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解答应用题,找已知条件容易,找隐蔽问题难。隐蔽问题与所求问题的关系密切,是解答一般复合应用题的关键,所以应教会学生找准应用题中的隐蔽问题。一、从解答简单应用题着手在教学简单应用题时,加强“看问题想条件,根据条件找问题”的基本训练,在此基础上,由两个连续性的简单问题,从综合到分析,逐步过渡到学习找隐蔽问题。如:  相似文献   

2.
复合应用题内容广泛,结构复杂,已知条件与问题和不同的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需要学生根据应用题叙述的意义合理地选择、组合已知条件,经过多次分析综合才能确定解题方法。因此,复合应用题的解答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解答此类应用题往往存在着这样的一些心理障碍:应用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之间存在着“分离”现象,学生对题中给予的已知条件不能直接解答;分析数量关系找准隐蔽条件的思维过程,学生会感到困难;复合应用题内容广泛,结构复杂,不仅已知条件与运算之间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而且也没有一套固定办法照“章”办事,学生往往感到茫…  相似文献   

3.
两步计算应用题在应用题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两步计算应用题和简单应用题比较 ,不仅已知条件的数量增加了 ,而且已知条件之间、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复杂了。特别是已知条件与问题不像简单应用题那样明显地对应着 ,学生要学会根据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提出隐蔽的中间问题 ,才能正确解答。这一点是学好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关键。因此 ,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一、打好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1 .抓好简单应用题…  相似文献   

4.
比例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之一。老师在教学生解答有些比例应用题时,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方法,学生是很难甚至无法解答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已知条件的“比”转换为“分数”,就大大地降低了比例应用题的解题的难度。  相似文献   

5.
两步应用题,是在学生掌握了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步应用题实际上是由两个有密切联系的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它实际上隐蔽了第一个题目要解答的问题,即中间问题。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恰当地提出中间问题。所以,教学两步应用题,  相似文献   

6.
正确理解应用题题意是弄清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怎样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题意、弄清数量关系 ,从而更好地解题呢 ?我们除让学生掌握“分析法”和“综合法”两大基本方法外 ,还应帮助学生掌握理解应用题题意的一些策略和技巧。一、把已知条件调调。某些应用题 ,已知条件的叙述不“顺”。这样的题 ,把已知条件调调 ,就容易理解题意。例 夏萍看一本故事书 ,看了两天后还余下 5 4页没有看。已知第一天看了全书页数的 38,第二天看了全书页数的 25 ,问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把题中的已知条件调调 :“夏萍看一本故事书 ,第一天看了全书…  相似文献   

7.
从解答简单应用题到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有一个质的飞跃 ,两步应用题同简单应用题比较 ,不仅条件的数量增加了 ,而且已知条件及已知条件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复杂了。特别是已知条件与问题不像简单应用题那样明显对应着 ,学生要根据题里的已知条件 ,找出中间问题 ,才能解答。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怎样使学生顺利地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下面谈一下具体作法和浅见。一、加强基础训练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可以让学生循着一步应用题的思路 ,通过议论进一步分析数量关系 ,找出中间问题 ,由于这种分析不是全新的 ,只是在分…  相似文献   

8.
列方程解应用题在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上和算术解法有着许多不同。用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是以四则运算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为基础,通过分析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求出未知数为目标,是用已知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算式来进行解答。列方程解应用题不仅要以四则运算和常用的数量关系为基础,而且还需要把未知数当成已知数参与运算(列式),其解题思路与学生已掌握的思维方法截然不同。因此,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用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的知识,可以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也可能会形成知识的负迁移,对学生列方程解题的思维产生干扰。其干扰可以概括为四个“不习惯”:不习惯把未知数当成已知条件,与原有的已知条件放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学习应用题的过程,是通过比较、分析、综合运用所学概念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应用题没有固定的解答方法,解题大体可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1.读题。应用题是客观事物间数量关系的反映,解答应用题必须了解应用题的内容和意义,即首先要明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这是进行思维的基础。应用题的已知条件一般包括文字部分和数字部分。读题时,要把题目多读几遍,不仅要了解题意的细节、实质,记清楚数字材料,而且要把数字和题意结合起来。特别是对于关键性的词语,如“增加”、“减少”…  相似文献   

