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6届新闻函授开学还不到一个月,我们就已经收到新学员寄来的习作近300篇。有的学员甚至在报名的同时就附上了习作。这种渴望尽早跨进新闻的门槛而积极练笔的精神是可以理解的、请学员们放心,这些习作,我们是会认真阅读并提出参考意见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诚恳地指出,这些学员为免太着急了。有道是,心急吃不了热粘粥,一镐头挖不出个并采;很多事情想快反而漫,所谓欲速则不达。凡事都得循序渐进,方能稳步提高,学习新闻写作,自然也要遵循新闻的写作规律。今年我们编发的《新闻写作学简明教程》(以下简称《教程》)你还没有来得及…  相似文献   

2.
上几届函授,我们曾经采用一稿两写的方法,辅导学员进行新闻习作和研究。所谓一稿两写,是一篇新闻用不同的主题和角度去撰写,从中比较优劣权衡去留,进而提高新闻的鉴别能力和写作水平。函授学员们欢迎这种学习方法。许多学员常常言来自己一稿两写的习作,征求教务处老师们的意见,并希望给予指点。我们发现,有的学员虽然觉得一稿两写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但并不真正理解一稿两写的根本目的和基本要求,因此,只是形式上模仿一稿两写的样子,实际上没有掌握一稿两写的精神。由于不得要领,学习的效果自然要打折扣。为了进一步研讨这个问…  相似文献   

3.
姜鹏飞 《新闻前哨》2007,(12):49-50
当记者的最怕没有新闻线索,没有新闻线索就会无新闻可写。新闻线索可以说是记者的饭碗和新闻之源,独家线索、信源,是记者更重要的竞争力。谁最先掌握了新闻线索,谁就掌握了写新闻的主动权。因此,在跑线记者中,也就有了“贫”“富”之分,这里的“贫”“富”不是指收入,而是指新闻线索的多少。  相似文献   

4.
有的报纸在改版中,把评论作为压缩对象:由各版设有评论专栏压缩到只剩一两个;定期发评论改为不定期发,十天半月难见一篇评论;有的干脆连评论部也给撤销了……大有弱化评论之势。据说,弱化评论是为了腾出更多的空间给鲜活的新闻。遗憾的是,空间大多腾给了大案案例渲染、明星绯闻,真正鲜活、有价值的新闻还是少见。也许他们忘了,评论也姓“新”,它给读者的是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新论断、新视角……新闻只告诉读者“是什么”,评论则能告诉读者“为什么”,给读者打开了新的思路,提供新的启迪,其作用是新闻所无法替代的。弱化…  相似文献   

5.
奔牛 《军事记者》2004,(9):71-72
函授学员大都身在基层.常常为捕捉不到“大”的新闻线索而苦恼。其实.只要你具备了一定的新闻敏感,可以从自己身边抓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性新闻。从某种意义上说.身在基层是报道员的一大优势。因为报道员熟悉官兵、了解部队.能及时发现新闻线索。关键是,通讯员要学会从基层抓新问题。这里刊登的一组函授学员来稿,就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李建辰参加了9、10两届新闻函授。两年来,由于他潜心钻研新闻理论,刻苦锻炼写作能力,在同期的学员当中,可算是一个进步较快的“尖子”人物。为了检阅学员的新闻鉴别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为了检查函授教学的效果,910两届函授,每年都围绕消息、通讯、言论、调查报告4种新闻体裁,组织4次改写和撰写习作活动;教务处从学员的大量来稿中,筛选出较好的作品,刊登在《函授通讯》上,供学员们交流写作心得,探讨新闻业务。最近,我们回顾并总结了这项练笔活动,惊喜地发现,这两年共8次改写和撰写的结果,李建辰的习作竟有5次被选用(去年选用…  相似文献   

7.
第六届新闻函授学习即将结束了,在学期终了的时候,我们愿意向学员们说几句临别赠言: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养成自觉练笔的好习惯,努力提高写作能力。练笔的方法很多。我们教务处根据函授教学的特点,近两年多是采用新闻习作竞赛的方法,鼓励和帮助学员增强练笔的自觉性,培养练笔的好习惯,锻炼和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这个办法受到广大学员的欢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第六届函授学习期间,我们组织了一次新闻习作竞赛。竞赛统一命题为“欢度春节”(统一命题是为了便于对习作进行比较和筛选。这不一定是最好的和…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报道:福建省建瓯市人武部党委高度重视民兵预备役新闻报道工作,日前,组建了由18个乡镇(街道)25名基层报道员组成的新闻报道组,邀请市委宣传部报道组人员,对报道员进行了新闻业务培训。为学员们讲解新闻报道知识,分析新闻线索,就新闻写作基本方法、发现新闻线索、抓报道时效性以及新闻摄影基础知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就报刊新闻写作、电视新闻制作经验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该人武部党委还制定出台新闻报道奖励办法,要求每名人武干部职工结合工作,每年至少完成一至两篇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9.
新,是新闻的基本特征。喜新,是读者的普遍心理。求新,是采写新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闻教材和新闻专著在论述“新”的时候,大都强调两条:1、从时间上讲,事实的发生和变动,越近新闻价值越高。近到事情发生后几分几秒就能捕捉到并发出新闻(有的事情出于其他考虑,做了不说,或晚说。但这不是普遍规律八人从内容上讲,“首次性”的事物最可贵,新闻价值最高。不少学员(特别是生活工作在基层的学员)认为,书上写的和别人说的这些道理,尽管是十分正确无庸置疑的,但是,实践起来却不难了。因此望“新”兴叹:一个连或一个团的范围虽…  相似文献   

