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荣霞 《传媒》2017,(18)
本文在简要阐述"微版权"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微版权运营模式诞生的外在原因,并重点从打赏模式、知识服务模式和智能问答模式三种类型入手,指出了数字出版时代微版权的科学运营路径.  相似文献   

2.
2015年的中国数字出版业发生了很多变化,顶层设计促使数字出版业高速发展,“互联网+”思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版权运营与资本运营彰显威力,手机阅读规模化推动数字产品多样化。这些变与应变,将有助于国内数字出版业形成全新的、更加成熟的数字出版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盛大文学的迅速崛起这一现象浅析中国版权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之一。通过分析盛大文学的核心竞争力、运营模式、未来发展和所面临的问题这四个方面,从中梳理出盛大的版权发展的特有模式,以及对未来数字版权业发展的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4.
刘冬 《出版广角》2016,(12):36-37
数字产品对版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数字出版运营的要求.与此同时,国家发布了《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为版权的评估明确了方向和实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施勇勤  甘露 《出版科学》2018,26(2):96-100
采用案例分析方法,以有声书出版公司懒人听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对我国有声书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有侧重地分析和总结懒人听书的管理模式、运营模式.从企业管理和版权管理两大方面对懒人听书的管理模式进行梳理分析,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的角度对懒人听书的运营模式及特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对有声书盈利模式、运作管理模式以及运营模式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Internet环境下,版权贸易的客体具有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种是传统的出版物,一种是数字出版物.版权贸易的主体版权产业在进行电子商务运作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客体的不同形式进行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设计与经营,针对两种形态的产品进行电子商务运作..  相似文献   

7.
金强  马燕玲 《编辑学刊》2021,(2):115-120
如何把握新时代的条件,运用当下的数字技术,改变传统的出版运营模式,找到合适的、高效的运营模式,是数字出版企业的当务之急.文章从产业链结构方面和在产业链结构系统之外的现阶段使用较多的盈利模式两方面入手,分析阐述了内容提供商主导型的运营模式、网络运营服务商主导型的运营模式、数字技术支持商主导型的运营模式、终端设备商主导型的运营模式、增值服务运营模式和第三方投入的运营模式这六种运营模式,并分析了在全媒体背景下数字出版运营模式遇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关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以"中文在线"的版权运营和孵化机制为引子,对我国的网络文学版权运营提出相关建议。网络文学平台帮助签约或代理的文学作品版权授权给包括游戏、影视、话剧、漫画、衍生品等领域的专业公司,其中平台与外部公司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全版权IP入股、共同投资出品、系列工作室以及IP反向定制。全版权IP入股是提供版权与影视、游戏公司共同开发,采用IP销售及版权入股的合作形式。"中文在线"与上海等地有关单位合作,准备以教材教辅这一核心数字资源为切入点,开展数字教材教辅平台试点的建设和运营。数字教材教辅平台将让广大中小学校学生及老师、家长方便地获得数字版本的教科书和学习资料,并用硬件+软件的方式进行学习。"17K小说网""汤圆创作"和"四月天小说网"是"中文在线"旗下集创作、阅读于一体的原创文学网站,致力于作者的培训和培养,建立了包括青训营、中国网络文学大学等分级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9.
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数字版权缺乏有效保护,版权拥有者权益缺乏应有保障,版权在传播和流转中其价值没能得到完整体现,运营主体间利益分配明显失衡,导致版权纠纷不断.因此,从电子书数字版权运营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入手,探讨其改进设想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26.  相似文献   

