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金圣叹将《水浒传》改为七十回本,使金批《水浒》成为又一片新的文学意境,又一组新的艺术形象。这是对《水浒传》的再创作,是借古讽今、以史为鉴精神的深化和延伸,是对孔子删《诗经》、编《春秋》之史学观、文学观的继承和发展。金圣叹批评《水浒传》又是艺术欣赏的过程,其中有审美的愉悦,也有理论的思索。金圣叹将自己对《水浒传》的独特感受传达给了读者,使金批《水浒》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评点式批评文体的样范。  相似文献   

2.
金圣叹的《水浒传》和《西厢记》评点蕴涵了深刻的解释学思想,他从批《西厢记》的“圣叹”文字中表明文学解释是一种“自我理解”行为,必然带有读者的理解视域.但在他那里,这种理解视域不是封闭的,而是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维度中保持开放性.金圣叹对文学文本的理解超越了世俗的利害关系,上升为对人生意义、人类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类未来生活的引领.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小说理论史上,叶昼一直被看作是小说评点的启蒙李贽与小说评点的集大成金叹之间的必不可少的过渡,理论界并因此把他的理论进行深化梳理,以佐证他的地位,但事实上,叶昼的批评理论与李贽、金圣叹在本质上存在区别,从叶昼现存在主要批评材料《水浒传》评点来看,他对中国古典小说的道德批语缺乏明确的道德体系的支撑,显得含混矛盾,审美批评也带有很强的市俗市、民间化色彩,从而体现出鲜明的通俗品格。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金圣叹是评点派中最有代表性、影响最深广的批评家。他写的三篇《水浒传》序言和《读第五才子书法》,以及七十回本《水浒传》的大量见解新颖独特的批语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水浒传》艺术成就的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我国古代小说批评理论推向了高峰。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金圣叹的文学批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人认为在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金圣叹的出现,“使群星黯然失色”(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研究金圣叹和《水浒传》的著名学者张国光教授在《金圣叹学创论》一书中强调指出:“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主要反映在《第五才子书》(即他所批改的七十回本《水浒传))的序、批文中,而《读第五才子书法》,则是他小说理论的纲领,是我们打开尘封蠹蚀了许多年的金圣叹小说理论遗产的宝库之锁的钥匙。我们要深入地研究金本《水浒》并进行全面研究《水浒》的各种版本的历史演变,评论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语言艺术,也得首先读懂、讲通《读法》,并对它作出恰当的评价。”这里,张教授充分肯定了《读法》的理论价值,还提醒人们应对《读法》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发展过程中,金圣叹毫无疑问是贡献最大的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对于戏剧《西厢记》,金圣叹也是作为小说、“案头书”来批评的,而不去涉及它的剧本、演出方面。对《西厢记》精到的批评,成为彰显和研究金圣叹思想、批评理论的典型。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批评领域,金圣叹的小说戏曲批评历来为人们所注目,以至于淹没了金氏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与贡献,金批《史记》即是其一。论文着重从金批《史记》的批评视角方面关注金氏《史记》研究的价值:一目之以“文”;二动之以“心”;三析之以微。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肯定了金氏在《史记》的文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及地位。  相似文献   

7.
金圣叹是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史上最有成就的批评家之一,他对中国小说理论的贡献让人叹为观止。本文试从“背面铺粉”的产生渊源、“背面铺粉法”在《水浒传》中的具体运用、“背面铺粉法”的特点和它在文学创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几个方面来浅谈金圣叹的“背面铺粉法”。  相似文献   

8.
金圣叹是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史上最有成就的批评家之一,他对中国小说理论的贡献让人叹为观止.本文试从“背面铺粉”的产生渊源、“背面铺粉法”在《水浒传》中的具体运用、“背面铺粉法”的特点和它在文学创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几个方面来浅谈金圣叹的“背面铺粉法”.  相似文献   

