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纯知识外溢对我国创新产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技术相似度方法,测算了G7国家对我国纯知识外溢的技术知识存量,并考察了纯知识外溢对我国不同创新类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纯知识外溢对我国高水平创新的促进作用较小,对本土创新的影响小于对跨国企业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企业文化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有关调查显示,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知识共享的最大障碍。企业在致力于促进知识共享时必须考虑本企业现有的企业文化因素。分析了在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中,进行知识共享时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企业知识共享策略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3.
知识型企业组群知识创新对成员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知识型企业来说,知识是维持企业生命最重要的因素,而知识创新能力则决定了企业生命周期的长短,但单个企业往往难以获得持续的知识创新能力。因此,在给出知识型企业组群的概念下,分析了其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组群的知识创新给成员企业带来的影响,并探索了组群内知识创新与知识共享对成员企业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4.
雷宏振  宋立森 《软科学》2011,25(4):14-18
鉴于产业集群内部知识所具有的外溢性,同类文化企业更愿意集聚以共享外溢知识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因此可以从中微观层次来定义文化产业集群及其系统结构,分别对知识溢出方和接受方建立知识溢出与知识模仿生产模型,分析不同文化企业面对知识外溢所采取的具体经济行为,验证集群内存在知识创新与模仿的螺旋式推进结构,解析持久的知识创新是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5.
对国内外创新集群知识治理机制研究的重要文献做了介绍,以探究创新集群知识治理机制选择的影响因素。基于知识活动过程的微观视角,从知识特性、知识活动主体和知识活动环境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创新集群知识治理机制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展开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知识资产对合作创新过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合作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必然选择。合作创新不仅表现为产学研纵向式合作,同一产业部门内的竞争企业之间也越来越多地展开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各国政府为推动技术创新领域的合作做出了许多努力,甚至直接介入,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企业不愿意进行合作,或者合作创新未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被迫中断等情况。合作创新过程中存在的机会主义、知识产权等特殊问题严重影响着合作的成功。本文针对合作创新活动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以知识活动为主,二是合作与竞争并存,从合作创新的选择、激励及协同三个方面分析了知识资产对合作创新的影响,揭示了知识资产管理在合作创新中的重要性,以期为企业成功地进行合作创新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胡欣悦  陈琪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4):154-156
区分产学研创新网络中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溢出,从知识溢出的发生、传导和接收三个阶段分别讨论影响产学研创新网络中知识溢出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游静 《科研管理》2016,37(1):92-100
已有研究对创新主体的损失厌恶行为关注较少,且以金钱衡量创新的收益和投入对协同知识创新具有不适用性。损失厌恶如何对创新努力程度产生影响,协同环境将弱化还是强化损失厌恶情绪,成为应对损失厌恶首先需回答的问题。从知识积累角度刻画创新收益,将损失从金钱扩大到广义资源投入范畴,建立损失厌恶影响下的知识积累模型,对比分析协同创新与独立创新损失厌恶的变化。研究得到,随着损失厌恶程度提高创新努力程度降低,知识创新效率高的创新主体损失厌恶程度高、更加不愿意付出,并且协同环境相对独立创新强化损失厌恶情绪,从而降低主体努力程度。降低损失厌恶的负面影响需提高创新主体对资源投入的分摊比例。以算例和案例对模型结论进行验证。研究结论有助于从行为视角阐释协同知识创新环境中的"协作消退"现象。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珠三角地区103个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研发团队成员知识隐藏行为对团队知识存量和新产品开发绩效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品研发团队成员知识隐藏行为对团队知识深度和相关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团队知识广度影响不大;(2)团队知识广度、深度和相关度对团队新产品开发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团队知识深度和相关度在研发人员知识隐藏行为与团队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袁静  王坤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1):195-198
知识创新不是简单的新知识的增加,知识创新应该能够直接或者间接运用于人类生产实践并产生经济效益。根据创新的主体类型和创新的时间效果,划分四种典型的创新模式:个人即兴创新、个人长期创新、多人即兴创新、多人长期创新。其中,多人长期创新是现代企业中主要的创新模式。知识创新过程包括以下具体行为:人脑的思维、对知识的获取和学习、创新人员之间相互交流。在创新目标、创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水平、创新面临的实践要素、参与创新的人脑、创新的知识基础、时间等六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知识创新展现其过程性、复杂性与系统性。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的竞争与其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书敬  曾召友 《软科学》2006,20(2):105-108
在考虑制度创新外在性的条件下,建立了地方政府竞争的完全但不完美信息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并通过与中央利益最大化情况的比较,得出以下结论:地方政府的竞争会加速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追求本地区利益最大化的内在冲动使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难免出现偏离帕累托最优的现象,中央需对此做出规范与调整。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校的改革驶入快车道,高校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的竞争上,因此,如何稳定人才队伍以及如何引进高层次人才,进一步优化高校师资队伍,必须从制度创新着手来改变这个现状。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的推广与发展不仅仅需要技术的跟进与优质资源要素的投入,更需要制度安排上的改革与创新。本文就目前中国农村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土地承包权、信贷资源配置、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和人力资本形成等制度方面的障碍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这为中国破除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障碍,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组织创新:基于知识与知识创新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分析企业的知识属性和知识创新过程,从这一角度对组织创新与知识创新之间的互动性进行探讨,进而指出组织创新的学习机制、底蕴,在此基础上提出组织创新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知识联盟与知识型企业的知识创新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良  杨乃定  姜继娇 《软科学》2005,19(3):79-81
首先分析了知识型企业知识创新战略定位的三个维度,指出了知识联盟四种作用及其结构,并提出了在知识联盟作用导引下的三种知识创新促进机制,最后分别研究了三种促进机制对应于知识创新战略三个维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韦克难 《软科学》2004,18(5):61-63
组织创新的内部原因是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组织结构的改变、组织职能的转变、组织成员内在动机与需求的变化。组织创新的外部原因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组织环境的变动、管理现代化的需要。组织创新的关键是组织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以技术创新网络为背景,以技术创新网络中的企业为主体,从知识观视角,引入并分析企业知识基的概念以及知识基对于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作用的基础上,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得出了影响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基的关键因素,并实证检验了各关键影响因素与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基的关系。研究表明,内部资源投入、企业家精神、组织文化开放度和组织结构整合度是影响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基的四个关键因素,且均对知识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创新网络中的企业应重点从以上四个途径入手提升自身的知识基,从而保证自身在网络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制度安排与持续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使国有企业尽早步入持续创新的轨道,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焦点之一,本基于对康佳集团的案例分析表是,企业持续创新机制的形成,有赖于一组适当的互补性的制度安排,只要通过相应的制度创新,国有企业同样有可能形成一种持续创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组织文化与关系策略对供应链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作为企业特有的资源禀赋,其差异性会影响供应商采取不同的关系策略来构筑知识共享的平台,以促进供应链的知识共享.提出一个概念模型,探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市场导向、人本导向和竞争导向)如何通过影响关系策略(包括适应、知识共享和顾客导向)的实施,促进供应链的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20.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以及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已经成为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运用企业知识理论,从知识及知识创新入手,对组织知识创新过程及其管理进行研究。组织知识创新由三个层次组成:知识创新过程(SECI)、"ba"和知识资产,这三个部分相互作用,形成知识创新的螺旋上升运动。对组织知识创新过程进行管理,必须从决策机制、动力机制以及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构建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