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春兰 《今日科苑》2009,(16):280-280
海德格尔在《技术的追问》一文中对技术和现代技术进行了一系列追问,他认为技术是一种解蔽方式,现代技术是座架起支配作用的解蔽方式,从而揭示出技术的本质以及人与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严芷清  董玮 《大众科技》2006,(6):159-160
海德格尔在<技术的追问>中用晦涩难懂而又诗意的语言反思了技术的本质,对技术及其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层的探究,分析了现代技术时代无所不在的危险,但又孕育着解救的可能性,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克服技术的异化并通达本真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现象学是海德格尔步入哲学殿堂的敲门砖 ,现象学方法极大地影响了海德格尔思想的发展 ,可以说 ,现象学在根本上规定了海德格尔的思想道路。早期的海德格尔更是被当作现象学运动第二阶段的领军人物而倍受推崇。而后期技术又成为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全面地从海德格尔思想发展的角度考察技术思想的凸现 ,有助于透彻地了解海德格尔的技术思想及与现象学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黎明 《科技风》2012,(15):231
在现代社会中,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海德格尔对技术进行了一些列的追问,既阐释了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也给出了解决结束问题的方法途径.本文将以海德格尔的技术观为中心,深入探讨其发生和发展原因,从真理发生方式及其影响的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肖朗 《科学.经济.社会》2012,30(2):123-127,131
胡塞尔奠定了现象学的基础,他力图回到事情本身,但是他的思想仍然停留在意识范围,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比意识更为本源.海德格尔将现象学解释为显现学,力图摆脱主体性和对象化思维模式,强调事物自身的显现.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立足于“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个传统定义,海德格尔早期则将人理解为此在.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思想也是走在思想的事情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认为,从现代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来看,现代科学是"数学"的科学;从现代科学研究的过程来看,现代科学是"研究"的科学;从现代科学研究的目的来看,现代科学是"技术"的科学;从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来看,现代科学是"现实之物的理论".存在者被规定为表象的对象性、真理被规定为表象的确定性,是现代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是包括以伽利略和牛顿为创始人的现代科学和从笛卡尔到尼采的现代形而上学在内的整个现代文明的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这种在一定范围内正当的思维方式的无限扩张,是现代科学危机四伏的根本原因.摆脱危机的根本出路则在于"沉思",因为只有通过"沉思",我们才能重新看到包括人在内的存在者在科学分析理性和技术利用意志之外的天性.  相似文献   

7.
来自技术的危险——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追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技术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对于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社会问题等技术的负面影响人们已多有关注,然而这些却并非海德格尔所认为的来自技术的真正危险。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的“座架”本质占统治地位才是人类最高意义上的危险,人类应通过“思”来克服这种危险。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追问是与他对“存在”问题的思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赋予技术以存在论上的根本性地位,这使得他对技术的探讨比别种解释更显深刻。在人类被技术深深困扰的今天,我们无疑应该像海德格尔一样先想想技术到底是什么?真正的危险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8.
本文追踪海德格尔早年弗莱堡时期"奥古斯丁与新柏拉图主义"课程对《忏悔录》第十卷的阐释,从对奥古斯丁忏悔现象的具体阐明把握其宗教性生命的实际特征,进而尝试探讨在当时海德格尔对"希腊-基督教的生命解释"的解构工作中奥古斯丁的关键位置。  相似文献   

