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新闻摄影的不断发展,报刊开设专题摄影的专版已成为“时尚”。 但是,我们却缺少许多能成熟驾驭专题摄影报道的摄影记者,因此,成组照片的泛滥就在所难免了。这主要表现在题材单一乏味,摄影语言平淡,照片间缺乏逻辑联系等。作为从事专题摄影的编辑,笔者困惑不少,在这里提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研究。 本文讨论的“专题摄影”,一般由数幅至十余幅有相互联系的图片组成,是通过讲述新闻故事、记录新闻事件或展现社会现象来表现明确主题和摄影记者评判  相似文献   

2.
新闻摄影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读者评价一幅新闻照片的好坏,是根据它的新闻价值和它包含的信息量多少而定,照片为读者提供的信息量越多越能扣动读者,体育摄影也不例外。有人曾说;体育照片拍得再好也不是新闻作品,充其量是把照片拍得很美,是一幅欣赏作品。而笔者通过几年拍摄体育照片的实践得出一个结论:体育摄影不是没有新闻、而是大有新闻可作。体育摄影记者完全可以在拍摄时将更多的新闻含量凝固在照片上。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摄影记者对比赛中的新闻人物、明星队员及场内、场外、赛前、赛后所发生的新闻事件给予关注,及时用相…  相似文献   

3.
甘恬 《新闻实践》2012,(7):56-57
一幅《抢盐》照片,连续斩获多项省级摄影奖项,还一举夺得2011年度浙江新闻奖新闻摄影一等奖。这张由慈溪日报摄影记者拍摄的照片能够脱颖而出,固然有题材取胜的因素,但归根结底,是慈溪日报近年来在新闻图片创新探索上的成果反映。  相似文献   

4.
一幅新闻照片,不能没有主体,失去主体,便失去照片存在的意义。新闻照片的主体是摄影记者和读者共同关注的。记者通过照片上的主体传播新闻信息,读者则通过主体了解新闻信息。那么,如如在新闻摄影中出主体呢?根据笔者的新闻摄影实践和教学体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闻人物肖像摄影是指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对人物和事件进行合乎情理的判断、理解,使用现场光或现有光,一般在不干涉被摄对象的条件下,表现新闻人物的内心精神面貌、气质的摄影。新闻人物肖像摄影不同于一般题材的新闻摄影,也有别于肖像摄影和人物摄影,它是新闻摄影记者最难于掌握的一种摄影技巧,拍摄对象既要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又要具有视觉美感的形象价值。这就要求拍摄者在既定的现场条件下,使用极其有限的造型手段完成高难度的形象造型和对人物内心的深层开掘,并将这种开掘外化在摄影媒材上。我们知道,一幅成功的新闻人物肖像…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新闻性、真实性以及社会性等新闻摄影特性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充分利用现场光、合理使用闪光灯,以及正确挑选新闻摄影照片等新闻摄影技巧,以期为新闻摄影记者的新闻摄影提供一些参考,从而不断提高新闻摄影质量,推动我国新闻摄影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闻摄影在报纸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摄影记者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了照片的质量。一个好的摄影记者,应当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和高超的摄影技巧,才能出新闻摄影精品。 一、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是提高摄影水平的前提 有的同志认为,摄影记者和文  相似文献   

8.
新闻摄影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再重大的新闻,摄影记者用一幅生动的现场照片,把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感受全部表达出来,这就是“一图胜千言”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我不懂新闻摄影的种种采摄技巧,也说不上那些功能各异的镜头名称。只因长年做夜班编辑,每天都要在报纸的新闻版上安排照片,便逐渐学会了一点选择和比较照片的门道。北京亚运会期间,各报摄影记者似乎同时进入了最佳创作状态,优秀作品连连问世,揭开了我国新闻摄影发展史上光彩的一页;紧接着的“两会”报道,摄影记者又在会议报道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摄影记者们丰收,我这个门外汉也跟着激动,常为一幅佳作的问世兴奋一阵子。但是,在日常报道中,让人激动的摄影作品太少了,那些似乎层出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张报纸,都离不开新闻图片。报道新闻人物,图片的表现力有其独特的长处。因为,人物形象、人物的新闻价值,往往通过他的动作和表情真实客观地反映出来,捕捉瞬间人物形象的特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新闻摄影记者区别于文字记者的明显特征。新闻摄影的主体是人物,是各式各样有着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与新闻事件有关的人物。脱离了人物的新闻照片,往往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具有这样一种意识:我手中的相机要全力为突出新闻人物而工作,使照片更具表现力,运用镜头去增强新闻人物的新闻价值,达到文字报道难以达到的…  相似文献   

11.
《用两只手照相——江式高新闻摄影作品集》最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共有8万多字,84幅(组)照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值得从事摄影工作的同志特别是摄影记者一读。本书第一部分是作者结合自己丰富的摄影实践,论述了摄影与文字的关系、摄影记者的功底等;第二部分是图文结合的摄影评论,第三部分是图文并茂的摄影作品。3个部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文章朴  相似文献   