10.
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学员一队组织爱好写作的学员成立了新闻报道小组。为提高报道人员的写作能力,队干部请来学校新闻干事、校报编辑为学员传授新闻知识,并组织参加了军报新闻函授学习,制定了稿件评审、新闻线索汇报等制度。  相似文献   

11.
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是报告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是新闻采访写作的第一步,它决定着一条新闻是“有”还是“无”。俗语说“顺藤摸瓜”,如果把新闻事实比作是瓜,那么新闻线索就是连着瓜的藤。一旦没有了新闻线索,记者就会丧失出击的方向。所以,新闻线索掌握得越多,记者的活动余地、选择新闻的余地就越大,才有可能采写出好的新闻。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技术及网络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纸质媒体特别是报纸的发展空间似乎越来越小,报业竞争日趋白热化,新闻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何让读者的目光在报纸上停留的时间更长些,各家报纸各显身手,有的增加策划,有的增加深度报道,有的不断改版,不断变脸,以更新、更锐的面孔出现,《生活报·三江》版在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尝试后,已在副刊"留人"中走出了一条生存、发展的特色之路。在一个地市级媒体中,同源(新闻线索相同)新闻在新闻报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即使再包装、再策划、再换角度、再深挖,  相似文献   

13.
当记者的最怕没有新闻线索,没有新闻线索就会无新闻可写。新闻线索可以说是记者的饭碗和新闻之源,独家线索、信源,是记者更重要的竞争力。谁最先掌握了新闻线索,谁就掌握了写新闻的主动权。因此,在跑线记者中,也就有了“贫”“富”之分,这里的“贫”“富”不是指收入,而是指新闻线索的多少。  相似文献   

14.
《军事记者》2007,(3):72-72
沐浴着2007年的第一缕阳光,我们向所有新闻函授学员表示诚挚的问候!在我们这所没有围墙的新闻学校里,函授学员尽管没有证明学历的文凭,却不同程度地学到了新闻写作的本领。凭着这种新闻写作的本领,有的成为部队的报道骨干,有的退伍后被地方  相似文献   

15.
有些学员在写先进人物的时候,常常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是否可信,是否可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信性与可学性是写先进人物新闻作品成败的关键。试想,读者看了你笔下的先进人物,或是半信半疑,连连摇头,或是仰望兴叹,敬而远之。如果产生了这样的阅读效果,作者的心血和愿望,岂不全部落空。这并不是什么新问题。前几年我们曾经讲过几次。但是,函授学员一年换一茬,一些老生常谈,对新学员来说,未必是陈词滥调。因此,某些重要问题,还得不厌其烦地念叨念叨。现在,通过剖析一篇习作,再作些深入探讨。请看学员夏华民的习作:在基层…  相似文献   

16.
阅读学员们的消息习作,感到有一个问题:乍一看,主题,取材,事例,似乎也不错,可是仔细一推敲,或是新闻要素残缺,或是材料单薄,或是主题肤浅,甚至偏颇。这些习作徒具消息的外形,距离~条真正的消息还有不少差距。这就好比是一个没有熟透的果子,吃的人,咬一Q,又酸又涩,咽不下去;摘的人,费了不少力气,成了无效劳动。这种情况说明,学员们通过新闻函授的理论学习,虽然已经初步懂得了消息的写作原则和要求,但还没有完全掌握消息写作的要领和真谛。因为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希望引起大家重视。我们准备采取分析若干篇习作…  相似文献   

17.
蔡志军 《新闻知识》2001,(10):40-41
读者提供了最棒的新闻线索《鹏城天才少年摘取肖邦钢琴大赛桂冠》先后获得广东新闻奖二等奖、中国晚报新闻奖特等奖等,不在于这条新闻写得多么好,而在于我们可能是世界上最先报道这一新闻的报纸。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能够抢先,我都一一告之:是读者,是读者最早提供了线索。说起来获得这条新闻线索是一次偶然。2000年10月17日下午4时,第二届高交会已近尾声,记者在高交会现场采访完毕,决定乘专车前往振兴路一带采访高交会给餐饮业带来的商机。正是在车上,记者遇上了这位提供线索的姓梁读者。这位读者告诉记者,深圳有两个学生正…  相似文献   

18.
新闻离不了新闻线索,这是每个新闻人的共识。好的新闻线索,不仅能使新闻的写作处于主动,同时也能使所写新闻更加出彩。可以说,发现并甄别出好的新闻线索加以使用,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意义十分重大。但在现实中,不少新闻人总抱怨新闻线索难找,整日为没有好的新闻而苦恼。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有的摄影记者拥有新闻线索后能够拍到好照片,而有的摄影记者拥有同样的新闻线索拍出来照片却平平淡淡呢?近日本刊记者与<武汉晚报>摄影记者周国强就这个话题进行了对话. 做好新闻摄影准备  相似文献   

20.
发现新闻线索是新闻报道的开端,没有发现能力,新闻活动就无从谈起,在新闻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强化记者基本功,丰富新闻源,成为媒体赢得新闻竞争的基石。笔者从新闻线索的特点、发现新闻线索的渠道以及发现新闻线索的前提入手,阐述记者发现新闻线索的途径和记者应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