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观周刊》2006,(37):58-58
思茅是普洱茶的故乡,历史上是普洱茶的中心原产地,加工地和集散地,思茅(原普洱府辖区)又是茶树起源的摇篮,这里有第三纪景谷宽叶木兰(新种)茶树始祖化石;有景谷,景东,澜沧中华木兰化石,有镇沅千家寨2700年野生茶树玉及大量的野生茶树自然群落,有澜沧帮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有以澜沧景迈千年栽培型古茶树为代表的大量栽培型古茶园,茶树生产繁衍的生物链环环紧扣,延续进化的历史轨迹无比清晰,它处于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32):60-61
古茶园和大面积野生茶树群落是中国和世界荣文化的“根”,作为世界茶树之源的云南由于受天冰河期的灾害较轻.保存下来的野生大茶树较多.有着得天独厚的古茶资源。但由于近50年来不合理采摘、过度开发甚至大面积毁茶种粮、种蔗等原因,云南古茶园的面积由建国初期的50余万亩减少到如今的20余万亩。近几年由于古树茶在市场上价格的升温,不少茶农过度采摘古茶树茶叶,有的古茶树遭到的损坏程度加剧,古茶树种质资源面临着减少和灭绝的危险.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成了当务之急,受到了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叶嘉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15):32-33
2005年1月5日,新华社发出一条消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组成的普洱古茶树考察论证专家组……经对凤阳乡困鹿山古茶园的典型植株的观测,认定植株为小乔木,在茶树分类学上属普洱茶种,是栽培型茶树,习称为大叶茶。从困鹿山古茶园的茶树树龄、分布密度和长势看,是目前已发现的保存较好的古茶园,从而表明普洱县是古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  相似文献   

4.
杨阳 《大观周刊》2006,(27):48-48
茶总是和叶连在一起引出人们的崇敬。庶不知.万物归源.茶树才是最显魅力所在。在广阔的临沧秘境里.就深藏着众多古茶树.并时时散发出古茶的幽香。正是这古老的大地孕育了龙润荼厂的诞生。  相似文献   

5.
相传,八位仙人过海到台湾,在一老茶农家休息,边下棋,边品茶。因茶树品种欠佳,众仙饮之,索然无味。一仙抖长袖,变出一只玉兔,玉兔卧茶树下良久,仙人命茶农采叶泡茶。众仙饮过,赞口不绝。此后,这片茶林风靡台湾,后人称为“仙踪林”。  相似文献   

6.
陈谨 《大观周刊》2006,(28):53-53
高山茶香气清扬,耐冲耐泡,滋味浓郁,深得茶友喜爱,但为什么高山就出好茶呢?这就需要从茶树的生长特性和高山温度以及高山植被说起。茶树是喜阴植物,“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概括了茶树对环境的要求,指出优质茶叶产于向阳山坡有树木荫蔽的生态环境。据考证,茶树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亚热带雨林之中,它和热带森林植物共生,被高大树木所荫蔽,在漫射光多的条件下生长发育,形成了喜温、喜湿、耐荫的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7.
<正>尊敬的黄会长,各位来宾,同志们:刚才省级老领导黄炳生会长就在西双版纳州开展古茶树资源调查和建档工作作了总体部署,这将对古茶树资源调查和建档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蔡淑莹 《大观周刊》2006,(40):75-75
感谢上天赐福,助推产业发展 谈到云南普洱茶和思茅茶产业,思茅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思茅市茶叶协会会长赵昌能首先强调的是“发展、壮大云南普洱茶产业必须依靠科技和文化。”赵昌能说得最多的一句话,那就是“感谢上天赐予了思茅种植茶叶的优越自然条件,水、土、光、热、气候适合于人的居住,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思茅市委、思茅市政府将茶产业作为第一大支柱产业来抓.这不能不说是顺应了天时、地利、人和。  相似文献   

9.
陆大羽 《大观周刊》2006,(29):52-52
当你面对一棵3200年的栽培型古茶树.当你对它顶礼膜拜时.你是否会想.在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将那一片片嫩绿的茶叶变成杯中佳茗!当你盘点普洱茶的历史,当你对那一条条的羊肠小道感兴趣并惊叹于马脚比石头硬时.你是否会想.在岁月的长河中.马背上的茶叶给了我们多少的品茗遐思!今天回头看.普洱茶的文化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环,就是它的制茶文化.昨天的制茶方法变成了今天的传统,那么,今天的标准也一定会成为将来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正>很早就想为茶乡凤庆写一首长诗,可惜我不是缪斯的宠儿,这种想法一直酝酿在脑海中。昨夜,偶读《滇海虞衡志》,其载“顾宁(凤庆)太平茶,细润似碧螺春,能经三瀹,尤有味也。”于是,一首毫无修饰的诗篇在我的笔尖滴落……凤庆产茶始于两千多年前的两汉时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茶乡,县内至今还生长着一株高9米,树围达5米的栽培型大茶树,虽然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洗礼,依然清脆欲滴,成为当今地球上量粗大的人工栽培型茶树。  相似文献   