12.
新闻摄影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工作,撮影记者用一幅生动的现场照片,把所有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感受全都凝聚在这一瞬间。图片编辑的工作是架设摄影记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要把摄影记者的劳动成果用最有效的方法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3.
凡以人物为主体进行的专题摄影报道,均称人物专题摄影。记者关注的重点应是人物专题摄影的突破。因为摄影记者最看重的是以什么样的照片去打动和感染受众;受众留下印象的,也是那些人物形象感人的专题作品。为此,摄影记者必须改变旧的思想定势,冲破取景框的束缚,拍出生动传神的人物专题,以满足广大受众和报刊版面的需要。首先,选择拍摄的内容,是人物专题摄影突破点之一。塞巴斯蒂奥·萨尔加多是巴西著名的摄影记者,他关注的是人,是人的命运。耳闻目睹的严酷现实,使这位出身于富有家庭的摄影记者对发展中国家人民困苦的生活产生了…  相似文献   

14.
沈文 《新闻实践》2009,(12):53-54
一个成功的摄影记者被人们记住,通常是一幅触发读者心灵激荡的照片,它往往通过反映人物命运的典型瞬间而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事件对当事人的影响,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怀。当我捧读大学好友、新华社高级记者刘卫兵记录他20年新闻摄影生涯的纪实作品《回望20年——一位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手记》时,  相似文献   

15.
摄影记者每天面对的是正在发生和发展、同时也是正在消失的新闻事物。有些事情,稍纵即逝,一去不复返,如果没有当机立断地拍下照片,或者没有拍出好照片,只能引以为憾. 摄影能精确地将稍纵即逝的瞬间时空凝定下来。摄影记者的眼睛,永远都在评估眼前的事物,时刻都在寻找既能表现新闻事物的本质内容,又有强烈视觉感染力的决定性瞬间,力图以真实、生动、感人的照片奉献给读者。决定性瞬间的观念和理论是被誉为纪实摄影大师的法国摄影家布勒松提出来的,在新闻摄影界得到广  相似文献   

16.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刚刚结束的第四十三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上 ,中国新闻社女摄影记者王瑶的作品《60岁的舞蹈家重返舞台》(组照 )获得艺术类一等奖。这是目前中国摄影记者在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WPP)中获得的组照最高奖。据中国新闻社摄影部主任赵伟介绍 ,王瑶199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同年任中国新闻社摄影记者。她思维敏捷 ,采访作风扎实 ,这组照片是她于1998、1999两年两次采访舞蹈家陈爱莲和她的舞蹈学校重新排演舞剧《红楼梦》时拍摄的 ,每次都用一周左右时间深入观察、跟踪拍摄(本期封二刊登了这组照片中的4幅…  相似文献   

17.
(由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日报社主办的《世界新闻摄影展览》于1988年1月5日至15日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举行。展厅内,人流如潮,逐日来观者有之;新闻圈内外,议论纷纷,一时成热门话题。) 许(曾任驻外首席记者多年):这个展览还是第一次在亚洲展出。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的先生们终于把足迹印上了中国的大地。那一幅幅画面似乎在跳动,把观众,也把我们带进一个广阔、纷乱的世界。可惜里面没有中国大陆摄影记者拍摄的照片,是因为荷兰先生们不了解中国?还是因为照片不符合他们的要求?我们的新闻照片如何走向世界?它和荷赛照片  相似文献   

18.
查春明,39岁,1976年参军,1985年10月开始从事专职新闻摄影工作,现为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摄影记者,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已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新闻摄影作品2000多幅,100多幅作品在全国性摄影比赛和评选中获奖,其中《告别军校》获第10届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选金牌奖。1993年和1996年连续两届获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  相似文献   

19.
调查研究是新闻摄影采访的根本途径,也是摄影记者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抓拍则是摄影记者的主要拍摄手法,也是许多成功的新闻摄影作品得以产生的必要手段。 现在有这样一些论调:既然在新闻摄影中提倡抓拍,那还有必要搞调查研究吗?新闻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照片出手要快,哪有功夫去  相似文献   

20.
经济摄影报道是当前新闻摄影的热点和难点。如何使这类照片吸引人,许多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我从一个版面编辑的角度,来谈谈对经济新闻摄影的看法。 首先是新闻,而不是“艺术品” 一张新闻照片,版面编辑是否采用,如何用,首先取决于它的新闻价值有多大。报纸是新闻纸,新闻版就更加强调新闻性。新闻就是新闻,新闻不是艺术。摄影记者的报道首先必须是新闻。没有—个新闻编辑用艺术摄影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摄影报道作品。摄影报道的“好看”,首先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性上,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价值上,而绝对不首先体现在简单意义上的照片的“美”上。那种把摄影记者的最高追求理解为应该是“艺术摄影家”的价值观,对摄影记者是有害的;当这种价值观被版面编辑接受并体现在报纸上的时候,报纸就会变得不伦不类了——由于版面上的照片比文字醒目,因此读者对照片新闻性的要求就更高,-旦照片不是新闻,版面编辑用得愈大,报纸就愈显得难看。 什么是“新闻”?这里无须做理论阐释。但我们应该时刻记住:读者看报先看什么?那些真正吸引读者的,大多是“新闻”——新闻照片的拍摄原则还是要从此入手。让读者拿起报纸,首先看你的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