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工     
去过寺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地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查看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佛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  相似文献   

2.
用人之道     
佚名 《华章》2006,(10)
去过庙里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没有好好地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  相似文献   

3.
<正>去过寺庙的人如果留心的话,就会发现一进门首先看到的,便是弥勒佛迎客的笑脸,再往后看,是面色阴沉的韦陀。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俩并不在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宇。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香客甚众,但他丢三落四,不善理财,致使他掌管的庙入不敷出。而韦陀管账是把好手,但成天阴着脸,  相似文献   

4.
用人之妙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  相似文献   

5.
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 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  相似文献   

6.
用人之道     
去过寺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  相似文献   

7.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相似文献   

8.
中考真题 题一:温暖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相传在很久以前,弥勒佛和韦陀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宇,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庙里人多热闹,但他不善管理账务,丢三落四,所以经常入不敷出;而韦陀虽是管账的好手,但他成天阴着脸,使得求拜的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相似文献   

9.
佛祖的眼光     
秋原 《师道》2004,(11):1-1
去过寺庙的人如果留心的话,通常会发现:一进门首先看到的,便是笑容可掬的弥勒;再往后看,则是黑口黑脸、面色阴沉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俩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宇。  相似文献   

10.
在许多佛教寺庙中都有弥勒佛,即使我不加任何描述,大家都能够想象得出他的容颜。想到弥勒佛那世间无二的大肚,那望之可亲的笑容,很容易联想起一副对子: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许多人,甚至只要一见到“弥勒佛”这三个字,便能发出会心的微笑。其中奥秘何在?  相似文献   

11.
咱们班的张老师,长得白白胖胖,活像佛台上供奉的弥勒佛。同学们私下都叫他胖老师。而他知道后一点也不在乎。有时被他听到他也只是笑笑而已,从不生气。可你要真的以为他非常好  相似文献   

12.
我爱爸爸     
爸爸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便是他那大大的啤酒肚。爸爸为什么会有一个啤酒肚呢?因为他太爱吃肉、喝啤酒了,所以才长了弥勒佛般的大肚皮。爸爸的大肚皮虽然不好看,但我却  相似文献   

13.
1999年,弥勒县“两基”工作通过了省政府的验收和国家教育部的认定,弥勒人世代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2000年,弥勒“两基”工作又以优异成绩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这一殊荣来之不易,它倾注着弥勒各族人民的智慧、汗水、心血。   一   “弥勒”,从字面上解释就是佛。为此,人们称她为佛城。   弥勒地灵人杰。这块佛地养育了伟大的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先生;大观楼长联的作者孙髯翁选择了这块佛地作为归宿;“阿细跳月”的发源地也出自这块佛地。   改革开放以来,弥勒人为红河州、为云南省创出了两个品牌:红河…  相似文献   

14.
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不少关于弥勒佛的佳联妙对,既令人捧腹,又叫人深思。 北京潭柘寺弥勒佛龛两边的对联大概是最有名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相似文献   

15.
弥勒,梵文意为“慈氏”,世称笑佛。相传他是五代时契此和尚的化身。契此身躯肥胖,常搭一布袋,行乞闹市,人称“布袋和尚”。佛经上说他生于南天竺,住在“兜率天”,“兜率”之意为知足常乐。所以,人们看到的弥勒佛像,都是丰颐大耳、袒胸露腹、笑容满面。我国许多寺庙里都有弥勒佛像,且大都配有楹联。联语形式多样,多从弥勒佛的形态和“堆笑”落笔,语言诙谐,构思精巧,各具特色,看起来玄妙,是在宣扬佛门教义,实则或影射世事,或劝喻众生。读来不但觉得有趣,而且还能从中受到某些教益和启发。如: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相似文献   

16.
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挺着个大大的肚子,肯定不好看.所以,人们锻炼、瘦身,想尽各种办法减少赘肉.但弥勒佛之所以让人们喜欢,却恰恰是因为有个大大的肚子.人们喜欢弥勒佛的大肚子,其实是喜欢他的处世态度——宽容与大度. 宽容与大度是一种涵养,一种美德.它是校长良好人格的构成要素,也是校长管理学校和追求成功必须要达到的一种境界.厚德载物,宽容得众.作为校长,器量须大,心胸须宽.要记人之功,容人之过,这样才能团结各种性格的人,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所有救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真正的朋友     
正2月21日晴杨帆是我的同学,他对人正派严格,即使是对朋友,也从不包弊,只要我做错事他就会及时指出。他是我真正的朋友。杨帆,长着一张圆圆的脸,两只像弥勒佛一样的大耳朵,一张樱桃小嘴,最可爱的还是他那双大大的眼睛。他性格比较调皮,但他做事很认真,很守纪律。老师和同学都  相似文献   

18.
<正>"昙花一现,只为韦陀",这是一个美丽凄婉的传说。每当人们听到这个传说时,都会暗自感叹昙花仙子的多情与执著,批判韦陀的无心与大意。可是,我却常常想,如果没有韦陀,昙花仙子会为谁而璀璨一绽呢?如果没有韦陀,  相似文献   

19.
苏州的西园是一个佛教名寺,最出名的要算那五百罗汉了。在众多的佛像中,有几尊是不容易让人忘怀的,如弥勒佛、济公活佛,还有观音菩萨。即使我不加任何描述,大家还是能够想像得出这三尊菩萨是怎样一副容颜。想到弥勒佛那世间无二的大肚,那望之可亲的笑容,很容易联想起一副对子: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世上可笑之人。许多人,包括从未游过西园的人,甚至只要一见到“弥勒佛”这三个字,便能发出会心的微笑。其中奥秘何在?至于济公,我们只要闭上眼睛,  相似文献   

20.
在许多佛教寺庙中都有弥勒佛,即使我不加任何描述,大家都能够想象得出他的容颜。想到弥勒佛那世间无二的大肚,那望之可亲的笑容,很容易联想起一副对子: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许多人,甚至只要一见到“弥勒佛”这三个字,便能发出会心的微笑。其中奥秘何在?这一切似乎很奇妙,其实不过是塑像大师以他高超的技艺创造出了人物的独特面貌,而这一富有个性的特征又在一个个传说故事中不断得到强化,于是他的形象也便随之深入人心,于是从一颦一笑中我们也能区分出谁和谁来。其实塑像大师能做到的,我们用笔同样也能做到。要让人物栩栩如生地走到我们笔下,关键在于要写出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将他的个性提炼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