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关于傅山的生平事迹,前人已有较详细的描述,但由于资料的局限,前人描述中仍有未及或虽及而不确当之处。比如,傅山的五世祖是谁;“侨黄老人”的“黄”是指黄花山,还是指黄帝或道士;李克用父子题名的崛堋寺到底在何处;西村是一个村子的名字,还是包含兰村、土堂、崛[山围]目山在内的一个地区的总名,或者说能不能把虹巢、青羊庵都说成在西村;怎样从平民视角认识傅山,等等。  相似文献   

2.
中华傅山园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尖草坪区西村,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法家、诗画家、医学家傅山先生的故里。在太原市市委、市政府和尖草坪区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2006年在傅山先生故里修建"中华傅山园"做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工程。中华傅山园2007年正式向游客开放,以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调查访谈法、统计分析法,对中华傅山园的文化旅游开发现状进行了系统性总结,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丰富中华傅山园的文化旅游内涵,探索其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增强旅游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太原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类似文化旅游地的开发提供借鉴意见。  相似文献   

3.
傅山是晋阳文化孕育出的历史文化名人。傅山的故里太原阳曲县(今太原市尖草坪区)西村,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与三晋文脉为一体的"风水"宝地,故乡的晋阳文化人文氛围对他的一生影响至深。傅氏家族,世代传承书画经文,为太原乃至三晋有名的书香门第。这样具有浓郁晋阳文化色彩和深厚国学功底的家庭环境,为傅山日后的品德修养和读书治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他的艺术作品中,多处显现出家乡美丽自然风光的独特历史文化对其创作灵感的激发,这些集中体现在他的诗歌、绘画、书法、戏剧和饮食文化等方面,反映了晋阳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1935年,我游学苏州,做章太炎先生的研究生。有一次,偶然在护龙街“怡园”水榭的后壁,看到四幅傅山草书屏风,一下子被它的气概所倾倒,一再赏玩,觉得从未曾有。抗日战争起,我随抗战形势,辗转任教于西南各省十余年间,再未能见到傅山作品。直到1951年返太原后,才又先后多次看到以草书为主的傅山的各体书法墨迹和复制品,还看到他有关书法的言论,于是对傅山有了较全面地了解。对其不少精品,更钦佩不已。像《丹枫阁记》,像《晋公千古一诀》,尤其像《五峰山碑》,  相似文献   

5.
傅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遗民、书画家、诗人。他的高尚和刚直的性格加上遭遇明清鼎革、国破家亡的经历,使其诗歌多表达奇崛和磊落的心曲,而显现出一种"古朴奇拙"的特征。傅山诗歌表现出的"古朴奇拙"的特点是同当时的美学风尚相契合的,而且这也是傅山反奴性、反对媚俗思想的体现,是社会环境与个人思想在诗歌中的统一和结合。  相似文献   

6.
在明清之际,作为诗人的傅山少有人知,其诗歌创作反映了明清诗歌创作的一些特点,如对唐代诗人的模仿。在唐诗盛极难继的情况下,在前人诗作“影响的焦虑”下,傅山提出了杜诗不可学的观点,并在创作时力求与杜诗“不似”,但他仍难免受杜诗深层、内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傅山诗学思想的核心是尚"真"。唯其如此,他才能在明末清初万喙一音抨击竟陵派的氛围中标举钟、谭之诗。傅山崇尚的"真",包括创作主体的性情之真与创作手法的"直下掂出"之真。他不崇"古",不拘"法","号令自我发,文章自我开",以真诗表现真我。  相似文献   

8.
傅山对杜诗非常喜爱,其存佚杜诗研究著作即有五种之多.他反对元明以来过分拘泥于诗法而产生的学杜流弊,主张通过妙悟和反复涵咏学习杜诗的精髓.在具体解读过程中,熟稔佛经道藏的傅山往往联系禅法对杜诗进行譬喻,并经常以诗画同论,其论杜倾向在清初诸家中可谓独具特色.傅山的诗歌创作继承杜甫的"诗史"精神,却并不蹈袭模仿,他特别欣赏杜诗雄奇豪放的风格,这正是其独特审美趣向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傅山知识分子品格特征主要表现为,重视“实学”,强调“学以致用”;天然的普世情怀和对平民百姓的关爱;“坚苦持节气”的品格、“独立特行”的精神.傅山知识分子品格形成主要受四方面影响:一是受其家学影响;二是诸子百家思想精神的研究;三是与同时代学者们的交流与往来;四是云游天下,广博见闻.  相似文献   

