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在激变的历史上,中亚之缘的敦煌莫高窟能保持如此之规模,真可谓一大奇迹。古代敦煌作为东西文化交通的要冲繁荣不衰,它位于中国西部,是通向内地的门户。敦煌石窟开凿于鸣沙山断崖难免有自然的崩坏,但是,埋于沙中的大部分洞窟都保存下来了。由于敦煌地区干燥,壁画得以长时间保存,得惠于当地的自然环境。19世纪至20世纪初叶,外国探险队切取剥离了一些敦煌壁画,从492个窟的总体上讲虽属少量,  相似文献   

2.
一敦煌为彩塑之最中国彩塑历史悠久,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女神庙雕塑、秦俑、唐三彩等,都是知慧的结晶。彩塑中的彩色泥塑最难保存,初唐的就已罕见。敦煌石窟保存了北朝到唐以后一千多年的大型彩塑。33米高的彩色泥塑是现存最大的珍品,堪称彩塑之最。它和美丽的壁画相结合,成为迷人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1975年,苏联学者阿尔巴乌姆出版了《阿弗拉西阿勃绘画》一书。在论述康国古都宫廷中央正厅北壁壁画(图一)时,指出壁画上女性形象的发型具有七——八世纪的中国特征。将头发“用发?加以固定,此象七至八世纪中国女性头饰的特征,此点可由敦煌绘画来加以确认”。这是将敦煌壁画与粟特壁画进行比较研究的一个有意义的尝试。1982年,宿白先生在《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布局和内容》一文中,肯定了康国古都  相似文献   

4.
敦煌壁画中有一个极为壮观的音乐世界留存着中国古代的大量乐器、音乐表演的图象资料。这是研究音乐文化历史的极为珍贵的宝藏,已为中外文化史学者们注意。仅莫高窟统计:有音乐洞窟200个,乐伎3346身,不同类型的乐队490组,乐器44种4330件。我们所谓壁画上的“音乐”,实际上就是乐器和乐伎的图象。一壁画乐器出现于下列场合(一)表现天宫、佛界和人间世俗的歌舞音乐场面;  相似文献   

5.
敦煌由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背景形成敦煌佛教艺术浓厚的地方.审美情趣以及多变的时代风格。它虽然取材于佛经的一种艺术,但是它的审美意识并不单纯地取决于佛教教义。莫高窟开凿之前,敦煌经过两汉、三国、西晋、前凉(前111年——366年)近五个世纪的经营,汉民族的文化在这里生根成长,到五凉之世(301——438年)开花结果,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河西文化。敦煌艺术就产生于这种历史背景下,植根于这片文化沃土  相似文献   

6.
中国佛教艺术萌发于东汉晚期,西晋八王之乱,南北分裂,传统的汉文化中心南移,于是佛教艺术分为两系。南朝佛教艺术继承汉代和三国吴地文化传统,东晋时即初具规模,宋、齐间得到发展,梁时最为繁荣。常见佛像与神仙、儒圣合壁。这反映了中国佛徒的黄老神仙和尊儒思想奉祀佛陀的观念。造像的魏晋玄学为艺术美的准则。以“秀骨清像”、潇洒超脱为佛陀之“好相”,技法承袭汉画之传统,造型线条笔力顿挫,一点一拂,  相似文献   

7.
敦煌壁画和雕塑出自佛教经典和教义,其兴衰发展变化自然与佛教本身的发展变化相联系,佛教传入中土后得到了很大发展,这是由于它和中国的固有文化相斗争而又逐渐融合。从思想上说,一开始它就不能不和中国的儒道思想打交道,它能在魏晋时代得以大盛,是和当时的苦难社会与道家玄学思想抬头分不开的。所以它先是依附于道家而与儒家争,继而又与儒道争高低,儒佛道三家之争在五代之前是史不绝书的,最后胜利的还是儒家。儒家思想虽然也随时代而变化的,但是始终不脱其入世哲学的性质,并且  相似文献   

8.
巴米羊盆地主崖区有750窟,卡克拉克有100窟,弗拉底有50窟,胶格拉海有30窟,合计佛教石窟有1000左右。依据主室及底顶构造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正方形窟穹窿顶叠涩顶平顶八角形窟穹窿顶叠涩顶十字形顶圆形窟穹窿顶长方形窟平顶纵券形顶龛窟纵券形顶其中最多的是长方形纵券顶窟,次为长方形平顶窟。正方形窟中有穹窿顶、叠涩顶和平顶三种。八角形窟中穹窿顶最多,穹窿顶上有叠涩顶。也有纵券顶。圆形窟中均是  相似文献   

