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平 《上海教育》2000,(6):23-25
江泽民总书记今年2月1日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其本身就充满了辩证的哲学思考。既讲了要重视文化知识教育,又讲了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与纪律教育等;既讲了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又讲了教育也是家庭、社会的事情,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讲了人才主要是通过学校培养的,又讲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是把人培养成“国家人”,而不是“社会人”。就是说,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又红又专的共产主义接班人。“红”讲的是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这样一来,其实就是用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不可避免地造成道德教育悬空。  相似文献   

3.
道德教育的现代思考是基于人的自然展开的。培养人的道德理性,滋润人的道德情感成为现代道德教育理论的两大分支。现代道德教育实践由于教育国家化、学校化仍囿于习俗而展开。既定社会的整合需求和凝聚秩序成为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所在。基于人的自然的现代道德教育思考肯定了个体的本真性,但也存在现实可能性问题。道德教育应基于人的自然与社会习俗,面向人性的提升与美好社会的形成,道德教育实践是一种从现实奔向理想的生活过程和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4.
谈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刘丽梅德育,从本质上讲,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个方面。其中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是方向,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就我们社会主义社会而言,德育是把社会主义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  相似文献   

5.
一、秩序感及其发生机制秩序,是通过时空形式所体现出的事物或要素间和谐统一的运动状态。所谓秩序感就是人对秩序的感受和追求,一方面表现为由和谐、有序所带来的一种愉悦、兴奋和舒服,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当人处于混乱、无序时所产生的焦虑、恐惧、急切改变的情绪体验。那么这样的情感反应从何而来呢?秩序感的心理发生机制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人的生命体是一个有规律运动,充满秩序的统一体,这种节律性和秩序性的形成是生物长期演化的结果。进化理论揭示了人的进化是从单细胞向多细胞不断分化、整合,从无序逐渐到有序的发展过程。学…  相似文献   

6.
耻感在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视耻感教育在为人处世、立业兴业、理国治世中的重要作用,是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突出特点,也是道德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和谐社会视阈下的耻感教育有其特定价值,而践行新型道德教育理念、加强自我修养、加大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宣传力度、完善社会机制是和谐社会视阈下耻感教育的4大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当前,青少年的道德缺失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家庭道德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家庭是人的第一生活环境,家庭道德教育是每个人接受道德教育的开始,是每个人接受道德教育的关键环节。然而,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许多不利因素冲击着家庭道德教育。拟就社会转型期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缺失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前,"扶不扶"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不断拷问着每个人的道德与良知,凸显社会的悲哀。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出现的许多道德失范现象凸显道德教育的紧迫性,严重影响社会正常秩序的运行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它不仅要给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体育工作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一种很好的道德教育途径。 一、加强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思想道德。每个人都要维护社会秩序,自觉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一个人无论水平多高,能力多强,脱离了社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一、道德教育的概念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人们共同生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也是社会衡量每个人行为的好与坏、是与非、美与丑的共同标准。它确定了每个人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集体和对待国家应当具有的态度。道德教育,就是以这样的行为规范教育人们,使人们具有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感情和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1.
一、道德教育的概念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人们共同生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也是社会衡量每个人行为的好与坏、是与非、美与丑的共同标准。它确定了每个人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集体和对待国家应当具有的态度。道德教育,就是以这样的行为规范教育人们,使人们具有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感情和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2.
道德教育低效化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是人类德性的一种主动的培育活动,是促进教育对象对社会认可和倡导的道德价值原则的选择、认同和践行的实践过程。其成效关系着人性美善的发扬和社会良好秩序的形成。提高道德教育的成效,无不突显了对当前道德教育低效化反思与把脉的迫切性。基于道德自身视阈的审视,道德教育的抽象化、道德教育的理想化、道德的理论教育与经验教育和联想教育的断裂、道德价值意义教育的偏失以及道德示范教育的缺失,则是诱致道德教育低效化的主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如果说,智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的话,那么,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按照社会的政治、价值、伦理的准则塑造学生对待社会人生的情感态度以及道德行为。与反映客体对象规律的知识教育不同,德育是以人的行为准则为培育目的,以形成学生情感方式、价值评判、行为模式的主体实践精神为方向的教育活动。所以,道德教育与探索客体对象运动规律的知识教育不同,更强调主体改变自身及环境的感性行为过程。固然,情感动机对于求知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主体动力机制,但它并不进入客观知识的内容领域,在知识成果…  相似文献   

14.
肖南 《考试周刊》2009,(25):237-238
从闯红灯这一事件出发可以看出,当前社会公德的根基比较脆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当今道德和道德教育的外在性与“无我”的性质导致道德教育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是现实生活中的曲折掩盖了主人翁的精神。同时,目前中国处在一个社会转型阶段,我们的血缘社会和地缘社会都逐渐解体了。随着公德领域的扩张,公德根基脆弱带来的负面效应必然会越来越显著。只有在学校实行一种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在社会生活中政府在公共领域进一步完善以人为本,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教育连贯统一,才可能真正使每个人树立公德意识。  相似文献   

15.
聋生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由于自身特点,也相应增加了聋生的教育难度,尤其培养聋生的秩序感.传统的聋校语文教学形式一直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严重影响了聋生自身发展,使得秩序感的培养效率较低.因此,如何在聋生的人文课程中培养秩序感是当前人文课程研究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则对聋生人文课程中秩序感培养的渗透途径提出几点建议,以望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世间事物均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秩序发展:人类生存在遵循自然规律,社会前进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每个人的成长也要遵循发展规律,同样班主任带好一个班集体同样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班主任工作的“规矩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7.
伦理秩序是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伦理失序是社会转型期的现象之一,直接影响着道德教育的功效,伦理秩序与道德教育是共生共谋的。道德教育失效有其自身对道德教育规律认识和把握不够的原因,但是来自外部环境的伦理失序则导致了道德教育的困境,伦理失序直接瓦解了道德教育的根基,因为伦理失序破坏了道德教育的动力,破坏了道德教育的实践。摆脱道德教育的无力感,必须直面伦理失序的事实,在伦理失序的背景下,通过价值澄清教育、培育学生道德自我和涵养德性等措施和手段来应对伦理失序所带来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8.
耻感文化具有丰富的意蕴,它为深入开展荣辱观教育、实现德育变革提供了文化资源。耻感文化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价值在于:吸收耻感文化,化解当代道德教育困难;培养耻感意识,提升个体道德自觉;增强生活耻感体验,变革道德教育模式。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意义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道德教育的现代转型与悖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前提。“和谐社会”不仅要求实现每个人正当合理的价值目的追求,更要求人们承担起与之相应的社会道义责任;只有在价值目的与社会道义的动态平衡的张力之中,才能确保“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社会正义秩序的长期稳定和社会道义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0.
试论对话性道德教育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提出现代性的道德教育是基于对话的道德教育.对话性道德教育模式旨在凸显人的主体性、价值性,强调个体的理性自觉,强调个体德性的自主生成。对话性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则即平等原则、差异原则、个体原则、开放原则,基本策略即营造自由的交流情景、鼓励学生的自我表达、培养学生的质询意识、建构开放的话语模式。我们提出对话性的道德教育,所关初实际上并不只是作为一种道德教育的一种策略与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关切我们对待学生,对待每个人(包括教育自身)、对待个体德性生成、对待道德教育本身的态度,关切我们切身教育实践的基本姿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