9.
借助于现象学思想与方法的视角,人们能够进一步面向现代技术"本身",从技术知识、意向结构以及伦理关系等方面推进技术伦理建设,构建现代技术基础上的生活世界与和谐伦理关系,促进技术与人相互协同,推动现代技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时间观念奠定了西方哲学思想中的传统时间观念。这一占主导地位的时间思想一直到20世纪的现象学出现之后才获得了正面的回顾和深入的解说。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将时间定义为关于前后的运动的数目。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时间观念的现象学解释正是从这一定义出发的,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对"运动"、"前后"等概念的现象学分析来逐步深入到本源时间境域。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首次提出了“什么是美”的问题,从此拉开了西方二千多年来对美的本质问题的追问史,但是到了海德格尔这里,美的本质这个问题被消解了,也就是说美是自身生成和显现的,美自身以自身作为根据,而不是被另外的东西规定的.西方传统美学的根本特征是理性,现代美学的出发点是存在,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在对传统的反动和超越中大大推动了现代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对近代形而上学之数学筹划本质的揭示是围绕物的问题也就是近代自然科学或形而上学对物之物性的本质规定来展开和探讨的.在他看来,近代自然科学的基本特征是数学的东西或数学筹划,它由牛顿的第一运动定律所奠定,并在笛卡尔“我思故我在”之基本思想的决定性推动下,成为近代形而上学的本质特征,由此使得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如此追问物之物性的方式得以可能和成为必然,真正的绝对的知识就是纯粹出自“我思”亦即理性的先天知识,它是物之物性乃至一切存在规定的引线和尺度.数学筹划不仅是近代思想的核心,而且直到今天还支配着实证科学的研究,海德格尔质疑数学筹划的自足性基础并试图从源始的生存论存在论角度重新揭示之,我们在今天仍然没有足够严肃地回应海德格尔的这一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的技术生存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海氏的技术生存论通过比较技术对人类生存状况的不同影响,揭示了现代技术的本质——“座架”统治下人类生存的全面异化,并提出了解救人类的生存之道;海氏的技术生存论给技术时代的人类生存敲了警钟,但没有看到技术异化背后所隐藏的深刻社会根源,也没有正确地找到解救人类的生存之道;当前我国的技术水平还很落后,但我国已经消除了技术异化的社会根源,只要我们大力发展科技,同时加强人文关怀,保持“忧患意识”,人类终会走向自在、自为生存的“澄明之境”。  相似文献   

14.
奥特加是西方技术哲学经典时期一位著名的人文主义技术哲学家 ,也是谈论技术问题的第一位职业哲学家。他从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出发 ,对技术作出了比较全面的哲学沉思。他首先用现象学的方法对技术的语义进行了剥离还原 ,然后从存在主义的视角对技术的本质作了形上论证 ,对技术与人性的关系作出了哲学分析 ,并在哲学人类学的背景下对技术的历史演化提出了三阶段论。  相似文献   

15.
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功能性工具,更是调节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中介,它在使用过程中影响着用户的知觉和行为,进而影响人们的伦理行为决策。因此,需要对技术中介与伦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作出把握,通过中介分析和设计,将道德物质化人工物的设计之中,以促进技术社会的民主化进程。源于现象学的技术中介理论引入技术伦理学领域,有助于丰富对技术自身特性的认识,有助于建立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高技术伦理学"。  相似文献   

16.
现象学之路:谈两种技术哲学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工程学的和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都各有独到见解:前者关心技术之”是”,而忽略技术对人类生活的终极关怀;后者关心人的历史境遇,强调人类的自由和解放,对技术整体进行解释学的描述。然而二者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因其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缺陷导致技术哲学面临困境。面对人类纷繁的经验生活,笔者不绌简陋,企图开辟一种新的境遇,使技术之思既向技术本身敞开,也对人与社会敞开,实现工程学的和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从对抗走向融通。  相似文献   

17.
1960年代中国大陆学术界对海德格尔学说思想介绍的文献资料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对海德格尔著作的翻译,二是对国外有关海德格尔研究成果的评介,三是中国大陆学术界的少量批判性思想文献.  相似文献   

18.
1960年代中国大陆学术界对海德格尔学说思想介绍的文献资料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对海德格尔著作的翻译,二是对国外有关海德格尔研究成果的评介,三是中国大陆学术界的少量批判性思想文献。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众多关于科学技术反思的潮流中,海德格尔的技术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到的视角,即从存在论上探讨技术的本质.海氏的存在之思乃至由存在之思所引发出来的真理之思构成其技术之思的出发点和主题.无论思维路数还是内容本身,我们都可见出海氏技术之思与存在和真理之思有着密切的关联.这种关联不仅决定了海氏技术理论的独到性,亦决定了其技术理论的深刻性.探讨这种关联,对于理解海氏技术理论具有奠基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技术工具理性与道德价值理性之间的矛盾作了全新的解释 ,认为两者的断裂主要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在时间面向上 :技术面向未来 ,以获得其先进性 ;而道德则面向过去 ,以获得其稳定性 ,即技术的“真”与道德的“善”之间的断裂。在空间展开上 :技术则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 ,以获取足够的利润支持 ,从而研发更先进的技术 ;道德则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 ,以获取道德本体论意义上的家园感和安全感 ,即技术的“利”与道德的“善”之间的断裂。如何将时空两个维度的断裂弥合 ?如何将两种理性统一 ?文章认为存在着三种模式 :即康德的“必然”和“自由”统一模式、海德格尔的“解蔽”统一模式 ,以及马克思的“实践”统一模式。马克思的“实践”模式为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