10.
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五年制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它由两个相关的一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组成。在教材中有两类:一类是给出三个已知条件,用两步计算,如例1和例2;一类是给出两个已知条件,其中有一个隐蔽的条件,解答时需要先找出这个隐蔽的中间问题,才能计算,如例3。教学好这类应用题,将有助于突破解答其他多种两步应用题的难点,为学习多步复合应用题打下基础。为此,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这类应用题的特征,学会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11.
简单应用题的问题与两个已知条件直接发生关系,解答时主要是选择运算方法。解答两步应用题的问题需要的两个条件中,一个与问题直接发生关系,是已知的;另一个与问题间接发生关系,隐蔽在题目的已知量之中,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教材把根据应用题的已知条件提问题和根据应用题的问题填条件的内容正式编为例题进行教学。虽然这种提问题和填条件的例题只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而并非最终目的,但它却是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掌握一步应用题的结构,培养学生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解答应用题的重要基础。现就第二册有关“提问题”的教学作如下建议。一、以旧引新,初识结构教材第二册第66页例2首先编排了较容易的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问题,让学生完成“做一做”题目后,再编排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的例3。学生初学这种形式的加减应用题,感到陌生。…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对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教学要求是“会解答”,那么,如何达到会解答?本文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摘录整理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由于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已知条件中隐含着两个中间问题,数量关系复杂,叙述的形式和顺序也多种多样。为了使学生能正确理解题意,就要进一步教给学生口头或书面摘录整理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弄清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条件、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教学“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了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  相似文献   

14.
应用题的特点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一件完整的事情,由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组成,其中涉及到一些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只有对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学生对题目中的某一种数量关系不够清楚,那么也不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因此,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两步应用题,是在学生掌握了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步应用题实际上是由两个有密切联系的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它实际上隐蔽了第一个题目要解答的问题,即中间问题。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恰当地提出中间问题。所以,教学两步应用题,必须切实抓好一步应用题向两步应用题的过渡训练,并且要使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那么,具体教学中,教师如何搞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呢?一、沟通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强化两步应用题结构的教学学生正确掌握两步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册应用题是多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及归一应用题。复习时,应以简单应用题为基础,从搞清基本的数量关系出发,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对一些数量关系隐蔽、已知条件多用、中间问题较多或能用多种方法解答的应用题,更应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全面分析,以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现就本册应用题的复习提出如下建议:(一)重视简单应用题的算理训练。学生学好简单应用题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熟练地解答各类简单应用题就会减少解答复合应用题的阻力。为此,不能忽视简单应用题的算理训练,而应作为专项训练。下举几  相似文献   

17.
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特点是:只有应用题所要求的问题,而解题需要的两个条件,往往是一个已知,一个未知,也就是把解题必须其备的一个条件隐蔽起来,在题目里没有出现。而这个条件属于第一步计算解答的问题,必须由解题者自己提出。这个问题叫做中间过渡问题。这个中间问题是寻求解题途径的关键。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必须指导学生把脑筋用到想中间问题上去。怎样使学生学会揭示隐蔽的东西,找出中间问题呢?我们二年级三个班曾同时用几种教法进行试验,试验的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几倍求和应用题”是五册二单元“应用题”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题中的一个条件隐蔽起来了,数量关系也间接一些,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图解,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寻求解答方法。现将44页例3的教学程序介绍如下。第一步,教师出示线段图,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条  相似文献   

19.
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数量关系,了解和掌握常用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一般的解题思路和特殊的解题思路。而“改变已知条件法”是特殊解题思路中学生较难掌握的一种。“改变已知条件法”的思考方法是:适当改变应用题里的已知条件;使数量关系更为明显,所归结的问题更基础更简单;或者把繁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连续性的问题,这就为定向分析提供了前提,从而使问题化难为易。那么,如何改变已知条件,怎样改变才适当呢?下面我们通过三个例题的具体剖析,来说明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应用题占有很大的比例,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始终是个教学难点,老师难教,学生难学。正确引导学生解答复合应用题,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过程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这种转化中,学生通过对应用题的分析,把数量关系和具体内容分离开来,根据数量关系确定解答步骤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一定要启发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问题是分析的出发点,已知条件是综合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