10.
袁爱中 《视听界》2005,(6):89-92
传媒创新的前卫人物默多克,紧跟时代步伐,角逐数字化,构筑横跨全球的卫星互动电视王国。这个王国的成功运作源于新闻集团善于敏锐地捕捉传媒科技的新变化,并且及时地发展新媒体;也源于默多克对保护版权重要性的及早认知,注重密码系统的开发研究与生产;新闻集团在开拓和运营付费电视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使新闻集团在数字化发展中占尽先机。从企业发展、产业运营的角度出发分析和借鉴默多克数字卫星电视的发展方略,对我国传媒业的数字化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借助区块链技术对数字图书馆数字版权进行全链条管理,不仅有助于增强馆方数字资源服务的公正性、经济性与合法性,还可持续提高数字版权主体收益。清华大学数字图书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版权管理实践,在管理理念、方法与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比较优势:创建基于分布式存储技术的版权确权机制,确保数字版权利益相关者权责利对等;应用基于一致性哈希算法的收益分配模式,促进数字版权资源优化配置;打造基于智能合约的数字版权众包式监管平台,有效规制数字版权侵权行为。该做法对提升数字图书馆数字版权区块链管理效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检视台湾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历程与现状,指出台湾数字出版产业面临产业链缺乏有效整合以及商业运营模式不健全等困境,在重申内容对于数字出版重要性的同时,提出为适应数字时代深层范式的转变,台湾数字出版产业应树立"以信息服务为中心"的理念,以受众为导向,产制多元化的数字内容产品,并寻求产业链条的深度整合.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出版作为新兴产业面临诸多困境.文章从完善政策体系,创造良好产业环境,促使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提高文化产业地位,凸显分享经济作用;加强数字出版理念,培养数字阅读习惯,提升全民阅读水平;加强对数字出版物的出版引导和质量监管;调整电子书市场,完善数字教育出版市场;完善数字出版产业链运营模式;实现对数字版权的保护与运营;提升数字出版行业的科技应用水平;拓宽数字出版发展思路,促进产业融合创新九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余庆  彭文波 《出版科学》2012,20(5):10-12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数字化学习的进程。数字技术打破了原有的版权作品创造者、使用者以及传播者之间的利益结构。本文对数字化学习平台的版权归属、合理使用和UGC运营模式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版权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在数字版权合作中存在协议文本不合规、授权流程不健全、出版主体错位等。存在着版权风险隐患,导致出现大量版权纠纷。通过比较国内外科技期刊数字出版模式的差异,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版权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我国版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的前后变化;科技期刊数字版权授权链条断裂、授权文本内容欠规范、数字版权稿酬标准不明确、科技期刊数字化能力不高、平台同质化严重、作者的版权地位缺失、我国开放获取进程缓慢等。提出我国科技期刊数字版权合作的对策:树立科技期刊数字版权的主体地位;完善学术作品数字版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与作者版权授权方式的规范化转型;循证数字平台使用流量,制订不同类型作品的付费标准;在规范作者确权方式同时,强化作者权益的全方位维护;推进与国际接轨的开放获取出版,促进公益仓储服务;强化学术作品数字版权的市场监管,消除独家传播。  相似文献   

16.
万琴敏  王亮 《今传媒》2016,(11):29-31
本文基于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提出在全民阅读环境下移动阅读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移动阅读兴起的同时仍然受到数字版权侵权的困扰.本文分析了移动阅读环境下数字版权侵权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移动阅读版权生态链模型,分别从法律法规、政策、运营模式以及技术等层面,联系实际提出移动阅读环境下数字版权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王丽平 《出版广角》2013,(22):62-63
数字出版形势下,与教材相关的数字产品表现为三种形态:资源类数字产品、网络服务类数字产品、产业延伸类数字产品。不同类型的数字产品有着不同的特点及运营和盈利模式,分析各自特点和模式对数字教材产品的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于文 《中国出版》2017,(4):13-17
数字阅读产业的繁荣以良性版权秩序为支撑。随着网络生态的不断演进,数字阅读用户的消费性使用、评论性使用和创作性使用等用户行为不断丰富,给产业运营造成新的版权冲突与隐患。本文通过对国内主要数字阅读服务平台的参与观察,针对基于用户行为的版权问题,从规范数字权利管理、完善合理使用制度和创新版权许可机制三方面对新形势下完善数字阅读产业版权秩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明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科技出版的版权流变产品多元化的方式方法,探讨了出版融合背景下对科技出版的版权流变产品模式的创新.科技出版的版权流变只有结合科技相关专业资源品牌和目标市场,围绕相关合作方的知识网络,找准版权流变的市场接口,才能培育不同流变品牌的精品专业内容,有针对性地提供科技知识服务,并能围绕各种业态和场景提供科技任务决策和解决方案,实现对版权项目的精细化运作,才能真正提高版权流变效率,保证科技资源和相关数字化产品版权效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网络版权代理是互联网技术与版权代理业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版权代理形式。它具有运作效率高、运营成本低、互动性强等特点。在我国,网络版权代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对策促进我国网络版权代理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