11.
思茅市图书馆立足于文献资料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积极配合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全力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品牌.全面提升思茅的地位和知名度的发展思路。在第七屈中国普洱茶叶节、首届全球普洱茶叶嘉年华会、云南省首届普洱茶叶交易会在中国茶城——思茅召开期间。市图书馆从多渠道征集、组织购进了一批有关茶文化的图书资料.在新馆三楼地方文献阅览室设立了“茶文化文献专柜”。  相似文献   

12.
《大观周刊》2006,(15):39-39
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地处云南临沧双江自治县西北勐库镇大雪山原始森林的中上部,分布面积约12000多亩,海拔高度为2200-2750米。  相似文献   

13.
龙毅 《大观周刊》2006,(40):74-74
怀着对普洱茶的强烈好奇,2006年国庆大假期间,我们一行四人踏上了前往思茅的普洱茶探访之旅。 乘着晨雾,我们穿行在原生态的森林中。群山连绵起伏,茶叶飘香。在景色秀丽的茶海中,一组具有浓郁的古典风格、弥漫着强烈的中原文化与思茅少数民族本土文化相交融的建筑群,展现在我们的眼就眼前。  相似文献   

14.
<正>一、基本情况普洱是普洱茶的故乡,是茶马古道的源头,拥有丰富的茶树资源和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普洱茶文化。普洱全市茶园面积达287.4万亩,其中现代茶园面积118.4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136万亩,茶树林面积33万亩,茶产业覆盖全市10个县(区)、103个乡(镇)、960个村委会,涉茶农22.9万户112.5万人,种茶农户户  相似文献   

15.
《大观周刊》2006,(47):64-64
莽莽攸乐、郁郁无量、易武飞扬、景迈幽香.冠为“世界茶源”的云南土地上.有着无数古老的茶山、茶园……请跟随我们探路者的一步和镜头.一同踏上这神奇而美妙的“问茶之旅。”  相似文献   

16.
一 在辽西丘陵里面,随便走到哪一个村庄,都能听到一个相当古老的传说:很远很远的高山上有一棵茶树,这种树,本地人不认识。树上长一种非常非常好的茶叶。有一个“南方蛮子”,每年春天来采茶叶,就住在山下一个小客店里。他把茶采回来,制成香片,每次临走的时候,不忘给店主留下几个香片。有一年,“南方蛮子”又来,大哭着从山上下来,原来那棵宝贝茶树被当地打柴的人当一般的树砍了。辽西的店主心眼不坏,把往年留下的香片统统拿出来,劝说:这些片子那么好?好的话你都收回去,不枉今年白跑一趟。“南方蛮子”眼神一亮,收了眼泪,…  相似文献   

17.
李艳 《云南档案》2010,(12):1-1
<正>2010年11月16日,西双版纳州古茶树资源建档试点工作会议在景洪召开,省茶叶协会会长、原副省长、原省人大副主任黄炳生,省档案局局长黄凤平,西双版纳州副州长杨沙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8.
政府的角色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已是地方政府通用的手段。云南政府力推普洱茶热,是一次成功的运作,还是埋下了隐患?今年初夏的滇南空前热闹,尤其是版纳、思茅、临沧三大普洱茶产区。迟来的雨水将春茶大量上市推迟到4月初,前来收茶的客商挤满了大大小小的  相似文献   

19.
茶书推荐     
《大观周刊》2006,(43):102-102
《普洱茶文化百科》,银生无量山古茶,锦裕乔木古茶,景迈野生古树茶,濮女牌无量山古乔青。[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正>在说普洱茶之前,先说说普洱茶产地上的世居者,他们由各种民风奇异的少数民族构成,大多居住于连绵不绝、云遮雾绕的原始森林中,最善于食用各种名不经传的野菜和野味。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思茅人的嘴不会放过任何一种植物,甚至一片树叶都不会放过,即使吃起来没什么味道,也要掐两片来泡水喝。就这样随手一掐,竟然搞出一个风靡天下的普洱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