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巴蜀土姓氏上承古代,累世繁衍,至今不绝。今川人虽多外迁入蜀的后裔,但历代外迁入蜀中,却颇多最初由蜀迁出的后裔,其中湖广籍的川人数量尤多。本对巴蜀土姓氏进行清理,不但可以从姓氏角度寻根,亦可由此了解古代巴蜀通过接受、采用汉姓、汉化以至逐步汉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古代巴蜀与中原黄河流域彩陶南流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少琴教授(1897—1990)生前为重庆市博物馆副馆长,是著名的考古文博和民族史专家,对巴蜀文化有独到研究。邓先生一生勤于著述,除发表和出版了大量论著外,尚遗有数批有关文稿未及发表,本文即为其中之一,现征得邓先生家属同意,整理发表,供学术界参考  相似文献   

3.
青石山本是今龙多山汉唐时期流行的山名,当时龙多山的西北相连有九节岭(今九岭岗)。唐代开始青石山有了龙多山之名,特别是唐代孙樵《龙多山录》以后龙多山声名大振,今潼南青石坝北宋称青石县,元代划入小溪县。由于失去地名依托,青石山之名逐渐淡出。囿于乡土地理认知的粗疏,宋代以来历史文献中误将两山分别记载而使青石山反而无法确指。秦汉时期,巴郡和蜀郡在青石山(今龙多山)一带出现边界冲突,一度划定了巴郡与蜀郡的中部边界,后来成为唐宋遂州与合州边界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金丹的概念入手,回顾了巴蜀金丹道的悠久历史及形成原因,并重点阐述了唐五代时期巴蜀金丹道的主要成就,突出了梅彪和彭晓对巴蜀金丹道及整个道教丹道历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巴有将,蜀有相"是晋代史家常璩对巴蜀两地人才不同特征的扼要概括.巴蜀两地无论其自然地理条件,还是社会民族构成,均各具特色,因而造就了巴蜀人才的地域差异.两汉时期,中央王朝根据两地人才的不同特点,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其人才资源,为汉中央王朝开发和经营整个西南地区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对四川经济和社会的历史发展曾经起过巨大的作用,对于未来世纪把四川省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尤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为了继承和弘扬巴蜀文化传统,使巴蜀文化对四川省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需要高度重视巴蜀文化,深入开展对巴蜀文化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一、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源远流长而又璀璨多彩巴蜀文化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统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而独立的始源。其源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起源之时。近年来四川盆地震惊中外…  相似文献   

7.
古代阿拉伯人的“文学集市”李有观阿拉伯人在古代就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早在公元6世纪,他们就举行著名的“文学集市”。当时,在阿拉伯半岛游牧的阿拉伯人,每年定期定点举办集市。各部族人赶着良种马、骆驼和羊,带着椰枣、精制的武器和美丽的服饰等物品,从各地来...  相似文献   

8.
幅员辽阔的中国因地理地貌的多样繁复,而形成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萌生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创造的作家,以最具有情感性的文学创作,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并体现着言说的地域性特色。吴越、秦晋、巴蜀的地域文化与文学,就是中国文学的一种三角形构成。本文将之作为互为对比参照的个案,探讨其地域个性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以及各自的呈现方式,并从全球化背景下思考了中国文化与文学重构中地域文学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简论巴蜀神话袁珂,岳珍编者按:袁珂先生是我国著名神话研究专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顾问。今年是袁珂先生从事神话研究50周年及80寿辰并光荣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本刊特发表他与学生岳珍合写的《巴蜀神话》的前言(标题为编者所加),以表祝...  相似文献   

10.
四川(重庆)古称巴蜀,自来山水雄秀俊奇,人杰地灵.巴蜀画派在历史上曾光彩叠现,影响中国画坛格局.元明以后(包括新中国时期),尽管有张大千等大师出现,但巴蜀地区的国画体系整体上处于式微状态,长夜无歌,暗淡了巴蜀画派的色彩.当代中国艺坛推陈出新,巴蜀艺术应有新的光辉闪耀.  相似文献   

