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恨水的言情小说是高雅化和通俗化的结合体,继承了传统的审美情趣,又体现了作者忧国忧世的情怀,将传统与现实巧妙结合,在大众间广泛流传,并影响深远.其言情小说的主要贡献是将中式的章回体融入到西方细节的描写中,独创了以俗为雅、雅中藏俗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2.
张恨水是一位善于通过使用艺术技巧来吸引市民读者的作家。他总能够迎合市民读者爱看故事的心理,精心安排故事情节,达到错综复杂、十曲九折的趣味性效果;而且他以市民读者的接受心理作为小说创作的出发点,在大量引进新式小说表现技巧的基础上,对章回小说进行了大胆有效的改良,增强了其言情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张恨水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女权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用女权主义的文学观解读现代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作品中的两个不同家庭出身、不同性格类型女子冷清秋和沈凤喜的相似命运,笔者认为造成旧式女子悲剧命运的原因,虽然与她们自身的性格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强大的传统男权社会。张恨水的小说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独特的男权社会的“女性命运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男性角度关照女性并进而关照整个传统社会男女两性关系的机会,让我们了解女性的生存状态,从而促发读者去思考,寻找女性的自我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4.
当代文学批评中的“张恨水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恨水是自古洎今罕见的高产通俗文学大家。他特立独行于现代文坛,却被冷落于现代文学批评。真正学术性的张恨水研究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大体经历了辩诬、定位、深化三个阶段。这一历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文学批评前进的轨迹与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5.
从《春明外史》开始的张恨水的小说改良 ,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 ,先后成功改良了社会言情小说《啼笑因缘》和社会讽喻小说《八十一梦》等作品 ,取得显著的文学实绩。他大量创作的抗战小说也起到了激励民气的一定作用。张恨水的文学道路 ,介于新与旧、雅与俗之间 ,在新文学小说和现代通俗小说互动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围绕言情小说对青年女性的心理射影进行论述,通过研究发现,言情小说对青年女性的心理射影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理想心理、虐情心理。在此基础上,分析言情小说易对青年女性产生心理射影的因素主要有:男女性别的差异、女性意识凸显的叙事模式、女性性权力的提高体现。此外,研究还得出了这种心理射影主要通过厂商的生产、传播和青年女性阅读者的消费、接受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恨水创作了数十部紧跟时代、格调深沉的“国难小说”。 其题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表现前线的抗日斗争,揭露日寇的血腥罪行,弘扬中华民族 的慷慨赴难、英勇不屈的精神;二是描写大后方人民的艰难生活,尤其是文化人贫困无助的生 存状态与彷徨歧路的复杂心态;三是抨击当局者的误国误民与腐败公行的社会风气。作者早期 创作的肤浅感饬已被此时的深沉与犀利所取代,在抨击社会腐恶等方面,张恨水已从新文学的 后卫进到前锋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张恨水的"和谐"文化思想主要是以审美文化学和审美社会学为主体建构起来的,包括对国家与民族、人与社会、人与家庭等多方面的民族精神思考和人文人性探寻。他从国家与民族、人与社会、人与家庭等方面进行审视,所呈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和家庭"和谐"的文化追寻。而张恨水的"和谐"文化思想还包括他的"和谐"文学观和在文学创作上所追求的"新旧合璧"、雅俗和谐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是为数不多的一位性格独特、成绩斐然而又颇具争议的作家。他的两重人格充分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使其作品具有诸多的审美品格。他的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是雅俗同构、新旧互渗;在表现内容上则既追随时代,又表现自我;他一方面青睐于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体现出作者忧世伤时的现实精神,又流露出或浓或淡的名士才情。两重人格使张恨水的创作来自于鸳鸯蝴蝶派而又不同于鸳鸯蝴蝶派,学习新文学而又不同于新文学,他的作品是"精巧化"了的通俗文学,在通俗文学和高雅文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0.
张恨水的“和谐”文化思想主要是以审美文化学和审美社会学为主体建构起来的,包括对国家与民族、人与社会、人与家庭等多方面的民族精神思考和人文人性探寻。他从国家与民族、人与社会、人与家庭等方面进行审视,所呈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和家庭“和谐”的文化追寻。而张恨水的“和谐”文化思想还包括他的“和谐”文学观和在文学创作上所追求的“新旧合璧”、雅俗和谐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1.
早期爱情片受现代言情小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古代和现代通俗文学的改编,前者如稗史片,后者如《玉梨魂》;二是通俗小说作家的加入,如包天笑、周瘦鹃、秦瘦鸥等人。在这两个方面的影响之下,中国电影引发了第一次商业电影的高潮。  相似文献   

12.
李泓 《凯里学院学报》2006,24(4):109-110
张恨水在通俗小说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得力于他成功地把握了现代报刊这一文学载体;现代报刊对张恨水在小说创作的叙事方式、叙事内容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同时,也为报人身份的张恨水赢得了一个表达自己思想文化观念、抒发艺术才情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和借鉴"五四"新小说以及西方小说创作技法的基础上,张恨水在其小说文本的叙事中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显著特征.他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间三个方面均对传统章回小说做出了富有现代性的改造.相对传统小说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全知全能叙事,张恨水小说的主要叙事特征表现在以"人物"为结构中心的限知叙事,及其文本的缓慢叙事和多变的叙事顺序上.  相似文献   

14.
2014年7月17日至19日,纪念张恨水诞辰120周年暨“张恨水与文化自强”学术研讨会在张恨水的故乡安徽省潜山县召开。会议围绕张恨水生平及其作品,从张恨水通俗范本的文化正能量、张恨水抗战文学、张恨水作品的社会史价值与海外传播以及张恨水与地域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经久不衰的“言情热”是近几年文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心理的屏幕上观照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结合生动的实例,较全面地阐述了青少年阅读言情小说的心理动因,揭示了少男少女为什么爱读言情小说的心理奥秘。  相似文献   

16.
张恨水的一百多部小说基本上都延续传统文化中的才子佳人模式。通过与古典小说、鸳鸯蝴蝶派、新文学等文学样式综合比较可发现,经他改良的才子佳人模式,实际上是历史文化背景下妥协而成的中庸模式,但这样的妥协却赢得不俗的市场和读者。现以他的作品《满江红》为案例,从中追溯历史的遗传密码,探索其小说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从“父子冲突”母题嬗变的角度,阐述了《现代青年》《似水流年》两部小说的传统保守的道德伦理型的民间化取向。  相似文献   

18.
处于新旧文化交替时期的作家张恨水对于作品创作内涵的选择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张恨水结合时代精神,对通俗文学进行了现代性改造,打通了雅俗的界限,很好地处理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从文体结构、主旨内涵、表现形式等方面分析了张恨水对新旧文学的整合,这种新旧文化间的和谐处理不仅对文学史有着标志性意义,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上半叶,我国的通俗小说快速发展,当时的主流言情小说和社会小说都已发展成熟并实现了合流,这其中既有文化生态、读者群、作家群变化的诱因,又有新文学、西方文学的影响因素。合流之后的社会言情小说在创作模式、小说主题、人物形象等方面都呈现出自己独特的形态。本文针对社会小说与言情小说整合的诱因与整合之后的形态进行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20.
提及张恨水,大家肯定会想到《啼笑因缘》、《金粉世家》、《春明外史》等一部部经典的小说,以及由这些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作为"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张恨水以写作才子佳人式的言情小说见长。平易晓畅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情节,作者给我们写就了一个个风花雪月的传奇。故事里,男女主人公上演着痴爱缠绵的爱恨情仇,故事外,一代章回小说大师也经历了自己情感世界里的冷暖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