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的批改由语文老师说了算,语文教师总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作文。由于教师的个人因素,就有可能导致作文指导的低效和偏误,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应该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2.
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切身体会到学生作文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收效甚微。并不是说学生写不出较为规范的作文,而是缺乏个性,没有生气,千篇一律,不够新颖。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新目标,作文评改是一个重要问题。一、教师批改与学生批改相结合学生交上作文,教师粗看一遍,选出好、中、差作文,详细批改。讲评时,教师重点讲作文要求,然后,把其余的作文发放给学生,让学生们进行自改或互改。互改时,可以同桌互改,也可小组交换互改,教师巡视抽查批改情况,最后重点讲评几篇共性的,指出其解决的方法。学生们在相互讨论中也就提高了自己的作文水平。学生…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的批改由语文教师说了算,语文教师总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的作文。这种作文批改模式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改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改,学生心里都是模糊的。也正是这种模糊性,致使不少学生对教师花大力气批改的作文,只轻描淡写地看一下等级或分数,未能真正领悟教师评改的作用,收效甚微。这些传统的评改方式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改变这样的作文批改模式,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大多数语文教师、学校管理者,对于作文教学,在思想上已形成一种模式——学生作文、教师评改、不容代替,不可更改。应该承认,学生作文教师评改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尤其在低年级阶段(小学),学生初次接触作文练习,对各种文体的特征和要求理解把握得还不够到位,经过教师精心的批阅和点评,能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不断提高。但作文教学本应包括三大环节:  相似文献   

5.
张志智 《时代教育》2006,(12):120-120
作文评改历来是教育工作者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小学生作文自评自改是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一条好路子,它打破了传统作文评改模式,取代了教师“全批全改”的全承包制度,有利于改变学生“坐等分数、读评语、听讲评”的被列习惯,能唤起、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是提高学生作文批改能力和写作水评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6.
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作也是一样,多写才能妙笔生花,可是学生的作文写多了,教师的评改就成了问题。长期以来,家长、学生和社会舆论,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总是把教师的“精批细改”与“负责”、“有水平”等美称划上等号。事实上,教师呕心沥血、挑灯夜战勾划出的鲜红一片,换来的是大多数学生的“漠然置之”,感兴趣的只是作文本上的分数,细细琢磨者寥若晨星,“出力不讨好”的感受我深有体会。如何解决中学作文教学中作文训练与评改的矛盾,显得日益重要。在思索与实践中,我辟出了一条小径,愿它能成为中学作文教…  相似文献   

7.
纠结于初中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心痛于教师评改作文的辛苦,慨叹作文评改的收效甚微,经过反复的探究、实践与总结,逐步摸索出初中作文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同堂评改作文的课堂建构,即师生同批同改—小组合作互动评改—个人自主评改。既重视"评"的指导性,又重视"改"的实践性,更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探究的热情。在这种课堂建构中,师生同评同改、由评到改,既让学生享受了评改作文带来的成功乐趣,又扩大了作文评改的影响力,提升了作文评改的价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写出像样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8.
教师不仅要确定好作文评改的标准和重点,而且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作文自改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评改前要阅读学生文章,掌握普遍及个别情况,写出或肯定、或鼓励、或启发、或商讨的评语,使学生看到进步,增强信心,进而激起学生修改作文的欲望。然后,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修改自己的文章。这样,学生真正成了作文的主体,能在亲自参与评改中提高写作能力。下面是我采用的六个步骤。第一步:个人初改。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口述成篇的基础上拟出草稿,先要轻声诵读,边读边想,思考内容是不是具体,与题目的要求是否一致,句子是否通顺、明白、生动,…  相似文献   

9.
李伟 《山东教育》2002,(10):43-43
一、培养兴趣,积极参加学生自改作文,开始会有一定难度。于是,我常结合作文评改讲一些名人轶事,使学生懂得为文必改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我还调整了作文的评价标准,不以初稿论成败,而以修改稿的水平定优劣。只要改得好,哪怕只是一点,即给予肯定。二、推敲词句,做好示范教师在浏览了学生的作文后,选一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为病例文,誊抄在大纸上或投在幕布上示范批改,改时对学生讲清每一组语句怎么修改,或增补,或润色,或调换,或删改,并说明为什么这么修改。使学生加深理解,有章可循。最后让学生照例子互改或自改。…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作文评改是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新课标追求的目标,新课改明确学生是课堂的自发参与者,教学是通过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语文课标的理念体现课程改革精神,新课标提出评价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通过检验教学改善教学质量。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互评自评结合。将教师评改转变为学生评改,教给学生作文评改方法,培养学生的评改能力,必须探寻合理的途径改变学生作文评改认知,培养评改习惯,提高写作水平。从培养学生评改能力入手,探讨培养学生评改能力的策略,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就是一些教师批改作文后不做讲评,直接把作文发下去让学生自己看评语就算完事了,缺少信息反馈。如何做好小学作文评改的信息反馈?我认为,在作文评改时,可以尝试以下两种交流和反馈的方式。1.教师评改式这是第一种作文评改方式,即教师评改,然后师生交流、反馈。教师批改之后,如果缺少师生交流和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改革从根本上说应该是解放学生,体现学生在作文训练过程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写作中真正的主人。初中语文教师要大胆探索改革语文作文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师-生,生-生之间合作,学生自主命题,自主写作,自改和互改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张春盛 《广西教育》2012,(10):50-50
作文评改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每一次好的作文评改,对学生具有指导的意义,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这里所说的作文评改,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日常作文进行评改。它包括学生自己给自己的作文进行评改,也包括学生作文之间的互评。它是新课标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思想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和归纳了目前作文评改教学中的不足,依据新课程理念对互动式作文评改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具体的操作程序,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作文评改,让学生在互动评改中,相互促进,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此,教师们对学生作文后的评改越来越重视,评改方法层出不穷。而事实上,许多教师往往密密麻麻改了不少,改得非常辛苦,学生却无动于衷,收效甚微。那么,面对50本甚至上百本习作,如何才能快速完成评改?将评改效用最大化?这就需要教师目中有人、手中有法,把握作文评改的效度。  相似文献   

17.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学生作文一般指的是学生学习写文章。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作文修改是学生作文素养的体现,因此,交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权利.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作文评改,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实教学中,教师面对成百本作文发愁,对于每篇作文要精批细改,要有眉批、夹批、总批,写评语更是难上加难,既要指出学生文章不足,又要照顾学生面子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写出鼓励性话语。而学生对老师的劳动总是表现出不在乎,要么匆匆看一眼了事,要么置之不理。这样,教师作文批改的效用就很难显示出来。作文批改怎样走出这种高耗低效的怪圈?就成了最大的困惑。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说:“我当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了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鉴于此。笔者对作文评改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相似文献   

20.
《河北教育》2007,(12):11-12
案例中两个教师的评改,呈现出了作文评改“从老到新”的实际走向:由精批细改型(教师2评语)到鼓励性作文评语型(教师评语)。两者各有所短,前者由于“专业术语”多,有固定的套路,评语大而空,学生不喜欢看;后者对学生的“表扬”多,学生很喜欢,但这样的评语和作文本身并无多大关系,除了鼓励外对提高其作文水平没有实质性的帮助。那么,如何才能使作文评改既让教师省时省力,又能行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提高作文水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提倡”出发去探索科学而实用的评改方法,从而夯实习作评改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