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低碳经济模式对中国纺织服装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是纺织服装产品由量向质的转变的一个新的发展模式。概述了转型背景下我国纺织服装业现有的发展模式;阐述了中国纺织业发展低碳经济模式不仅是趋势使然,而且是必然的;最后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几点建议:在宏观加强管理的前提下,加强企业间及与其他组织的合作,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同时企业应该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发展低碳经济模式放到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WTO后,作为出口为主的行业,纺织服装业被各界认为是首当其冲的受益行业,据预测,受惠于入世中国纺织和服装产品在欧美国家所占的市场可以从现在的15%上升到35%左右,并由此增加540万的就业人口。中国服装业的面料品牌,文化方面与国际业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中国外服装纺织对国内中档和中高档品牌的冲击最为严重,入世后国外实力雄厚品牌将轻易大举进入中国,无论如何中国服装业首先登上了国际舞台,为在全球体化的国际分工中争取有利位置,必须清楚地看到所处的危机并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纺织品的设计与开发是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业水平的重要因素。而纺织品的结构设计又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从纺织品的结构因素出发,结合纺织品发展过程和现代服装发展趋势,提出对国内纺织品设计创新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WTO后,企业竞争力是实现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比较欧洲国家保持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是服装业强大竞争力的发展思路。第一:中国加入WTO后,纺织服装产业完全应该成为“世界工厂”。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石狮市及周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其主要优势是休闲服装产品。在休闲风盛行的服装业,正装品牌已经开始萎缩,石狮服装能否把握最佳时机实现产业升级,对石狮服装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熊凯 《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6):28-29
剖析了武汉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从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加强纺织服装品牌建设、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七个方面,对如何把武汉市纺织服装业从优势产业发展为支柱产业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唐文娟 《科教文汇》2008,(6):137-137
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以及世贸组织的建立,经济的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发展,“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征。本文介绍了2007年国际贸易中纺织服装业贸易绿色壁垒的新趋势,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影响,提出了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对绿色壁垒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纺织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让高职院校与如今产业的转型升级的推进相结合,让高职学生在面对如今日趋激烈的人才需求竞争市场当中能拥有一定的竞争力。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的纺织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进入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产业将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深入分析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是从1995年开始的,多是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理论角度,对其发展现状与不足进行描述,从而得出结论.进入纺织品贸易的后配额时代之后,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竞争力研究也开始不断涌现.本文总结了我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基于比较优势要素与交易市场,构建了低技术制造业发展阶段与创新策略的分析框架。以中国纺织服装业为例,讨论了改革开放以来该产业的功能变化。分析表明:中国纺织服装业在过去30年的功能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不同阶段的主要创新战略不同并与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反映了产业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创新战略的内在逻辑、依赖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发展路径并非"中国创造",先进制造、国际化制造、优化产业资源可能更具有实践意义。这一讨论可能为产业创新以及产业政策制定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河南省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型工业比重大、对资源和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高,先进制造业发展不足、生产性服务业相对滞后以及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集群经济实力弱等.制造业升级面临的约束条件和制约因素主要有资本深化与资源、环境和就业压力的矛盾、制造业规模扩张与城市化发展滞后的矛盾、制造业升级与对价值链低端环节依赖的矛盾以及体制、机制和认识上的原因.河南需要通过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以及产业集聚区建设等方式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周柯  胡毅翔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8):113-119
科技服务业可以促进一个地区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河南省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郑洛新自创区成立,“双一流”战略落实,政策支撑有力,经济高速发展的有利形势,但是仍然存在着创新动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失衡发展严峻,创新氛围薄弱的问题。为此,需要从强化创新动力,优化创新人才,深化创新理念,净化创新环境这4个维度进行融合创新,进而促进河南省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问题是老工业城市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科技创新是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决定性因素,是拉长产业链、发展替代产业的重要保障,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淄博市在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他们的主要经验是:通过品牌建设推动传统工业由制造向设计创造升级;产业梯次转移推动传统工业向总部经济转型;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园区循环工业促进经济低碳发展。淄博市在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但进一步提升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仍然需要作出不懈努力。我们的对策思路是:强化科技对传统工业转型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构筑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优势;建立多元投入体系;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形成转型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14.
促进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和内容,对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产业结构化升级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挑战;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大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力度等角度,提出了进一步促进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是以建设发展模式为特征,它亟待通过转型升级向优化运营发展模式演进,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的取向及路径:一是从文化创意的产业化集聚,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创意化演进;二是从文化创意产业的传统园区,实现向基于信息化的文化创意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智慧型园区演进;三是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者,实现向市场化、专业化、高端化运营商主体的转换;四是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自我发展,实现向引领区域创新、创意、创业发展的创新驱动中心演进。  相似文献   

16.
通过技术的发展提升块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促进浙江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本文以绍兴纺织为例,深入总结绍兴纺织产业及其技术发展现状,全面梳理国内外纺织产业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了绍兴纺织技术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研究提出了绍兴纺织的技术发展阶段及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杜薇 《科技广场》2012,(6):217-220
世界经济危机虽然大势已去,但其阴影仍然笼罩着世界各国,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的经济正在经历着调整和恢复,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干扰着中国经济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本文采取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方法,旨在对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诸如政府扶持、技术升级、创立品牌和成熟应对欧美贸易救济措施的解决对策,以此展望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分析服务外包园区转型升级的意义和现状,研究未来服务外包园区转型升级的三大方向,提出五个方面的对策以促使服务外包园区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以国际和国内的产业现状为背景,针对广东省纺织服装内部产业形态与外部产业环境的状况,系统剖析目前广东纺织服装业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存在的优势和问题,并以此为研究的切入点,挖掘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应突破的最大瓶颈,进而制定相应的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20.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在“互联网+”背景下,科技服务业成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推动着经济转型升级。文章以京津冀科技服务业发展为例,分析了京津冀当前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究了“互联网+”背景下京津冀发展科技服务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以期为科技服务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