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没有想到在即将退伍的日子里又历经了这样一次血与火的考验,同时也暗自庆幸在自己一生中又多了这样一次经历。在部队的八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机关工作,虽说也参加过扑火,但记忆如此深刻的也就是这次了.尤其是那一幕让我永生不能忘记——  相似文献   

2.
柳佳 《生态文化》2009,(2):21-24
我的家乡在大海边上,我在海边生却没有在海边长,伴我成长的是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 父母带我们离开大海迁居到森林时,我只有两岁。虽然大海的波涛伴随了我几百个日日夜夜,虽然我枕着大海的涛声完成了襁褓中的睡眠,但我还是没来得及把大海储存在大脑中那个叫作“记忆”的盒子里,因为那时,我“记忆”的盒子尚未YF启,还处于懵懂无知之中。我虽然不记得海的模样,也不记得浪涛拍击海岸的声响,却在以后的日月里伴着林涛把森林一点儿一点儿牢牢地刻在了心里,装满了记忆的盒子。  相似文献   

3.
槐花依旧     
小时候生活在山区丘陵地区,那时村子里到处长满了槐树。每年五月,槐树开花了,整个村子成了一片花海,一团团,一簇簇,如雪,如云,挂满枝头,悬在树梢,在温馨的春风里,把醉人的幽香洒满乡村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村民的心里。那时的记忆,是我永远对故乡抹不去的风景,童年的时光,是我现在对故乡最快乐的回忆。  相似文献   

4.
汀香小榭 《职业圈》2008,(31):91-92
或许我本是爱怀旧的人,其实怀旧也本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可以说明我没有忘记过去,当生命中那段最天真无邪的时日渐行渐远,青春的记忆总会在不经意间袭上心头,当黎明的太阳还没有露出那温暖可爱的笑脸,我已在清凉的夏风中沉醉于回忆……  相似文献   

5.
或许我本是爱怀旧的人,其实怀旧也本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可以说明我没有忘记过去,当生命中那段最天真无邪的时日渐行渐远,青春的记忆总会在不经意间袭上心头,当黎明的太阳还没有露出那温暖可爱的笑脸,我已在清凉的夏风中沉醉于回忆……  相似文献   

6.
时光的脚步,渐行渐远,似乎少年时的记忆,有的已不再那样清晰,但有的却深深地镶嵌在脑海里,永远也不会抹去。还记得,在我童年向少年过渡时期,家,也从森林的外缘,迁入更深的原始密林里——一个新开辟的林场。举目四望,周围全是密密麻麻的  相似文献   

7.
金翔 《文化博览》2006,(9):59-61
你贫穷的手将我抚摸沐浴犹如刀刻你结在秋天的枝头钻心疼痛桌上文字早已潜入黄土你是首长消瘦了天空和树梢荒年里我开始懂得慈善也懂得怀念一个逝者的理由谁相信你一个逝者教育了我们和后代支撑起今天的房屋和思想——摘自旧作《回想荒年》我又梦见二叔了,那个在荒年里守着粮食而给活活饿死的瘸子。于是我醒来便无法安宁——我与时间无法和解,有关二叔的记忆,如开闸之  相似文献   

8.
慈母情深     
我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一元多钱。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还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我的同代人们,当你们也像我一样,还是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时候,如果你们也像我一样,生活在一个穷困的普通劳动者家庭的话,你们为我作证,有谁曾在决定开口向母亲要一元多钱的时候,内心里不缺少勇气?当年的我们,视父母一天的工资是多么非同小可啊!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无精打采。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  相似文献   

9.
念梅     
王静 《生态文化》2014,(1):54-54
最近一段时间,忙里偷闲地整理这些年来自己与心灵的对话,其中有一部分是花开有声,记载着我和花的情缘。读着读着,不禁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读着读着,竞有一种情愫涌起。怎么没有为“梅”留下一笔,“念梅”的思绪蔓延在整个脑海里。于是就想哪怕寥寥几笔,也要把对“梅”的记忆写在生命的过往里。  相似文献   

10.
火场鱼水情     
真没有想到在即将退伍的日子里又历经了这样一次血与火的考验,同时也暗自庆幸在自己一生中又多了这样一次经历。在部队的八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机关工作,虽说也参加过扑火,但记忆如此深刻的也就是这次了,尤其是那一幕让我永生不能忘记——我们是14日晚上到达孙吴县火场的,由于火势较大,山高林密,一直扑  相似文献   

11.
2010年的初冬,我去了永定,当然是为了看土楼,因为土楼已列入联合国文化遗产。永定与我记忆相连接的还有一位远去的伟人。1929年6月,毛泽东来到了闽西永定,住在土楼里,一边养病,一边搞土地调查。  相似文献   

12.
中央电视台附近,一间环境优雅的茶座里,总是处在紧张忙碌状态中的水均益终于在我对面坐下来。对于这个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采访之前,本想请他从屏幕里走出来,给我一点很幕后的东西。但几十分钟的时间过去了,对面的他,一样平和而又内敛的眼神,一样“焦点访谈”节目里或《前沿故事》书的封面上,人们所熟悉的那种“胸像”  相似文献   

