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成本信息不对称下技术许可策略的权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假定技术买方拥有生产成本的私人信息时,将不参与生产的技术卖方的许可策略分为全面许可与择优许可,分别求解出其一般形式下的最优价格契约.权衡这两种许可策略,发现前者终要优于后者.这一结论拓展了信息不对称下的技术许可的研究思路,为技术研究机构制定合理的技术转让价格契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专利许可交易的微观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专利许可交易是专利制度下实现技术转移的重要方式。通过对专利许可交易的微观经济分析,指出专利许可交易实现了经济效率的帕累托改进,并明确了在对称信息、不对称信息两种情况下许可交易双方的最优策略和经济资源的配置方式,提出了专利许可交易的边际成本控制机制、技术拍卖数量机制以及专利价值信息的泄露原则。对专利许可交易对R&D活动的激励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强专利保护制度下专利许可交易方式的合理运用可以大大提高专利权人的获利能力,从而可以有效实现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3.
肖延高  韦永智  王雎 《科学学研究》2011,29(8):1165-1169
 先前关于专利许可策略的研究一般假设专利权人具有完全讨价还价能力,被许可方只能“接受或拒绝”专利许可契约,未考虑被许可方技术能力的动态演化。文章基于完全对称信息以及单一先动者和单一后来者双寡头市场假设,从技术能力演化视角,研究后来者在技术引进、技术模仿、技术创新等技术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专利许可策略。研究表明:技术引进阶段,在给定条件下,后来者采用提成许可方式和固定费用许可方式优于放弃该专利;技术模仿阶段,后来者可通过降低自行研发的成本来提高讨价还价能力;技术创新阶段,交叉许可是后来者降低交易成本获取专利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专利开放许可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传播有赖于制度设计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此,以古诺竞争模型为基础构建序贯博弈机制,分两阶段分析专利权人和专利实施主体在专利交易市场中的行为可能形成的6种局面,通过分析均衡支付求解占优策略,以期进一步优化我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研究发现,在现有市场和法制环境下,无论专利权人是否开放许可,专利实施主体都会选择侵权生产;而要鼓励专利权人提出开放许可声明且专利实施主体接受声明中的条件,需要足够大的市场容量、开放许可费和专利侵权赔偿额期望值.由此建议,可以采取规定差异化的专利年费减免制度、放宽对专利开放许可声明内容的约束、赋予专利行政部门一定范围的裁量权、打造并充分利用专利交易平台,以及构建侵权责任证明分配体系等措施对专利开放许可制度进行优化,从而激励专利权人实施开放许可以及专利实施主体接受开放许可.  相似文献   

5.
大学拥有专利技术但缺乏商业化能力,技术许可是大学向企业转移技术获取收益的主要方式,建立了一个模型,分析动态环境中信息不对称对大学选择技术许可对象和许可时机的影响,提出了大学的三种技术许可策略及实施条件.  相似文献   

6.
再制造商在回收资源限制下生产再制造品,原制造商可采取两种策略,一是不进行品牌许可,二是进行品牌许可。原制造商品牌许可能提高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支付意愿,但需对再制造商收品牌许可费。考虑回收资源限制和消费者支付意愿存在差异,建立原制造商不进行和进行品牌许可两种策略模型,利用博弈论求解两种策略下双方的最优决策。通过均衡结果分析和数值仿真研究原制造商和再制造商在不同回收率和消费者支付意愿下的品牌许可决策。  相似文献   

7.
当然许可制度作为我国《专利法》第四次修订引入的一项新的许可使用制度,应对申请当然许可的专利提出有效性、时间性方面的要求,并赋予当然许可的被许可人特殊条件下的诉讼权利,而在侵权人不接受专利权人确定的许可使用费的情况下,法院才应当批准专利权人的诉前禁令请求,此外,当然许可制度应当采取更加灵活的许可使用费确定机制。  相似文献   

8.
将技术许可方的成本减少型创新技术划分为三种类型:优质创新、普通创新、中等创新,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在不同类型创新下技术许可方在面对实力不对称的潜在被许可方时的最优策略选择,并给出参数化的应用例子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技术标准涉及专利的对外许可一直都是在标准制定完成之后由专利权人或标准化组织与使用方谈判确定。VITA推出的新专利政策中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采用了事先披露原则,要求专利权人在标准制定之前,不仅要披露专利信息,还需披露许可条件。虽然这一专利政策草案通过了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审查,但依然引起广泛争议。本文对事先披露原则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事先披露许可费模式的改进思路——由标准化组织事先披露总许可费率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岳贤平  李廉水  顾海英 《预测》2007,26(3):44-51
通过经典的委托代理理论的应用,论文分析了存在于技术所有者的逆向选择条件下的技术许可的价格契约设计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相对于对称信息条件下纯固定费用价格契约,逆向选择条件下将存在一类序列均衡分离契约,在这一分离均衡契约中,好的类型技术所有者,将通过具有信号传递作用的可变费用契约和差的类型技术所有者进行区分,同时,为了有效许可其高质量的技术,好的类型技术所有者还将通过相对应的固定费用或可变费用对技术使用者进行一定信息租的转移。  相似文献   

