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区域经济的崛起,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支撑点,这就意味着,在这些崛起的区域中,区域的形象超越了大企业的形象,超越了国家与行政的边界,在全球化国际分工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创新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依靠区域创新,落后的区域经济可以实现跳跃式发展,而区域创新能力的强弱则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在知识经济社会,创新制度环境的各要素-政府、企业与大学,将以市场要求为纽带而联结起来,形成一种三种力量交叉影响的螺旋关系,那科研院所与大学将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强大的技术创新辐射作用,而其中大学的作用尤为重要,因此,由于大学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承担了“动力源”的历史作用,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就在于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智力综合因素需求,而要完成这一光荣艰巨的历史使命,个性化发展,将成为未来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只有通过个性化发展,区域高等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和社会经济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域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改造区域文化,重塑区域形象,建立区域共同精神,而文化创新是改造区域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这种创新既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艰难痛苦的观念和习俗的改造过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共同创建,共同遵守,实现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与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性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分工格局的形成越来越取决于区域竞争力的差异,而区域竞争力的强弱归根到底是产业和企业的创新能力问题。资源型区域目前面临着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培育区域竞争能力、构建区域创新环境等多重艰巨任务,只有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术讯息     
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的发展 张国祥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2期撰文指出,区域经济的崛起,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支撑点,这就意味着,在这些崛起的区域中,区域的形象超越了大企业的形象,超越了国家与行政的边界,在全球化国际分工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创新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依靠区域创新,落后的区域经济可以实现跳跃式发展,而区域创新能力的强弱则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在知识经济社会,创新制度环境的各要素──政府、企业与大学,将以市场…  相似文献   

5.
西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建构和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越式发展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在借鉴和吸收先进国家和地区成功经验和优秀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和生产力的跨越、管理和制度的创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运行质量的提升、速度和效益的并进,不平衡推进和超常规增长,最终实现经济整体跃升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在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努力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已成为西部地区的必然选择。积极推进区域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化创新,构建西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动力系统,既是西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西部地区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在路径选择上必须把发挥比较优势和发挥后发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使二相得益彰,从而走出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区域创新系统有人也称之为区域创新体系或区域创新网络,这是由于翻译和理解的不同。区域创新系统概念在1992年提出,是世界经济界和地理学界的一个新领域,它通过“后福特主义”、“产业群”、“区域的崛起”等经济的实践和经济理论展开得到发展,它以系统的、动态演化的观点将新区域科学中的制度、文化、组织等因素和新马克思主义和新熊彼特主义的创新研究在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的背景下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湖南省应以改革和区域创新为动力,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着力培育区域支柱产业、优势产品、龙头企业和优势地区,全面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以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主创新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以自主创新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强经济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证。区域自主创新的实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应该充分发挥高校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促进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理层社会网络与区域创新网络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与经济学学科的交互发展促进了个体社会网络与区域经济网络的关联。从经理层社会网络及区域创新网络的内涵特性出发,通过两者间的关联要素和影响路径分析两者间存在的既定相关关系,提出现阶段着手发展个体网络对完善RIN的促进作用,以期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及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与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方法的缺陷,使之在解释区域经济增长动力方面缺乏说服力。为解决区域经济系统的动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模型,认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来源于制度,投资技术,企业家等四方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个推动力的作用是不同的,而且只有当其形成合力时,才能以最低成本获得经济增长。随后,作者应用该模型分析了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问题,并指出落后的传统文化阻碍了西部的发展,而资金和技术是解决目前西部发展的关键;相对而言,东部地区提高推动力的关键是加强管理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动漫教育的根本核心是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创意能力缺失,创意能力形成的核心是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动漫教育应从前期策划创意、文学剧本创意、动漫形象创意、表达形式创意等环节进行动漫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创意思维能力培养贯穿于动漫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成才的时代要求,这种要求决定了创新教育的素质内涵,即创新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等。而创新人才的素质培养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办学方向、培养目标、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找到突破。从方法论原则出发,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创新人格因素是教师完整人格的有机构成部分,是教师人格魅力的灵魂。教师的创新人格因素制约着教师教学创新与新课程实施,其结果必然影响着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师的创新人格因素包括创新动机、创新情感、创新信念、创新性格特征等方面。在教育实践中重视教师创新人格因素的形成与发展,尤其是在教师教育中重视师范生创新人格因素的培养,这对提高未来教师的教学创新与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指出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通过讨论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知识结构、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性思维、个性心理品质、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学习条件与培养创新人才的关系,系统论述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课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是创新教育的目的,要培养出创新人才,首先是创新教育。课程创新是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实施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要求我们转变继承性教育思想,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观念,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从而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创新。课程设置除了传统的语言技能课程,素质教育课程外,还应当增设教学实践课,开设开放性、创新性,多元性的专业选修课和能力创新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6.
崛起中的创意产业作为智慧型的新业态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创意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是要进行创意教育。通过培养大学生创意思维,营造创意的环境氛围,建立大学生创意实训基地和建设创意型师资队伍等内外兼顾的发展途径,能够极大地衔接创意人才的需求,并有效应对创意产业的崛起。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是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其中创新精神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内核,创新人格是创新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人格的研究和培养已成为教学理论研究的新热点。因此,创造性人格的若干问题也在引起人们的探讨。创造性人格的内涵,创造性人格的结构要素包括创造动机、创造能力、创造意志;创造性人格的行为特征表现为好奇心、独创性、灵活性、坚毅性等。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areer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trajectories of creative work. As part of the Creative Trident approach to creative workforce measurements, the embedded mode draws attention to creative work as it is undertaken outside of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This article further considers and conceptualises the complex careers pathways of creative workers. Firstly, creative workers in non-creative occupations in other industries are discussed to highlight the challenges and barriers to securing creative employment and the balance creative workers establish with other forms of employment. Secondly, students from creative courses going into non-creative occupations in other industries is discussed to highlight challenges students face in making the transition from higher education to creative employment in terms of workforce expectations and the competition amongst graduates. This article critically evaluates assumptions about transitions from education into creative work employment and associated career trajectories.  相似文献   

20.
东西方创造教育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前者兴起于教育领域,后者兴起于技术领域;前者重在"成己",注重创造者的创造性自觉,后者重在"成物",注重创造性成果的创制;前者以东方哲学为理论背景,后者以心理科学为背景。在现代社会功利至上思想影响下,西方式"成物"教育兴盛,东方式"成己"教育衰落,创造教育失衡。在汲取东西方创造教育各自优长的基础上,建设"东西方创造教育会通"的新模式,是我国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