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是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要用好话语权,争取主动权;强化主导性,增强掌控力;注重针对性,提高影响力.唯此,才能抢占网络舆论引导的制高点,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近来,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  相似文献   

3.
当前网络媒体舆论引导在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法规制度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可以通过提升公开度和透明度,培养“意见领袖”和发挥“意见领袖”的功能,提高监管水平,完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和加强网络和网络道德建设的这些策略,有效地提升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如何做好网络的舆论引导、保证网络舆论引导的正确性.已经成为网络媒体面临的一个严肃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当前突发事件网上舆论的发展演变与“两新”人员、媒体工作者、社会闲杂人员、网络公关群体以及高校学生等几大网络群体关系密切。因而要重视网上舆论发展趋势中存在的若干最新走向,关注几类网络新技术对网上舆论传播速度、影响深度与传播广度的影响。对此,我们在网上舆论预警、引导和利用网络新技术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地方网络媒体在当前舆论格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其舆论引导现状并不容乐观.加强地方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必须掌握网络的特点,突出地域优势,拓宽地方信息源渠道,掌握舆论主动权,注重舆论引导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校园舆论在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论文借助媒介议程设置理论,在分析其对高校舆论引导意义的同时,在课程教学、传播方式和实践活动等方面提出相关运用策略,并在关联性、多样化、显著性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助推校园舆论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7.
高校校园网络通讯社是新形势下高校网络宣传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传播先进校园文化、引领大学生网络价值导向、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等功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集聚网上舆论引导合力,加强对大学生价值引领,高校校网通应着力加强正面引导能力、主动占领能力、技术支撑能力三种核心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论网络舆情的搜集、分析和引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掌握网上舆论主动权的角度,探讨了网络舆情的搜集、分析以及引导网络舆情的方法。搜集网上舆情要正确把握网络舆情的生成规律,清楚了解网络舆情的存在空间,分析网上舆情要通晓社会思潮和复杂形势,引导网上舆情要做好信息发布等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9.
罗技科 《考试周刊》2010,(6):156-157
网络舆论是网民个人的思想观念的反映,以个人随感形式发表在网上.已经成为我国舆论领域不可小觑的重要力量.网络舆论同时也是政府部门了解民情民意的最佳渠道。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舆论的特点,并提出了完善我国舆论导向功能的五项指施,以确保舆论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论作为当今社会情绪的“晴雨表”,所带来的影响日益深远,尤其是对高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影响巨大.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实际上就是在高校网络舆论这一大环境下,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促使大学生群体的多样化的舆论观倾向主流化,最终实现态度的转变和认知的平衡.媒介系统依赖理论使我们明确了网络舆论引导的媒介背景的重要性;态度改变理论为网络舆论引导指明了重点;培养理论为网络舆论引导明确了方向.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目标是使他们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达到促进精神成长的目的.根据培养理论的当代延伸,从社会网络舆论的主流和大学生对客观现实的理性分析方面明确引导的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1.
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加强高校对网络舆情的引导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此研究从高校网络舆情特征及影响入手,分析高校网络舆情演变中大学生思想动态变化的规律,探讨在舆情演变规律下如何构建高校网络舆情管控机制,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时代,网络对青年学生的价值理念与行为养成产生深远影响,网络育人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媒介环境质量欠佳、内容生产针对性不强、平台开发力度不足的现实困境,高校应当积极构建引领示范的新媒体环境、专业创新的新媒体内容以及互动实践的新媒体平台,为有效开展网络育人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与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在新媒体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建设迎来机会,也遭到冲击和挑战。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被动在网络接受信息的同时也主动在网络创造信息,缺乏对言论和信息的鉴别能力,容易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侵蚀。复杂的网络环境也影响教师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主流意识形态弱化。在某种程度上缺少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缺乏对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渗透能力及建设能力。探索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建设的新模式,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建设,占领网络主战场,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兴起的"微博"逐渐成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场域之一。这一新事物不仅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特点,这同时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对此,高校应积极构建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建立虚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充分发挥微博的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作用,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舆论观是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建设,舆论的对外传播和对内治理方向等问题提出一系列思想总观点.其核心要义即党性原则、群众思维、统战思维,要掌握网络舆论工作的领导、管理和话语权,巩固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进而推进"网络强国"的有序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掌握其思想内核,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期,触动多方利益的改革加速推进,选择网络主张权利、发表意见的诸多集群行为、抗争行为剧增,进而形成网络群体事件。网络群体事件的作用力源泉在于广泛集群的网民所形成的舆论压力,科学有效地处置网络群体事件,必然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舆论引导,这是"媒体人"之共同责任。主流媒体在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中独具权力话语优势,这进一步强化了主流媒体的时代使命,使其注定成为处置网络群体事件的媒体引导者。为此,在应对突发网络群体事件时,主流媒体应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减少舆论非常态聚集,因势利导,努力提高网络群体事件的引导力与化解力,强化正确的民意走向,确保在有效引导网络舆论中站稳地位、站正位置、发出声音。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成为公众舆情表达最为重要的传播途径,其影响已超出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而开放的信息平台,增加了新闻信息监管的难度。各种文化、情绪和倾向并存于网络,极易滋生极端的言行,其传播影响深远。本文揭示了网民的媒体选择习惯,网络技术能力、参与社交网络的类型等加剧网络社会人群的演化,网络舆情形成的内在规律,提出了网络舆情评价标准和原则。  相似文献   

18.
随着微博客、社交网站、视频分享网站等新媒体的迅速崛起,高校网络舆论环境进一步社会化,成为反映大学生思想动态的风向标和晴雨表。然而,当前高校共青团对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仍十分薄弱,存在着引导观念滞后、管理形式单一、应急准备不足、处置方式被动、舆情监控系统不完善、干预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提高高校团干部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处置能力,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和科学的网络舆情引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呈现出多元、混杂的格局,如何在高度网络化的高校校园内开展好宣传思想工作,做好正面舆论引导,形成风清气正的校园舆论氛围,已成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代,以电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改变了原有的信息传播格局,政府对媒体的管理应随之变化,尤其是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地方媒体的舆论引导。目前地方政府对媒体的舆论引导存在引导乏力、引导过期、引导失准等问题,使得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受损,影响了政府形象。地方政府要通过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提高议程设置能力、健全新闻阅评制度等方式,提高对地方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使地方政府、地方媒体和地方公众三方齐力,构建良好的地方舆论氛围,推动地方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