10.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是贾平凹先生在他的一篇散文中提到的一句话。细细品读这句话,它将一个人从懵懵懂懂的学习成长,到似是而非一样的工作思考,再到气定神闲般的成熟成才的过程描绘出来。这不正与管理者的专业成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  相似文献   

11.
<正>地名是地区文化的反映,举凡历史文化悠久的地方,都有着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的地名。太原之名,已经沿用了近三千年至今未改。可在历史进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地名都能一成不变,有的地名会流变得面目全非,丧失古义。让我们说说几个太原地名的历史演变:"屈围"本不加偏旁在太原市区的北部,有山名崛,土人呼作"屈卫山"。此山在明代以前典籍中尚未见到。明《永乐大典·太原志·阳曲县图》中有"崛围  相似文献   

12.
刘慧 《现代语文》2007,(12):43-44
康熙十七年清廷诏举的博学鸿儒科是清初遗民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对于年已古稀的傅山而言,则是他晚年所遭遇的一次政治操守的严峻考验。作为一个清初思想文化界以反清复明为志向的遗民领袖,傅山以老病拒荐,誓死不仕新朝,虽然身心深受摧残,但最终捍卫了自己的政治立场与人格尊严,为后人敬仰。  相似文献   

13.
傅山在中国书史上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他的理论及作品极具前瞻性,曾引发了许多的争议。笔者拟从现代绘画的审美视角,对傅山书法颇具现代意识审美的诸要素进行比较分析,以求获得其对现实创作、尤其是对现代书法创作的借鉴意义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4.
刘琰 《文教资料》2011,(29):72-73
傅山是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书法史上无法略过的人物.他的书学思想和书法技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书者。他主张学习书法要取法篆隶,崇尚自然,提出了著名的“四宁四毋”理论,并强调“作字先做人”。纵观傅山的一生.其书法风格的变化大抵可分为三个时期,其书风是随着其政治立场与个人情感的转变而转变的,每一次的转变都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并将其书法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契丹是由东部鲜卑族群分化而出的民族,其先人奇首可汗与控制潢河流域的霫民族曾以联姻方式结成联盟,对契丹民族发展壮大产生了重要影响。木叶山是该历史事件的见证地,因而成为契丹民族标志性的文化符号。辽代木叶山祭祀是血缘文化和地缘文化的复合体,体现了契丹文化的转型轨迹。综合分析历史文献对永州、木叶山、冬捺钵(含春秋捺钵)自然环境和相互之间区位空间关系的描述,以及辽历朝皇帝出行活动的记录,史书中的所谓"二水合流"只是泛指的空间,并非精确的地理概念,永州城、木叶山并不在潢水(西拉木伦河)、土河(老哈河)汇流处,辽木叶山应位于今内蒙古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北部或西北方向50千米左右的某地。  相似文献   

16.
史书记载的"鲜卑山"共有五处,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这五处"鲜卑山"实际上指的是三座山,即鲜卑的发源地、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的"大鲜卑山",朝阳附近、混有乌桓、匈奴部落的慕容鲜卑部落联盟聚居地"鲜卑山"和敦煌附近、以鲜卑为主体,包含乌桓、匈奴及氐、羌部落的吐谷浑部落联盟聚居地"鲜卑山",这三座山不仅是鲜卑族兴起和发展阶段的展示,更是鲜卑诸政权的摇篮,对我国古代历史的走向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关于《傅青主手批杜诗》一书是否真出自傅山之手,学术界尚有疑问,没有定论,至今还没有新的相关文献资料出现。笔者在文献资料短缺的情况下,以傅山本人留存下来的其他作品、资料为证,"以傅证傅",论证傅山手批杜诗的可能性和真实性,并借鉴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以望能平学界之争、解学界之疑。  相似文献   

18.
清初遗民与贰臣交往心态十分复杂。著名遗民傅山与仕清官员魏一鳌在顺治年间交往密切,其交游心态可作为清初遗民与贰臣交往的典型。在考察他们交游情况的基础上,主要以傅山为视角,对其与魏一鳌交游过程中寻求政治庇护、生活帮助的功利性心态与对魏一鳌欣赏、同情、理解的心态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9.
安逸催人老     
清代,山西太原有个杂货铺老板得了重病,四处求医也治不好。后来,他求治于名医傅山。傅山要他亲自寻找戴过3年的旧草帽共计100顶,然后给他配方治病。该老板每天清早步行出门,遇到农民戴过3年的旧草帽便买下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傅山首开诸子研究的先河,在清初反理学的学术背景之下,他通过训诂、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来研究诸子学,提出了"经子平等"的主张。傅山在诸子的研究中,最为重视老庄之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