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科技服务业作为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对于实现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务平台、科技服务资源、科技服务模式、科技服务人才的现状,聚焦长江中游城市群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优势产业集群,阐述了优势产业集群科技服务需求,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优势产业集群科技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优势产业集群科技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提炼中小企业文化成果,打造长三角优势产业集群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产业集群现象背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文化,产业集群文化是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文化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的文化特征,分析了产业集群文化的优势与不足,对政府、行业协会、中小企业和理论界进一步推进优势产业集群文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构建中国工业产业集群辨识与评估的概念框架与理论模型,从产业的集聚能力、关联能力和竞争能力三个方面对中国16个二位码工业行业的集群发展状况进行辨识与评估,并进一步探讨了集群产业链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已具有较强的集群效应,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集群效应不明显,其他行业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中国工业产业集群已由简单、单向、线性的"产业链"发展模式演变成复杂、双向、交织融汇的"产业网"发展模式。因此,为促进中国工业产业集群式发展,应因地制宜,重点培育主导产业;合理部署,积极扶持关联行业;转变方式,着力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  相似文献   

4.
优势产业实现协同发展关系到产业层次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继而关系到整个地区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东北地区的优势产业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产业结构过度趋同、产业条块分割严重、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调节机制效果不佳、产业分工不明确和激励约束不到位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依赖于各个主体——政府、市场和企业之间明确的分工和有效的配合,最终推动东北地区的优势产业实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区域优势产业选择的方法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晓芳  赵恒志 《科学学研究》2006,24(Z2):463-466
提出优势产业选择的理论依据和准则,对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进行比较,建立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运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采用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相结合的方式,对安徽省现阶段优势产业的选择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吸收借鉴国内外现有产业集群能力评价研究的基础上,为克服现有评价体系的不足,引入了产业集群的创新及合作性指标,构建了产业集群可持续成长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了因子分析方法对大庆市优势产业集群可持续成长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此探讨产业集群可持续成长的内在规律,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区域优势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区域优势产业包括现有优势产业与潜在优势产业,并且提出选择两者的基本思路.另外,从理论上提出构建区域优势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的两类思路,即从经济优势实现的原因和产业发展的目的两类视角上分别构建区域优势产业选择指标体系,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建议决策者在选择区域优势产业时应同时参考这两类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平线图法,从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的角度,利用北京市1997、2002、2007年投入产出表,对北京市2007年优势产业进行判断,并分析1997—2007年北京优势产业的演变情况.研究显示:1997—2007年间,北京优势产业不断增加,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逐渐成长为优势产业,而劣势产业主要是资源依赖性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9.
技术是产业形成与发展的一种关键要素,技术创新决定产业的优势,优势产业根植于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传导机制能够将创新能力转化成竞争优势,能够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进而支撑了区域优势产业的建设与发展.不断完善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是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际典型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案例分析,探索其发展特点与经验,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参考借鉴.研究发现:国际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视打造完善的政策体系、重视科技创新与先进技术研发、重视发挥区域优势与集群内部协作、重视构建成熟创新生态系统、重视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等特点.当前成渝地区具备较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产业成长性较好、企业实力较强且集群化特征初显.借鉴科技强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经验,从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和产业规划引导,遴选优势产业,加强产业协同,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制造+服务"融合发展和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等方面,提出成渝双城经济圈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上海集成电路集群是我国较为典型的创新集群,目前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规模位居全国之首.分析了上海集成电路创新集群的构成要素,根据各要素在集群中的作用进行系统分类,构建了集成电路创新网络模型,并针对各要素在现有创新集群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的识别标准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制定产业集群的识别标准是对产业集群进行绩效评价等定量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运用关系舍约理论、分工理论以及投入产出分析法,探讨产业集群的辨认、集群的产业分类和产业集群边界的确定三个子标准的内涵和要求,从而制定了产业集群的识别标准,并对现行的行业分类体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以新能源产业作为切入点,以产业集群为视角,研究中国新能源产业集群的规模、分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参考。结果表明:(1)新能源产业只是在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安徽和江西6个省市形成产业集群;(2)空间格局上,产业集群呈现出从东向西依次递减的分布格局,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3)新能源产业集群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由集群内节点级企业、网络级产业链、平台级辅助机构三大要素组成,其合理的组织结构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实现资源循环和高效利用的最有效组织形式.上海化学工业区从延伸产业链、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方面开展循环经济,取得经济、环境效益的双重回报,是化工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最佳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协同定位对高科技产业集群内合作创新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已有的理论研究表明,协同定位有利于高科技产业集群合作创新平台的建设,但实证分析却不多见.本文基于系统协同理论对集群内企业协同定位的机理、合作创新行为主体、合作模式以及地域范围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以上海浦东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依据已界定的指标范畴分析数据,总结出目前高科技产业集群合作创新活动的现状以及协同定位对其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中部汽车产业集群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以上汽为主导的上海汽车产业群,此文对以神龙为主导的武汉汽车产业群、以奇瑞为主导的芜湖汽车产业群分别从集成式创新的三个层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中部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及不足;最后针对发展轴轮式优势产业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产业集群的特性和相关理论,分别从内源形成机制和外源形成机制的角度,剖析了产业集群竞争力形成和强化的驱动因素,旨在为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区域发展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有重要影响。通过基于产业集群的投入政策加强对产业集群的支持有助于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保增长促发展。本文探讨了基于产业集群的投入政策在国内外的现状,认为区域政策、产业政策的重点应转向基于产业集群的投入政策,重点是建立基于产业集群的多层次的财政和金融投入体系;完善集群产业基础设施,特别是集群类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平台和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试图以支撑产业集群发艮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体系层面探讨产业集群发展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间的互动机制,结合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案例,总结产业集群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模式、以期为集群刨新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试论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总结一般意义上的产业升级理论基础上,提出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应包含五个方面的升级即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外向关联、社会资本和创新系统的升级。通过剖析我国台湾地区PC产业集群的升级历程,对我国大陆产业集群尤其是制造业集群的升级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