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商隐的咏史诗大都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其对统治者辛辣尖刻而冷峻的讽刺和揶揄挖苦,使他的咏史诗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和独特的艺术个性.笔者从语言学的角度,就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选择、修辞技巧三方面分析和解读李商隐咏史诗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2.
罗隐是晚唐一位重要的现实主义诗人,其咏史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或借古讽今,或借史写心,立意新颖,讽刺尖锐,艺术特征鲜明。罗隐的咏史诗成为其反映和表现唐末社会现实生活的重要艺术手段与途径,受到历代诗评家的褒赞。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咏史诗论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诗歌上承诗骚,下开唐宋的重要发展时期,作为一种与整个古典诗歌艺术发展同步的特定题材的诗歌,咏史诗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演变有其规律和经验值得总结,而过去对咏史诗的研究多偏重于唐代。本文在理清魏晋南北朝咏史诗传承演变的基础上,论述总结了这一时期咏史诗在题材义理、形式体制和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充分肯定了魏晋南北朝咏史诗为唐代诗歌繁荣所做的艺术积累。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咏史诗在中国咏史诗的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划时代的影响,他按照以儒家诗教为主体的传统诗学的审美要求将咏史一体推到了思想艺术的峰颠:赋予咏史诗以强烈的讽时性;讽刺寄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赋予咏史诗以深长幽婉的情韵;丰富和发展了咏史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5.
李商隐的咏史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蕴含着深沉浓郁的悲怆美,高度集中地体现了晚唐咏史诗的审美趣味,而其悲怆美的形成则离不开诗人对画面场景的精心剪裁,对意境情趣的营构,以及其大胆酣畅的讽刺手法.这使得李商隐的咏史诗显得摇曳多姿,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6.
李商隐在晚唐社会现实和自身救世抱负的激发驱动下,大力创作咏史诗。其咏史诗以深广的思想内涵和精妙的艺术风姿,成为我国咏史诗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7.
对时局深重的忧患意识和大胆的批判精神,使中晚唐咏史诗有很强的现实性,创作题材的极大丰富使中晚唐咏史诗获得了广阔的生命力,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使中晚唐咏史诗在灿烂的诗词星空中放出夺目的光辉,体现了文学艺术发展的诸多特点。咏史诗由"史"向"诗"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历史的真实向艺术的真实的发展过程,到中晚唐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性、强烈的时代特色和丰富多彩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8.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咏史诗人最杰出的代表,他们均有明确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追求,其表现手法有同有异,对咏史诗的贡献在不同方面各有所得。杜牧和李商隐以自觉的创作意识与多方面的艺术探索,丰富了咏史诗的题材及表现手法,成为晚唐咏史诗的集大成者。他们的创作承前启后,在咏史诗的发展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咏史诗粗略统计有9首,虽"占地面积"不够大,但存在感并不弱。本文从具体内容、艺术特色、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谈一谈对咏史诗的一点见解,展现咏史诗独特的价值与魅力。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的咏史诗有明确的创作意图.是政治诗特殊的表现形式。其在艺术上的创新是成熟地使用了近体的七律、七绝的形式,特别是七绝的大量运用。李商隐用咏史诗的形式写爱情、恋情是他的新创造。李商隐在其咏史诗中说理时大多能以形象、感情出之。总之,李商隐的咏史诗承前启后,是这一题材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1.
李艳 《培训与研究》2007,24(7):15-16
罗隐的咏史诗,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并深远地影响了宋人诗风的审美取向。本文仅以《西施》、《帝幸蜀》为例对罗隐咏史诗的创作情感和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咏史诗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氏咏史诗是其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咏史内蕴丰厚 ,主题内涵主要包括 :表易代之际慷慨幽愤的情怀 ;显表达其对归隐之路的自我体认和固穷安贫的精神理念 ;以史抒写其对人生哲理的思索等。不仅如此 ,陶氏咏史诗亦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主要表现在 :美学价值、咏史主题、咏史方式和结构体式、咏史风格和诗体等方面。基于主题内涵和艺术成就的分析 ,我们可以说陶氏把至左思手中成熟起来的咏史诗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咏史诗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党绍辉 《成才之路》2009,(24):32-33
唐诗发展到晚唐,咏史诗呈现出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不少晚唐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咏史诗。在这些数量可观的咏史作品中,李商隐的咏史诗独具特色,显示出了不同凡俗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水准,为咏史这一体式的成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一) 胡曾是以其咏史诗赢得了在文学史上的一席地位的,他的152首七绝,除末二首外,全是咏史诗,是唐代写咏史诗最多的诗人之一,主要是歌咏春秋战国和两汉时期的史实。但他的咏史诗在艺术上良莠不齐,瑕瑜互见。历来对它的评价,分歧颇大。  相似文献   

15.
咏史诗的创作历来鲜有女子问津,宋代几位志存高远、才情卓绝的女子李清照、朱淑真和张玉娘却大胆地闯入这一领域,均创作出了寓意深刻、特色鲜明的咏史佳作。她们的咏史诗从题材上来说大致可分为品评人物、褒贬是非和借古讽今、指斥时政两大类,在艺术上则具有笔力豪迈、议论高奇及用语幽深婉曲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其咏史诗在文集中有着独特性,故有探讨之意义。现就情感和内容两方面对咏史诗进行分类,随之进一步细分小类。在此基础上,略叙咏史诗的创作动因及艺术特色。希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人来关注郑板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宋杨万里《诚斋集》卷一〇〇《跋谢安国咏史诗三百篇》说:“迁、固纪、传,一篇百千言,而安国约之于二十字,杜少陵所谓‘咫尺应须论万里’者与?”“咫尺万里”,正是咏史诗的艺术魅力所在。所以,不少学者致力于咏史诗的研究,发表了一定数量的论文和专著。  相似文献   

18.
在晚唐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诗坛上咏史诗的作者之多,数最之广,在整个唐代都是很突出的。其中李商隐和杜牧的咏史诗如鹤立鸡群,有着引人注目的独特风貌。沈德潜说李商隐的七绝“长于讽谕,工于徵引,唐人中另开一境”①,主要就是指咏史诗而言的。因之,对李商隐的啄史诗作一些探讨,对我们研究唐代诗歌发展规律中的一些问题,对了解他的思想艺术成就,颇为必要。本文拟从李商隐咏史诗产生的主要客观原因、思想艺术特色以及贡献等几个方面,谈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9.
建安时期,由于受到多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咏史诗的创作出现了一个繁兴的局面,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曹植。他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提高了咏史诗的抒情性和艺术技巧。尽管其咏史诗尚未达到成熟的境地,但他的创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构成该体诗歌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唐代是一个气度恢弘、充满自信的朝代,其重视诗歌的历史条件,使唐文人的诗歌创作独具特色,在思想内容上表现为勇于反思。咏史诗的发展就是唐代文人对社会、历史和自己进行反思的结果。唐代咏史诗的艺术特征经历了萌芽期、自觉期、发展期的演变,生成了再造艺术时空、寓今于古的比兴手法、匠心独具的史事、剪裁融合历史与自然叙史方式的艺术新变,获得了其他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