11.
介绍英国政府信息著作权授权制度,从"许可证授权"和"点击—使用许可"到"开放内容授权"的制度转变,以及从"成本回收"到"免费使用"的理念更新,提出我国应当树立"开放内容授权"的版权理念,建立开放的政府信息著作权授权模式。  相似文献   

12.
拥有互补性专利的双寡头厂商可以进行三种方式的专利交易,分别是无专利授权、交叉许可授权和专利联盟授权.通过构建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计算不同专利交易方式的市场绩效,并从企业和社会两个角度分析三种专利交易方式的优劣.结果表明:从企业层面来说,专利联盟授权是企业最优的专利交易方式,因为专利联盟授权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生产者剩余;而从社会层面来说,政府应该认真审核积极引导专利联盟的组建,因为专利联盟授权有可能降低消费者剩余,损害消费者利益.  相似文献   

13.
电子信息资源许可使用研究文献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可使用是解决电子环境下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和管理的有效途径。本文论述了许可使用和著作权法之间的关系,并对许可使用的研究文献进行了评述,提出了许可使用研究尚存的问题及亟待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技术许可的校企合作创新博弈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校企合作创新已成为企业获取新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技术许可是当前校企业合作创新的主要方式,但技术许可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校企合作创新的效率产生不利影响。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构建了校企合作创新的博弈模型,分析了校企间信息不对称技术许可合作的创新过程,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5.
创新主体对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推动科技经济的发展。专利许可作为技术运用的重要手段,其实施质量对技术向经济的转化至关重要。探究不同类型创新主体专利许可的差异,有助于加深对专利许可的认识,引导创新主体、技术需求方、政策制定者、第三方机构等利益相关者制定有效的专利许可政策。利用2018年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和个人的专利许可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对专利许可差异及排他性许可策略的选择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的许可行为及专利性质均存在差异,且对具有排他性特征的许可策略的选择受创新主体类型及专利技术领域等因素影响。为提高专利许可质量,应针对不同创新主体制定特定的专利许可策略,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现代文献检索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毛静华 《现代情报》2006,26(1):202-203
文献检索是一门以介绍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的查找方法和技巧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在通讯技术发达和信息膨胀的今天,文献检索课的教学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本文对现代文献检索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为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赵莉 《情报科学》2004,22(12):1511-1514,1518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图书馆通过取得集团许可证、国家许可证推进公共信息获取的有益尝试,指出实施许可证是使用和管理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平衡知识产权权利人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有效机制,并就我国网络信息资源许可证制度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技术许可作为重要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方式,在中国经济从成本驱动向科技驱动转型期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由于信息不对称在技术许可过程中的广泛存在,技术许可双方在缔约环节、支付环节、移转环节、实施环节中均可能因各种主客观因素产生违约风险。对各类违约风险进行及时动态管理成为技术许可决策者的重要需求,但现有研究和理论却缺乏对此类诉求的解决和回应。研究从技术许可关键环节的违约风险识别入手,总结了许可过程中基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主要风险因素,构建了基于风险矩阵方法的技术许可违约风险分析和量化系统,并结合风险矩阵判断提出了主要技术许可违约风险的应对策略和方式。研究结论和建议可为技术许可的相关方和决策者的违约风险管理行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We study the role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ventors and intermediaries in the licensing of university inventions. We suggest that a prior inventor-intermediaries relationship positively influences licensing rates through selective retention of higher quality relationships and mutual learning in the relationship, enabling intermediaries to reduce both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search costs between inventors and potential licensees. We argue that the influence of a prior inventor-intermediaries relationship on licensing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befor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s attained and can be substituted by the buyer-side contacts of inventors and intermediaries. We test these predictions using 919 inventions from the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 at Stanford University. This study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 policies and design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licensing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20.
Industrial firms increasingly attempt to license their technologies apart from applying them in their own products. Because of the imperfections in technology markets, an active approach towards technology licensing does not automatically result in licensing transactions. To balance prior research, which has focused on licensing transactions as the outcome of licensing intentions, we take a contingency view to analyze how characteristics of a firm's innovation ecosystem determine different strategic types of licensing. Specifically, we distinguish proactive licensing, which refers to identifying recipients for technology transactions, and reactive licensing, which relates to offering licenses to infringers of a firm's intellectual property. Survey data show that environmental antecedents concerning appropriability, i.e., patent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ical turbulence, and determinants regarding technology markets, i.e., transaction frequency and competitive intensity,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proactive and reactive licensing. On this basis, the article has major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into technology licensing, markets for technology, and open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