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1 毫秒
1.
《水浒》与忠义王珏在《水浒》研究中,关于《水浒》与忠义的关系问题,分歧最大。有人说《水浒》是“有志图王”的罗贯中为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新政权而制造革命舆论的一本书,“忠义”二字是别人“盗加”的。有人则认为,《水浒》原名是《忠义传》,忠义是《水浒》的主题思...  相似文献   

2.
简议"两种《水浒》,两个宋江汤国梁近些年来,在《水浒》研究中,关于"两种《水浒》,两个宋江"的评论分歧很大,争论不休。"两种《水浒》,两个宋江"之说,是中国《水浒》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北大学教授张国光先生提出来的。他早在50年代初,就搜集有关金圣叹的论...  相似文献   

3.
古典现实主义巨著《水浒》以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反映了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而显示了作者进步的世界观和作品高度的思想性。《水浒》的艺术成就也是很高的,它突出地表现在人物塑造方面。一部《水浒》塑造了众多的面目不同、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对于《水浒》塑造人物的方法,茅盾同志在《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中指出它有两大特点:一是“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  相似文献   

4.
读《绿野仙踪》,时时能感受到《水浒传》的影子,尤其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叙事技法等方面。《绿野仙踪》某些故事情节与《水浒传》"行文一法";亦塑造了诸如与鲁智深、李逵、"四大淫妇"等肖似的特色人物若干;并模仿运用《水浒传》之"犯中求避"、角色引入、故事衔接等叙事技法。《绿野仙踪》多方面承衍《水浒传》创作手法,深得水浒壶奥。  相似文献   

5.
在《水浒后传》中,陈忱感慨世态乱离,抒发故国之思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泄遗民之愤,而是要表达痛定之痛后的反思,寻求末世社会与人生的出路,也就是说,《水浒后传》是以救世为宗旨的。  相似文献   

6.
金批《水浒》从20世纪80年代就成为研究热点,但关于金批《水浒》作为文学接受以及其中的美学问题,历来为研究金批者所忽视。事实上,金批《水浒》是金氏对这一部小说进行的一次示范性阅读和阐释,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文学接受的一个过程,此过程包含了很多的接受美学的问题,本文拟就此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历史时间为序,对《水浒传》不同阶段的续书研究情况进行简要的回顾与评述,并指出以往研究多集中在明清时期的续书《水浒后传》、《后水浒传》、《荡寇志》三部作品,或略及清末两部续书《新水浒》,而对民国时期出现的《水浒传》众多续书,大多数研究却少有论及。今后,有必要对民国时期的续书,展开个案分析,探讨原因,从而完善并发展《水浒传》续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水浒》基本主题探析江守星《水浒传》问世500年来,评家蜂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侧面反映出了这部古典小说意蕴内涵的丰富与复杂。关于《水浒传》主题就有多种不同观点,较具代表性的是: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乃至失败的全过程;揭露批判黑暗现实;褒扬忠孝节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变迁,水浒故事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其文学叙述的变化展现了别具一格的审美意识。百回本《水浒传》在结末写李俊泛海为暹罗国主,陈忱的《水浒后传》以此承续、构想,演述了三十余位幸存的水浒英雄及其英雄的后裔,重聚造反,直至暹罗国开基创业,为君为臣,其乐融融。大海意象成为作者英雄人格的栖息地和精神愤激、消歇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10.
在唐代的传奇作品中,《莺莺传》是具有典范意义的佳作之一,这不单单表现在其行文结构的精妙圆熟、匠心独运,故事内容的缠绵悱恻、感人至深,还在于其故事本身的常读常新、意味隽永。文章从"乱"入手,对文本故事进行叙事学分析,并试图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历史解读。  相似文献   

11.
“汉拜相、宋封王”与“皇猷黼黻”———曹雪芹祖籍问题考论之一王畅一曹雪芹上世曹锡远一支没有载入丰润曹氏族谱,但是,研究曹雪芹祖籍与家世的人,谁都不能离开《氵更阳曹氏族谱》;无论你是持“丰润说”者,还是持“辽阳说”者。尽管“辽阳说”者认为《氵更阳曹氏族...  相似文献   

12.
标点勘误     
标点勘误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哀公元年》"陈人从田,无田从党"句(1607页)中,"陈人"之"陈"作为专有名词划出,如同吴、楚、陈怀公一类性质。这里有误。"陈"不作指称国家的专有名词解。依上下文看,陈怀公召集国都人,民主决议从吴还是从楚,若不知所从,则...  相似文献   

13.
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发挥新奇丰富的想象,调动比喻,拟人等手法,精细生动地描写了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和妩媚的持征,营造出美妙生动的意境,从而洞察到生命的本质,而作者的情感从始至终都体现出一种含蓄深沉。  相似文献   

14.
以下六篇评论《水浒》的文章,系评论《水浒》小组的六位工农兵学员,在去年九、十月间向全院师生及家属进行宣讲辅导的同时写出来的。十二月初,曾作了某些补充。  相似文献   

15.
张绍林执导的电视剧《水浒传》播出后,引出了各种各样的话题。以湖北大学教授张国光为代表的一派甚至提出了“封杀”电视剧《水浒传》,重拍《水浒》。本文作者认为,张国光和张绍林在对待如何改编《水浒传》问题上,都犯了同样的错误:自以为是。作者在分析了张国光和张绍林在改编《水浒传》上出现的偏颇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现在暂不争论电视剧本身,也不在拍摄上唱对台戏,可先对小说《水浒传》进行学术讨论,使国人对该书的认识评价大体一致,然后再将其转化为电视剧,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相似文献   

16.
《水浒》成书漫长,从史料中零星的记载到说书的话本,再到粗糙、模糊的故事,最后成书大约三四百年的时间。成书后的流传又遭遇了统治者的种种禁毁,却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受到人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17.
康进之及其《李逵负荆》门立功一元代水浒戏存目有30余种,现存剧本约六、七种,而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则是其中优秀的代表作。康进之,棣州(今山东省惠民县)人,一云陈姓,是元代前期剧作家,生平事迹无考,大约生于13世纪至14世纪初,当与关汉卿、王实甫、白仁...  相似文献   

18.
陈旧的《水浒》研究观点,导致了电视剧《水浒传》出现了14种失误。最主要的失误是编剧在版本采用上的失误,其次是诸如主题歌、某些故事情节、场景等的失误  相似文献   

19.
在金本《水浒》中,金圣叹通过对《忠义水浒传》的删改评点,使武松高大的英雄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活跃在人们心中。“仁”是武松的思想基础,“义”是武松的思想核心。他既平凡又神奇,神奇中见平凡,平凡中显神奇。金圣叹以武松的言行和斗争精神为自己出了一肚子怨气,从感情深处与武松发生强烈共鸣。他评武松,实为以此评论自己,抒发个人的爱憎感情  相似文献   

20.
读了《水浒》,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水浒》这部书,歌颂的是投降主义,贯穿的是孔孟之道这条黑线,宋江其人,既是地地道道的投降主义者,也是孔孟之道的忠实信徒。在评论《水浒》这部书的时候,弄清宋江这个投降派是怎样尊孔的,对于我们认清投降派的真实面目,批判投降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谈起宋江,过去总有人说,宋江是农民起义的“非常杰出的领袖”,他的思想代表了整个农民阶级的意志和愿望。其实,大谬不然。查一下宋江的罪恶历史就可看出,他原来是一个打着孔孟旗号、干着投降叛卖勾当的侏儒和奴才。宋江:“自幼曾攻经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