13.
洪璟 《文化交流》2013,(7):M0002-M0002
6月30日在浙江美术馆闭幕的"谈情·说爱——贺友直艺术展"让一批又一批的男女老少赶来看满墙的"小人书"。贺友直是连环画创作的一代宗师,其作品被誉为"中国连环画的里程碑"。贺友直,浙江宁波北仑人,今年91岁。吴山明、刘国辉等著名画家在签到本上签名时一个个都说:  相似文献   

14.
榆黄蘑     
关勇 《生态文化》2004,(2):54-55
一丛金黄色的菌蘑此时就放在我的面前。金子般的颜色和花样的形体本就很亮人的眼目,那淡淡的清香却也不肯滞后,一丝丝、一缕缕、一阵阵地离开美丽的菌身,在空气中轻轻地游移、飘散。被它的清香萦绕着,神清气爽的感觉便轻轻地从心底里滋生出来。  相似文献   

15.
宗源 《生态文化》2002,(1):43-47
我喜欢森林,这种喜欢里还带有那么一点点遭遇惊险后的无尽的回味。因为,我不仅仅喜欢森林里的美,还喜欢森林里发生的一些故事,惊奇险恶不用谁安排都会自自然然地发生。在我生命的旅途中,就有几次生死攸关的小故事,都与森林有关,也都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森林里,而且又都能够有惊无险或有惊又有险地化险为夷,最后平安地继续走我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6.
周瑾 《对外大传播》2005,(10):28-30
对冯骥才先生的采访,是在天津小白楼他的工作室里进行的。在约见冯先生的过程中,笔深深感觉到冯先生太忙了。据冯骥才说,他几乎每天凌晨一两点才入睡。可每次笔打电话到工作室时,在电话那头,总能听见他宽厚、响亮的声音。 “在我发表的小说中,大概以《三寸金莲》争议最为激烈。”但是这部小说被翻译成七种字,有英,有越南,有俄。冯骥才的书为什么总是被国外出版界所关注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个跟我的小说背景有关,我的小说都有中国化和地域的背景,外国人看你中国的小说看什么?他看的是你的味道,属于中国的味道。《三寸金莲》当年引起争议的内容中,最主要的就是有读认为我在宣扬与赞美‘三寸金莲’,实际上这是读对小说的误读。《三寸金莲》不是那种以暴露中国历史传统上落后的东西来博得外国人眼球的东西。日本有学评论家认为(《三寸金莲》是讲化的束缚力,我比较赞同这个观点。《三寸金莲》写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儿,可我认为,小脚里藏着一部中国历史,但是现在被裹着得可能是眼睛,也可能是脑袋。” “除去《三寸金莲》,我还写过一本小说,叫《感谢生活》,这本书也被翻译成不少种字,《感谢生活》写了一个做陶瓷的艺术家在大的历史背景下,他的个人命运和爱情经历,书强调了中国民间化的美。因此,我觉得是因为我的书里有了化内涵,才有了它受外国读的喜欢。第二呢,是我的小说里有中国人的特点,《俗世奇人》里就介绍了很多有性格的入,这本书被翻译成法、俄、日本,它和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不同,这些入只能存在在天津码头上。即使这些人可能不在了,但是化会留存下来,他们的气质还在,依旧个性鲜明地活在读的心里。”[编按]  相似文献   

17.
看着现在的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一篇篇发表文章,一本本出版著作,真为自己的童年感到哀伤. 我的家乡其实并不偏僻.距离古秦都咸阳,唐都长安都不过个把钟头的车程.但是,我上小学时,这里是十分封闭的农村.那时,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叫做报纸、杂志的东西.村子里读书识字的人很少,识得一星半点的人,读的也只是一些纸色发黄的通俗武侠、公案书,间或也会有一些如<桃花女斗法>之类的唱词本.  相似文献   

18.
尚书华 《生态文化》2009,(2):29-29,33
一座城市若能临一条江是这座城市的福分。因为有水,这座城市则会出落得柔媚灵秀,英姿绰约。 一个人童年里若能有一条江陪伴,则注定了这个孩子的成长是多趣而快乐的。很幸运,我出生在鸭绿江边,童年里留下诸多难忘的记忆。  相似文献   

19.
连环画又称"小人书",可读性强,欣赏价值高.以前的人家里,谁没有三五成套地搁着?渐渐地,家里的孩子长大了,随着住房的搬迁,那些代表了一段过去岁月的"小人书"大多散落了.如今连环画已成了集藏品市场的宠儿.据行家们认为,连环画在今后若干年里将有可能大大升值. 是否升值要看七要素 近几年来,随着连环画精品的艺术价值逐渐被世人发现,一些早期版本由于难觅成了当代文物,投资连环画的人越来越多.连环画的升值潜力已不可估量.在此掌握连环画升值的七个要素对连环画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我在北京生活了近40年,经常乘坐公交车。当然,“打的”也是常有的事。每当在路上遇到交通堵塞,看列车厢里乘客焦急的面孔,再想到市区里新建的立交桥越来越多.汽车数量、类型、品牌及样式不断增加,不禁使我想起了北京过去的交通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