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小学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因为害怕错答老师的提问,而不敢举手表现自己;或者是等老师已经抽到别的学生回答问题时,他才敢悄悄地举手;偶尔被老师点名作答时,也是一字未吐却已满脸通红,一些本该会答的问题,因为胆怯而把答案全吓飞了.  相似文献   

2.
课堂权益一:允许学生随时提问.记忆中的小学课堂,是老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不时地抛出一个个问题,点名让台下正襟危坐的学生回答,一问一答的权力严格地分配给老师和学生.小班化教学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碰到问题不用举手,随时都可以站起来发问.  相似文献   

3.
《教育导刊》2004,(13):64-64
允许学生随时提问记忆中的小学课堂,是老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不时地抛出一个个问题,点名让台下正襟危坐的学生回答,一问一答的权利严格地分配给老师和学生。小班化教学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碰到问题不用举手,随时都可以站起来发问。  相似文献   

4.
课堂权益一:允许学生随时提问记忆中的小学课堂,是老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不时地抛出一个个问题,点名让台下正襟危坐的学生回答,一问一答的权利严格地分配给老师和学生。小班化教学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碰到问题不用举手,随时都可以站起来发问。课堂权益二:允许学生插嘴“发言先举手”,这是课堂上的老规矩。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学生都把小手举到老师跟前了,老师还是只点了一名学生回答问题。事实上,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满足的欲望非常强,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插嘴很有必要。课堂权益三:允许学生质疑老师老…  相似文献   

5.
家教文萃     
《家教指南》2004,(11):32-33
小学生六项课堂权益课堂权益一:允许学生随时提问记忆中的小学课堂,是老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不时地抛出一个个问题,点名让台下正襟危坐的学生回答,一问一答的权利严格地分配给老师和学生。小班化教学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碰到问题不用举手,随时都可以站起来发问。课堂权益二:允许学生插嘴“发言先举手”,这是课堂上的老规矩。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学生都把小手举到老师跟前了,老师还是只点了一名学生回答问题。事实上,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满足的欲望非常强,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插嘴很有必要。课堂权益三:允许…  相似文献   

6.
在现在的公开课中,有这样一种趋势,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马上让 学生在下面自由地回答。这样教师用不着点名而浪费时间,也很少担心学生回答错了,从而 出现难以调控的局面,很自然顺畅地接着上下去,给听课者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之所以出 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许多老师认为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不 会抑制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的确,对于一些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来说,是有这样的好处。 但举手回答、老师点名,学生被动回答就真的不如自由回答吗?事实上,上课时让学生自由回答,表面看热热闹闹,其实只有几个“高…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的公开课中,有这样一种趋势,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马上让学生在下面自由回答。这样教师用不着因点名而浪费时间,也很少担心会出现学生回答错了而出现难以调控的尴尬,从而很自然顺畅地接着上下去,给听课者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许多老师认为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不会抑制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确实,对于一些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来说,是有这样的好处。但举手回答,老师点名,学生就真的处于被动而不如自由回答吗?事实上,上课时让学生自由回答,表面看热热闹闹,其实只有几…  相似文献   

8.
夕阳 《师道》2004,(6):17
一次,笔者在参加某教学公开课时,发现上课老师神采飞扬,不时提问,而学生均举手频频。但能被老师提问到的学生不多,面不广。有部分学生被连连提问到,而大部分学生则没有那么幸运。课后,有几名学生连说没意思,笔者当即询问了几名学生,回答的是:“因为要上公开课,老师要求我们,提问时大家都要举手。能回答的举左手,不能回答的就举右手。不然的话,要被老师‘秋后算账’的。”那么举手情不情愿呢?不少学生回答说不愿意。再问其原因,回答说是不少老师平时很少或从不提问他们,举不举手都一样,老师认为他们学习成绩差,问了也白问。这一情况引起我的…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做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五种尝试。一、课堂自由讨论。每上一篇课文,我总是把要掌握的知识、要讲授的内容设计成问题,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为了节约时间,能够使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有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机会,我一般不采取举手发言和点名发言,问题交给学生,学生考虑成熟后起立回答,答完就坐下,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或需要补充,也不必举手,只须起立说出,这就形成了学生互问互答,有时还引起争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既避免了老师点名回答的局限性,又消除了个别同学  相似文献   

