   

2.
尚儒彪 《武当》2008,(9):46-47
一、道教房中术的形成与发展 道教房中术是中华古代性科学之结晶,是数千年来道门修士在追求长生不老的同时,不断地探索、收集、研究、整理出来的性学保健术。《中国道教大词典·房中派》条曰:“修炼此方术的流派称为房中派,是道教早期修炼方术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有宗容成、彭祖。”《汉书·艺文志》所载房中术有八,共186卷著作,并评论说:“房中者,性情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人制外乐以禁内情,而为之节文。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老,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陨性命。’”  相似文献   

3.
论老子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在通过对老子思想观点与太极拳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3个方面探讨了老子思想对太极拳的深刻影响:(一)崇尚阴柔:崇尚阴柔是老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他认为柔弱能够胜刚强。太极拳也是贵柔化,要求以柔克刚。(二)道法自然:老子主张“道法自然”,太极拳也具有“拳法自然”的特征。(三)辩证法思想:太极拳运动,均是以圆弧运动轨迹作为基础而表现的,体现了老子道的运动是循环往复的圆圈运动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中国养生体育与老子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中国养生体育与老子哲学的关系,<老子>关于"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以及阴阳、动静和身心关系的理论是中国传统养生理论的精髓.根据<老子>经文创造的养性积德的静功、强身健体的动功、呼吸锻炼的气功以及养性祛病的房中术.更把这一理论实践化了.  相似文献   

5.
温冰 《武当》2014,(8):40-43
武当武术的理论基础是老庄哲学,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而“道反”是老子的一个重要理论。老子认为,“道”能产生天地万物,并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而天地万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就是“反”,亦即《老子·四十章》所说的“反者道之动”。道反的运动规律有两种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6.
谢智雄 《武当》2003,(11):48-49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隐含道家文化中的男女双修神仙眷属内容。惜红学研究者知音甚少。贾宝玉得警幻仙姑传授房中术,其实就是黄帝得素女传授房中术的翻版。“警幻”二字,乃警醒世人勿沉溺情色,顺则凡,逆则仙,此为道家世间夫妻安乐法。太虚幻境的女仙们,视男子为浊物,自然是女子清修派无疑。红楼  相似文献   

7.
老子的《道德经》中也体现了他饮食的智慧。在《道德经》第12章,老子说:为腹不为目。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贪求声色的悦目,只要填饱自己的肚子。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肚子只有这么一点容量,所以圣人的饮食之道是吃饱肚子,还有基本上不寒冷,有衣穿,就行了。为腹是“以物养己”,就是用外部的事物来滋养自己的生命;为目是“以物役己”,用外面的事物来奴役自己,这就不对了。那就意味着人变成物化了,你喜欢金钱被金钱物化了,你喜欢美色被美色物化了,你喜欢喝酒被酒物化了,这就叫“为目”不叫“为腹”。老子又提出他饮食之道的另一点,即“五味令人口…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与伦理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智 《中华武术》2002,(7):28-29
一、从太极拳修炼的“运劲之功夫。先化硬为柔”,从“柔”之属性析老子“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无为人生。太极拳起步修炼要求人们全身放松,内心清静,以柔软的姿势去原有的拙劲、蛮力。通过这个“柔”的手段“无欲以观其妙”(老子言),太极拳以“无欲”的方式,求它的最高境界,其实人间万象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老子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是围绕“道”而展开的。在以客观规律为内涵的“道”的基础上,“自然无为”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自然无为和辩证管理思想的结合衍生出了具有老子特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艺术。“无为而治”不是消极的不作为,而是为了实现“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的管理想想,包含丰富的合理内涵,对于政府管理领域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老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的思想一直影响与启示着人们的生活与观念。研究以老子“自然”、“无为”哲学思想为指导,结合当今十分流行的休闲体育运动自身特征,从“自然”、“无为”两个方面对休闲体育中应该遵从的“事物自然”与“自身自然”进行论述。旨在对休闲体育的发展作出一些启示,为人们所追求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崇高思想境界的修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道在渊鱼     
王双强 《收藏》2014,(19):148-149
中国人凡事都得讲个“道”。可“道”究竟是什么,却永远讲不清楚。老子在《道德经》的开篇就讲“道可道,非常道”。老子说“道”讲不清楚,还承认“道”大过于天地,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老子提出道法自然,即“道”要遵循自然规律。笔者以为,“道”就是“自然”,万物之始的“道”,只要遵循自身的规律,顺其自然就好。澄塘深渊的  相似文献   

