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中物理解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物理习题都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抽象为能用典型的物理概念、规律解决的理想化模型的过程叫“建模”.建模分为两类:一是直接模型;二是间接模型.建模的方法也很多,比如借用传统的经典模型,将复杂的物理场景整合后类比成常见模型,将陌生、抽象模型转化为具体的熟悉的模型,有时,虚构一个物理模型对问题的分析把握有很大的帮助.下面介绍一下有关虚拟模型,在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胡飞船 《考试周刊》2012,(92):142-142
物理解题方法,是求解物理问题的根本所在。认真研究总结物理学中的解题方法,并能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灵活应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通过例题介绍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4.
用"物理模型"解题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物理试题的情景千变万化,内容深浅莫测,然而命题者总是围绕着物理概念和规律来设置物理情景,而每一物理模型又都和某一特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相联系.可见,解题中着眼于物理模型,有助于把握物理方向,辨析、确定解题途径,形成正确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5.
物理模型的建立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物理模型,就是人们为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便和探讨物理事物的本质而对研究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描述或模拟。它是以物理现象和实验定律为基础,通过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等思维方式,采用理想化方法所创造的,能再现研究对象本质和内在特性的一种简化模型。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材越来越重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尤为突出数学知识存物理学中的应用.数学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更紧密.我们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和归纳了物理学中处理问题的方法。学生不掌握这些处理问题的方法.就难以解答一些物理问题。因此.在物理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一、理论概述——密封舱模型站立在一个完全密封舱中的人看到舱中的物体做加速度为 g的自由落体运动 ,则其原因可能有二 :1.舱是一个惯性系 ,舱内物体下落是由于舱下有恒星引力 .2 .舱下无引力场 ,舱内物体下落是由于舱在太空中做加速度方向向上的匀变速运动 (舱为非惯性系 ) ,即舱内物体下落是由惯性力引起的 .而在舱内做任何实验都无法区分引力与惯性力 ,二者的效果完全相同 ,即惯性系中的引力与非惯性系中的惯性力是等效的——爱因斯坦等效性原理 .二、理论应用在高中阶段 ,对于做变速运动的系统 (非惯性系 )中的物理问题是一个大难点 ,…  相似文献   

8.
9.
新课标提出的中学物理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一环便是要提高学生模型建构能力.以往教师都是侧重于让学生机械刷题,寄希望于熟能生巧取得好成绩.学生只会做旧题,而对创新题无从下手.要破解学生的“解题困境”,我们教师就需要改进解题教学.本文就从高中物理解题教学这一环节来阐述通过类比方法,让学生在情境化试题中学会建立类似问题的物理模型,从而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形成解决物理问题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物理的解题一直是学生学习当中的难点.由此掌握好良好的物理解题方法十分必要.在实际的物理解题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解题规律,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分析物理解题过程中的规律,明确了解题当中的关键和相应的解题要素,为学生物理的解题提供了指导,同时也为高中物理解题思路的梳理以及物理的教学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在高中的学习过程当中,物理的学习是其中一大难点.整个高中的物理学习当中,解题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理是否能学好的关键.由此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解题规律,注重解题的过程,明确解题的思维,通过掌握相应的解题规律以及基本的物理学习的基础,帮助学生理清学习以及解题的思路,从而能达到高效学习、快速准  相似文献   

11.
现今,是国内课程改革向前推进的重要时刻,在这一阶段中,各门学科的教育水平及其质量都得到了提升,尤其是高中物理教学。高中阶段,物理是一门重要课程,其以实验为基础,对学生解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有效。基于新课标背景下,本篇文章着眼于高中物理解题中构建物理模型的应用分析,这也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大重要课题,以期高中生的解题能力能在应用物理模型的过程中得以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2.
罗旭防 《考试周刊》2010,(37):169-170
物理问题的解决与思维方法的正确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有关物理问题,在解题时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进而达到准确、快速解答之目的。下面我谈谈几种思维方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应用及实例。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是科学思维方法的精髓.在物理问题中,各种条件往往对物理过程起了很重要的制约作用.一根绳子、一根杆、一个斜面,从不同的方向制约了物体的运动,这种制约对物理过程来说形成了一定的约束条件.条件模型就是将已知条件模型化,剔除条件中的次要因素,突出条件的本质因素,化难为易,为问题的求解铺平道路.以下是中学阶段经常出现但却容易混淆的几个条件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14.
模型是人们为了从事科学研究而建立的对原型高度抽象化了的思想客体或思想事物。物理模型就是对物理对象和物理过程高度抽象与概括的成果。物理学解题过程,就是一个模型的建立、识别和应用的过程,“建模”、“识模”和“用模”,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三个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物理解题,如何快速、准确地切入题意,确立合适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一直严重地困扰着同学们.本文将物理解题中常用的几种破题方法概述如下,希望帮助同学们突破这一障碍.  相似文献   

16.
所谓“转换法”是指通过转换研究对象、空间角度、物理规律、物理模型、思维角度、物理过程、物理状态、时间角度等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间接获取问题解决的一种解题方法。这种方法能充分展示解题人的想象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充分体现解题人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巧解,进而实现速解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物理教学要达到熟练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必须深刻理解物理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仔细审题,弄清题意,找准物理规律;通过联想,建立物理模型;借助数学工具,根据物理规律列出方程;统一单位,正确计算;综合分析,验证答案。正确的解题方法来自于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灵活的思维,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升华,以提高物理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8.
19.
吕未寒 《中学理科》2006,(2):27-28,32
微元法是物理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也经常用到.所谓微元法,就是将研究对象分割成无限多个微小部分,或者是把物理过程分解成无限多个微小过程,然后从中选取一个微小部分或微小过程(称为微元),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该微元的分析研究,可以确定物体的受力、运动或状态变化等等.运用微元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将不易分析、难以确定的研究对象或物理过程,转变为容易分析的、简单的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20.
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形态,它是对物理问题的高度概括、突出主要因素、抓住主要特征而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或实物的体系。我们通过对物理问题的全方位联想,寻找物理问题与一些已有的模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现举一模型在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