9.
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理论著作。不独理论贡献卓越,而且从体式、理论、批评方法等方面,影响了整个清代的小说评点,成为竞相师法的评点典范。因此,金批《水浒传》在中国小说批评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学术上的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大家,除了对小说、戏曲评点外,他还批解过唐诗。金圣叹对唐诗的批评展现出独特的理论视野;开创分解批评理论;继承发展前代的“情景交融”说;重视虚字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清初嵇永仁《与黄俞邰》书云“周计百使君司李南,读《才子书》,慕圣叹为人,遣使赍舟车之费,往迎之,对叹适有唐诗选,未赴也,就业已心许之,越明年,使君梦一人披发跣足,耸身案上,蒙面而泣曰“我圣叹也”,使君晨起,谓客曰:圣叹休也”遣使再至吴门,始知使君梦中之夕,即圣吧绝命之晨”,所涉金圣叹与周计百交往之事,近代俞樾已不知其祥,令人更均以荒诞怪异视之,其实“计百”为河南延津周令树之字,时任江西赣州府推官,其雅幕圣叹,可谓神交,两人交往实迹基本可考,由此还可推知,圣叹临终遗诗之三“东西南北海天疏,万里来寻圣叹书,圣叹只留书种在,累君青眼看何如”,当是向其托孤之作,在金圣叹生命后期,清高狂傲,才气英发的周令树乃是其重要友人之一。  相似文献   

12.
被称为"剧坛诗人"的王仁杰是一个有着独特个性和艺术追求的剧作家,他的作品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女性形象的塑造。对于女性题材的关注,对于女性命运的人文关怀,成为王仁杰剧作的一大特色,也引来中国戏曲对于封建意识笼罩下女性问题的深刻思考。文章通过其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对其女性题材戏剧作品的创作特色与艺术风格进行深入分析,以挖掘其戏曲艺术的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提出了自己的叙事结构理论。对偶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处不在,尤其是诗词文章、建筑学、哲学等,深深影响着小说理论的构建。金圣叹在评点中也多次提出对比、对看的观点。作家评点家对于对偶结构的美学追求是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的。  相似文献   

14.
丁鼎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71-73
金圣叹“以文律曲”批评《西厢记》,使得《金批西厢》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其批本目的就是“教天下以慎诸因缘也”和“教天下以立言之体”,就《金批西厢》和《王西厢》的异同,来看金圣叹戏曲理论中的“立言之体”,尤其是偏重于分析《借厢》一出的人物形象,从而去体验金批本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与金圣叹“立言之体”的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15.
特殊地理位置、人生历练和文化环境形成了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文化色调。基于独特的文化操守,沈从文在精心构造的艺术世界里,充分阐释了他的文学理想:高举独立与超然的旗帜,提倡文学的相对独立性;崇美轻真,诗意地再现生活;主张与现实拉开距离,用古典的审美标准和现代的表现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6.
金批《水浒》从20世纪80年代就成为研究热点,但关于金批《水浒》作为文学接受以及其中的美学问题,历来为研究金批者所忽视。事实上,金批《水浒》是金氏对这一部小说进行的一次示范性阅读和阐释,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文学接受的一个过程,此过程包含了很多的接受美学的问题,文章拟就此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杨晦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著名的学者,他在剧作、翻译、评论、文艺理论和教育方面都做出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与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学界有关他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杨晦出身于农民家庭,其剧作多关注下层人民的贫苦命运。他早期创作的散文化短剧"深沉黯淡",长于点染情感氛围,带有散文诗的气息。其剧中人物之间的外在行为冲突并不突出,作者更善于展现小人物的意志与悲惨命运之间的隐忍与抗争。杨晦创作后期的历史剧一改"隐忍"的创作题旨,以"搏击"的姿态来对抗社会黑暗势力,显示了杨晦剧作心路轨迹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一生都在努力追求并实践着抗金保宋的志向,这源自他的"补天"情结,同时,"补天"情结也影响并成就了辛弃疾的文学创作。了解这一情结形成的原因和辛弃疾为此所做的努力和实践,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辛弃疾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9.
张翠玲 《海外英语》2011,(11):215-216
金隄先生以治学严谨著称,他一生追求等效翻译,并用其严格要求自己,耗时16年完成意识流巨著《尤利西斯》的翻译。他的翻译思想是和翻译实践紧密相连的,除了对等效翻译所做的探索外,金隄还对翻译学的研究领域、翻译的步骤等做了论述。该文对其翻译思想略作梳理。  相似文献   

20.
张祜在中晚唐间以声诗闻名。其声诗以娱乐性为主,流传广泛,但受上层文人轻视。其声诗具有大众文学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流传具有时限性。受声诗创作影响,张祜的诗作明显分属两种不同风格系统,后人对其诗歌的接受也因此显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