12.
翁心诚 《精武》2009,(10):28-29
一、“房”与“黄”读张方先生《武术修炼与房中术》(《精武》2009年第8期),觉其以体验为据,放谈一敏锐话题,实属勇敢而明智,言人所未敢言。曾几何时,人们对此讳莫如深。将此术等同于低级下流、污秽不洁、流氓、“黄色”等。  相似文献   

13.
从2月5日起,NBA就进入了“后乔丹时代”。冻结了204天,NBA最大的变化是“公牛王朝”土崩瓦解,“飞人”乔丹绝尘而去。“资产”重组,赛季紧缩,狼烟四起,旧的平衡被彻底打破,至少有数十个心眼在盘算:老子今年会是什么成色?新的赛季,各路诸侯揭竿而起,驰骋在乱作一团的球场上。虽然比赛只进行了不到一个月,已经让不少所谓的行家预言破产,“冷门”这个词,被NBA解释导令人直吐舌头。很难说谁是真正的强队了。去年让公牛队苦战7场得以过关的步行者队本被认为是总冠军的候选球队之一,连乔于都认为这支球队难缠。在中部赛区,该…  相似文献   

14.
路迪民 《武当》2014,(5):42-45
这里所说的老子和孙子,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军事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古史辨运动剐)中,老子和孙子都是被否定的对象。笔者发现,老子和孙子的历史记载及其研究,与张三丰有许多相似之处。了解并分析一下老子和孙子的研究历史,可以为我们研究张三丰提供一些重要的启发。本文也是笔者《王征南墓志铭解读——兼论两个张三峰(丰)之别》:)一文的续篇。  相似文献   

15.
老子名聃,是春秋末期的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一书相传是老聃所著。老子的理论比较玄虚,他的某些哲学论述与古代气功学说混在一起,更使人有一种迷离的感觉。老子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相似文献   

16.
胡鸿章 《武当》2005,(7):45-47
十、辟谷食气和胎息老子在第五十九章说:“治认事天莫若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这段经文,世之释老者,只有王弼之释是正确的,王弼之注单刀直入,干净利落,曰:“早服,常也。”何谓“常”?老子说:“知常曰明”。张伯端《悟真篇》云:“归根复命即常存”。这  相似文献   

17.
内家拳特别是太极拳,技击的全部基点都在于启发制人,且极为精妙。“引进落空”也好,“借力打力”也好,“四两拨千斤”也好,“沾连粘随”也好,都是待对手率先攻击,然后顺势后发制人。内家拳后发制人的理论所本,是老子“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柔弱胜刚强”的原则。坚持“后”的状态,和崇阴、法水、贵柔、守雌以及尚下、尚退等一样,都是这一原则的运用和发挥。按老子的说法,事物总要在走到极点后向反  相似文献   

18.
孙燕玮  孙波 《健身科学》2012,(10):14-15
道家理论与老子的《道德经》有关。老子的哲学是“道”的哲学,而不是“器”的哲学。如果在层次上混淆,很容易导致解释上的困难和荒谬。老子指出在“太极”之上的“气”,吾不知其名,强字日道,是对“先天”和“后天”的表达。“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以及“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是对两种物质层次的分类,是说明“气”物质对万物的内部控制作用的表达。“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复观。夫物芸芸,各复归根”和“虚其心,实其腹”,强调了在修炼状态下返观,看到万物的“气化”及其“象”,从内部联系归人到“气”的精微物质。。实际上儒释道三家都是以“气”如何对万物的内部控制和内部联系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如果脱离了对“气”物质的实践,就缺乏根据来理解“道”的学问。事实上道家炼丹虽与道教发生过联系,但主要散见于民间。道家的理论,渗透于传统科学各个分支。因此,道家内丹术也就成为各个分支研究学问、保障技术的基本内功。  相似文献   

19.
刘康乐韩琳 《武当》2006,(11):44-46
4、达到完美的性交境界性交不仅是一种肉体交合,也是一种情感交流。因此,房中术强调性爱过程需要以和为贵,轻柔持久。《玉房指要》云:“交接之道,无复他奇,但当纵容安徐,以和为贵。”《素女经》言“太浅不美快,太深有所伤”。交接深浅有度,既能达到性爱的高潮,又不至于对女子的  相似文献   

20.
胡鸿章 《武当》2004,(11):44-47
(2)守弱和守朴 守弱,弱者柔弱。老子说:“抟气至柔,能婴儿乎?”传统解释此经文时通常说:“你能让你的抟气炼得像婴儿一般柔弱吗?”其实不然,老子是在阐述他的命功。婴儿不是指世俗的赤子,而是指“道”的粒子凝成的“圣婴”,即命宝金丹。故老子是说:“你把抟气炼得至柔了,果然也是好事,可是你能否让他凝成命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