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习历史课程的根本目的不是只让学生记住几个时间和几个事件,而是使学生获得对历史发展观的思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完成从单纯地掌握历史知识信息向增强历史思维能力转化。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研究历史时必须具有的思考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具体包括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相似文献   

2.
曹琴 《教学月刊》2009,(11):24-26
史料研读,是指在历史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研读相关史料,发现并提出问题,获取有效信息并得出符合历史逻辑的结论,达到解决问题并形成一定历史思维能力的学习过程。由于历史总是以某种史料的形式存在并延续着,因此,史料研读也就成了学习历史的一种最基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根本。因此。我们历史教师有责任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根据我自己的教学体会浅谈如下,以和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4.
杨华 《天津教育》2020,(18):126-127
英国学者劳伦斯·斯滕豪斯认为,教师就是课程,教师就是研究者。他倡导教师成为课程的主人,领导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完全追随并参与课程决策,并在反思中实现课程决策能力的提升。历史教师如何当好引导者和课程决策者,引发学生思考,进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是问题的关键。以问题为驱动,带有逻辑连贯性的有效追问,是活跃课堂、探求真知的有效途径。有效追问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对历史学习而言,关于时间的思维能力是一项必要的学科思维能力,是历史理解和历史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应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得到重视。我国中学历史课程虽然注意时间因素在历史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在教学中注意历史的时代先后和发展脉络,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但始终没有将关于时间的思维能力明确作为一项能力培养目标,也没有完整系统的概念界定。本文根据中外史论书籍,借鉴国外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学习中的时间思维能力进行尝试性阐述,并对教科书如何培养时间思维能力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里的历史素养,是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是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心理品质。中学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主要阵地,而如何在学校特定的空间和时间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这样的描述:"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史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历史的理解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即"史料"。史料是了解历史知识和研究历史时所用的资料。20世纪  相似文献   

8.
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高中历史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也强调,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多层次、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由此可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9.
<正>从孩子到校开始,他们就被安排了语数外等各科课程的学习任务。为了学校的所谓硬实力,课堂上的应试课程严重扩张,大量的作业和训练题,占满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课后学生还被送进各种辅导班去"加餐"。基础知识似乎是"扎实"了,升学率上去了,高分记录屡创新高,但孩子们还有自己的时间吗?孩子们的成长空间已经被"填满"了。当孩子的每一天都被"规划"之后,他们的成长就像在计算机上设定好的程序:每天前进一个百分点,一学期结束后任务完成,下学期再  相似文献   

10.
在多年的高三历史课复习中,发现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材料分析题的解答,在答题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对材料的理解不准确,以致造成解答问题的失误,失去了一些不该丢的分。从高考试题的趋向看,近年来,高考对材料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越来越大。都是以新材料、新情境、新设问考查知识点。实现了把阅读能力与分析、概括能力等思维能力相结合进行考查。我们知道历史学科要求培养的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  相似文献   

11.
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记忆、理解、分析和应变能力。平时注意培养记忆、理解、分析和应变能力,考试时学生就可以取得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12.
“史法”一词。就我所见,至少有三层意思: 一是“按照一定体例编撰史书的传统。这就是《礼记·经解》所说:‘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属辞,指遣词用字.褒贬书法。比事则指按一定体例编排历史事件。《春秋》……树立了编年体史书的记事方法.如杜预所总结的:‘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修史的体例和传统也就是修史的法则.是为文和撰史者都应该遵循的。  相似文献   

13.
蒋贵员 《中学文科》2009,(18):63-64
什么是历史思维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它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发展学生智力的中心环节,也是历史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直接反映。它主要包括记忆、理解、分析、应变的能力,其内涵涉及三个层次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第一层次“是什么”要求学生“知其然”,从不知到有所知,具有再认识再现历史知识获取信息处理材料的能力;第二层次“为什么”要求学生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第三层次“还有什么”则要求学生“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14.
为此作为一位历史教师,有责任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我们的历史教学更富有时代性和生活气息。可如今的初中历史课堂,由于诸多原因,陷入了困境之中。多数历史教师只注重教材知识点的讲授,就事论事,将历史与现实割裂。但我们的学生,成长于信息发达的时代,电视和网络带给他们大量的"时事热点"。若能根据课本内容,将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引入课堂之中,不仅会大大缩短历史课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而且能激发学习兴  相似文献   

15.
行动学习理论是指通过实践行为促进学习,其主要特征为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定期开展活动。中央民族大学“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工作坊”以该理论为指导,开展以小组学习为主的行动学习,内容包括分专题自主学习、开展专题式探讨、进行合作反思、撰写学习日志、在教学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作为小组学习的重要补充,对外交流学习也有效地促进了行动学习的效果。在行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面临的问题还包括教材、评价体系、教学设施等无法满足思辨式教学的要求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积极行动起来,方能为思辨式教学的推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年来的中学教育改革已经取得重要成果.从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到倡导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乐于不断获取新知和主动探索.善于搜取、辨别和加工各种可得信息.能根据自己的个性设计近期的发展方向和计划。例如问题教学法就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提倡以问题为纽带来组织课堂教学.提倡师生双方共同合作来探究问题.提倡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一、前言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初中历史教育有没有效果不在于学生拥有多少历史知识,而在于能否"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发展地认识历史、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而  相似文献   

18.
正1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成为课堂主人上课不仅仅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知识,更是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并认知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学者应当牢牢把握这一点,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课堂中学生应当积极跟随教师的思路,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遇到不懂或者产生疑问的地方可以大胆提出来或获得老师同意与同学一起讨论。要想让学生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对学生作出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9.
今天,素质教育已汇成时代的潮流。历史学科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下面我从才、学、识三个方面谈谈对历史教师"前途"的看法。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必须具备才、学、识全方面知识。那么什么是才、学、识呢?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已在他的史学名著《史通》中提出治史要有三个长处:一是史才,二是史学,三是史识。  相似文献   

20.
中学历史课程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多角度认识和理解历史,培养与提升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作为历史核心素养之一,该素养的形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基于此,以初中历史为立足点,对培养初中生时空观念这一历史素养的具体措施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