11.
经过两宋巴蜀学术人才辈出的鼎盛局面之后,元明清三代的巴蜀学术,除明代及清初的巴蜀学术较为可观外,总的状况是人才凋零,学术不振。但是,巴蜀学术在这一时期仍有发展,并出现了一些有全国影响的大学者,如杨慎、唐甄等人。 按照《四川通史》一批学者们的划分,清代鸦片战争以后,作为四川近代史的范围,本文所指清代,也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界。然而,这种分界,就学术史来说,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因为学术史与社会的历史发展二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1.元代的四川学术大略 建立元代统治的蒙古族,在社会发展诸方面都远远…  相似文献   

12.
巴蜀民居源流初探庄裕光·前言·哲理、民俗和环境,是民居发展的重要因素。西汉文翁于石室兴学,四川才子遍于国中,声名不亚齐鲁。南方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蜀郡与南亚诸国的交往,使四川成为接触佛教文化最早的地区之一。东汉时,张陵在鹄鸣山造作道书,四川又被道家...  相似文献   

13.
五斗米道与巴蜀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斗米道与巴蜀文化王纯五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正一道")是东汉后期在巴蜀土生土长的宗教,经过道教创始人张陵及其孙张鲁等人的传道弘教,发展成为中国道教初创期的主干。《后汉书·刘焉传》说:"(张)鲁字公棋。初,祖父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造...  相似文献   

14.
巴蜀地区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的经济化中心,巴蜀化在中华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长江上游开发史和西部经济化发展史上影响十分深刻而巨大,长盛而不衰。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巴蜀化,对于继承发扬巴蜀化优良传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现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巴蜀化研究中心制订的《巴蜀化研究课题规划》(讨论稿)发表,诚请海内外有志有识之士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开创巴蜀化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巴蜀文化研究概述文玉如果以1931年四川广汉真武官出土古蜀文化遗存,1934年华西大学博物馆葛维汉前往主持发掘清理和研究为开端,巴蜀文化研究已经走过了60个年头。而1942年"巴蜀文化"作为一个考古学和古代文化史的新命题问世以来,也经历了50多个春秋...  相似文献   

16.
巴蜀文化的现代化,是四川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巴蜀文化的内涵、巴蜀文化的形态、巴蜀文化的传播以及巴蜀文化产业四个方面论述了巴蜀文化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模式、途径和方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相似文献   

17.
巴蜀学术发展述略《四川省志·哲学社会科学志》编写组编者按:本文取自《四川省志·哲学社会科学志》(初稿)总概述的第一、二部分,以使广泛征求省内外学者的意见。四川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历时久远,内容广博。从古代的巴蜀到近现代,上下数千年,涉及语言文学、历史...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文学“四分法”将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为纯文学类别。从其功能特征、价值基础、表达特色等方面审视,散文理应归属介于纯文学和非文学中间区域的亚文学类别。漠视散文独特的审美属性,将散文与其它纯文学类别作错位类比,混淆了不同文学作品的审美评价标准,不利于散文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女性出游行为特征新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旅游史研究中,女性旅游现象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学者很少从性别角度来讨论男女两性旅游行为的差异.人们所说的旅游往往就是男性旅游,女性旅游行为较少受到关注和研究.而在现代女性旅游兴起并普遍化的背景下,从探究中国古代女性旅游行为特征入手,来研究中国女性旅游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发展女性旅游和大众旅游提供历史依据和理论支撑,是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本文通过如下两个方面的论述:一.官宦之家的女性依从主人而发生的旅游行为;二.乐妓依附于男性的游历,提出中国古代女性旅游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对男性的依附性.同时,也论及女性旅游行为的其它次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先秦巴蜀城市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和发掘工作的推进,关于先秦巴蜀城市的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既有对先秦巴蜀城市的专门研究,也有涉及先秦巴蜀城市各方面问题的研究;既有对先秦巴蜀城市的总的研究或论述,也有对先秦古蜀国城市和巴国城市的专门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