10.
那年,我从乡下来到城里读书。城里的学生很有钱,成绩也很好,因而我总是很自卑。老师上课提问时,城里的学生都抢着回答,我却从不抬头也几乎不举手回答问题。我的物理基础很差,物理老师几乎每堂课都要点名提问,但很少叫坐在后排的我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全县教学大比武在我校举行,我们和县教研员李成斌老师坐在一男生旁边听课。该男生也许看到李老师是教育局来的,课堂表现很活跃,老师每次要求学生举手发言,话音一落他就举起了手,然而每次老师都没有叫他。随着老师提问的延续,他的举手越来越缓慢,到了课堂后期老师再要求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时他不仅不再举手,反而用笔在纸上写了"看轻人"三个字。可能是由于我们在关注这位男生,这次老师反而点名要他回答问题,他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上,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一般是答对了,做老师的点头赞许,叫坐下,答错了,或者由于过分紧张一时答不上来,总得站一阵子,等老师或其他同学把问题的答案说完整了,才让坐下去。我们也是这样做法。可是,这样做法时间一长,我们看到敢于举手回答老师提问的人就渐渐少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直只是埋怨学生不动脑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教改后,一次座谈会上,学生发言说:“我们回答老师的提问,总要  相似文献   

13.
课堂权益一:允许学生随时提问。记忆中 的小学课堂,是老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不时 地抛出一个个问题,点名让台下正襟危坐的学 生回答,一问一答的权力严格地分配给老师和 学生。小班化教学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学 生碰到问题不用举手,随时都可以站起来发问。 课堂权益二:允许学生插嘴。"发言先举 手",这是课堂上的老规矩。在传统的课堂教 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学生都把小手 举到老师跟前了,老师还是只点了一名学生 回答问题。事实上,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满足 的欲望非常强,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  相似文献   

14.
黄燕凝 《广东教育》2004,(10):41-41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有些学生刚入学时上课表现得很好,能大胆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举手的次数逐渐减少,被老师点名提问时,磕磕巴巴,回答不了问题.甚至不愿意回答问题。其实这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他们或因自信心不足或因准备得不够充分.害怕回答错了而被同学嘲笑,掉面子。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会直接影响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也会影响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5.
考上高中后,我从乡下到城里寄宿读书。城里的学生很有钱,成绩也很好,因而我总是很自卑。上课老师提问时,城里学生都抢着回答,我却从不抬头,也几乎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我的物理基础很差,物理课上,老师几乎每堂课都要提问,但很少叫坐在后排的我回答问题。有一次,老师问了一道我不懂的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我想,反正我举手老师也不会提问我。受虚荣心的支配,我也举起了手。结果,老师偏偏叫了我的名字。我起立后哑口无言,当众出丑。同学们哄堂大笑。放学后,我一个人坐在教室里琢磨那道题,耳朵里始终回响着同学们的哄笑声,不争气的眼泪掉了…  相似文献   

16.
前段时间,听了石林板桥小学一位教师上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课“分类”。这位教师在学生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后,提问:“如果把现场的听课教师分类,你想怎样分?”学生窃窃私语。不大一会儿,有学生举手回答:“我想把这些老师按男女分类,分成两类。一类是男老师,一类是女老师。”接着又有学生回答:“我想把这些老师按戴眼镜和没戴眼镜分成两类。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规则的常规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问:“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然后等老师点名。被点到的同学很骄傲地回答完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没有被点到的同学,心有不悦,面有沮色。先举手,后发言,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课堂教学中不可打破的规则。学生举手都要经过老师的允许,这就在无形中形成了老师高高在上的态势,拉大了师生的距离,限制了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举手固然激发了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但同时也遏止了不会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如果  相似文献   

18.
先看一个教学片断片段。在一次公开课上,执教的老师提问学生:“你们看,老师的眼睛里有什么?”有个学生看了老师的眼睛很长时间,然后举手回答:“老师的眼睛里有个我!”这位年轻的老师生气地说:“什么有个我?坐下。”于是又问另外一位学生,这位同学根据教材的内容回答:“老师眼睛里有眼球。”老师大大夸奖:“这个小朋友观察仔细,回答准确。”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规则的常规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问:“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然后等老师点名。被点到的同学很骄傲地回答完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没有被点到的同学,心有不悦,面有沮色。先举手,后发言,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课堂教学中不可打破的规则。学生举手都要经过老师的允许,这就在无形中形成了老师高高在上的态势,拉大了师生的距离,限制了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举手固然激发了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但同时也遏止了不会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如…  相似文献   

20.
谢谢您,老师     
在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季节里,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到了,我的内心有很多话想对老师您说. 老师,谢谢您的微笑和慈爱.记得一年级刚上语文课的时候,您提问题,同学们都纷纷举手回答,只有我不敢举手.您似乎发现了我的胆怯,就点名叫我回答问题,我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脸涨得通红.正当我犹豫和顾虑之时,我看见您微笑和鼓励的眼神,那时我感到一般暖流涌上心头,于是我鼓起勇气大胆地回答了您的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