9.
~~艺术宝库敦煌(一)@周全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雕塑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民族传统。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彩绘陶塑。殷周时代的青铜器,玉雕、石刻都有生动的造型和精美的装饰。战国木俑的色彩浓丽明快。到了秦汉时代,简练生动,深沉雄大的石刻和陶塑大量出现,特别是在临潼始皇陵陪葬坑发现的数以千计的大型彩绘武士俑,不仅造型多样,比例准确,而且色彩鲜丽,神态逼真,标志着我国雕塑艺术发展的新水平。佛教从东汉初年传入我国后,经过二三百年,到两晋南北朝时代,由于当时各族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探讨唐前期洞窟的形制和题材布局的特点及其变化,以前人对莫高窟唐代洞窟的断代和分期的研究成果为起点,以纪年洞窟为标尺,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对唐前期洞窟的时代试作进一步的探讨。一、洞窟形制。唐代前期134个洞窟,分作六型十五式:一型,四壁一龛窟,95个,约占唐前期全部洞窟的五分之四。其下又分为凸字形双层龛、浅方龛、浅圆券形佛坛龛、敞口龛、盝顶帐形龛等六式;二型,佛坛窟,下分三式;三型,中心柱窟,下分四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雕塑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民族传统。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彩绘陶塑。殷周时代的青铜器、玉雕、石刻都有生动的造型和精美的装饰。战国木俑的色彩浓丽明快。到了秦汉时代,简练生动,深沉雄大的石刻和陶塑大量出现,特别是在临潼始皇陵陪葬坑发现的数以千计的大型彩绘武士俑,不仅造型多样,比例准确,而且色彩鲜丽,神态逼真,标志着我国雕塑艺术发展的新水平。佛教从东汉初年传入我国后,经过二三百年,到两晋南北朝时代,由于当时各族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得到广泛的传播,佛教艺术也随之迅速地发展起来。我国古代艺术匠  相似文献   

13.
《腊八燃灯分配窟龛名数》卷提供了敦煌一些窟名和大中祥符年间的窟龛数,根据这一文卷还可以了解其他一些窟名和年代,现在补述如下: 阴法律分配到的第二层是敦煌早期窟开凿的地段。乐僔开创的一龛已无遗迹可寻。268窟、272窟、275窟是目前大多数人公认的十六国时期的洞窟,但属于西凉或北凉,则意见不完全相同。从窟中仿中原木构的图象,以及造像和张掖、酒泉、高昌等地北凉作品不同来看,似是西凉窟。莫高窟出土有西凉经卷,却不见北凉文书。这也从侧面证实  相似文献   

14.
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四个时期的政权统治敦煌二百多年间,由于政权的转移、民族的迁徙和丝路上的风云变幻,石窟艺术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壁画的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风格也各有特色。总体说来,早期壁画有民族风格、时代风格、画派风格(群体风格)和个人风格。从纵的体系看,有贯穿各时代的民族风格;从横的关系看,有反映不同时代精神的时代风格。这两种风格又多体现在群体风格(画派风格)之中,这是由于画工们的师承关系所形成的行帮派别风格,早期壁画表现出来的主要是群体风格。  相似文献   

15.
敦煌莫高窟早期西魏大统四至五年(公元538——539年)开凿的285窟壁画中的禅定比丘图象有独特的特征。这种山中或草庐中坐禅修行的比丘图象,还见于中亚至日本辽阔地域的佛教艺术品中。我对阿富汗至日本现存佛教石窟壁画进行具体地考察,在此基础上探讨敦煌285窟之意义。禅定为佛教出家者最重要的修行,即坐禅瞑想。随着佛教的传播,各地可以看到比丘们在山中树下和草庐中禅定之事,由此佛教从中亚传播至东亚的过程中,便产生出与  相似文献   

16.
敦煌艺术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蕴含着中国西北地区多民族的审美情趣,但其主体美学意识,是中印和佛道美学意识的体融。佛道美学意识,是中印古代美学意识的突出展示,都不同于西方文化中的再现具体物象的具象美学,或以数学形态的点、线、面表现情思的抽象美学,都是超越物象与形式的局限,寓意于象,以象尽意的意象美学。同时又能不同程度地容纳具象美和抽象美,请看东西方抽象、具象、意象艺术源流的比较与  相似文献   

17.
有隋一代,由杨坚取代北周而称帝,至炀帝为其部将所杀,前后共仅三十八年。在此数十年间,隋代新统一之局面,无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均对以后的唐代影响重大。艺术上,隋代有其独持作风,可惜关于隋代艺术之记载,除晚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略有提及,并记下画家二十一人之外,其它记录甚少。画迹方面,目前仅有故宫博物院传为展子虔所作之《游春图卷》,但此卷为隋画,仍有不同意见,是否展子虔所作,亦难确定。因此,以目前留传画迹而论,敦煌八十余洞窟之隋代壁画,实为了解及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敦煌艺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就临摹、建筑装饰、工艺品设计、舞蹈、音乐艺术等方面的创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敦煌艺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就临摹、建筑装饰、工艺品设计、舞蹈音乐艺术等方面的创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以阿姆河流派美术、犍陀罗佛教美术以及马土腊发多美术的代表三种流派,其中特别是前者对中国新疆、敦煌的佛教美术产生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