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年从事体操专项训练,引起肱骨生长障碍,是罕见的。复习文献,未有报告。本文作者在1981年11月的一次体检中,发现我省一女子体操运动员,右肱骨比左肱骨长度短4.5公分。兹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金××,女,18岁,吉林省体操运动员,从事专项训练10年,运动健将。 1、病史:1972年12月(9岁)进入县业余体校体操班训练。两年后,右肩关节无急性  相似文献   

2.
直拳防守的阻击点应该在拳手的身体纵轴线和肩横轴线的交点上,即胸锁关节处,从人的生理结构和实战比赛的不同变化进行论证,应成为教练设计拳手训练方法的大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旋转式"和"滑步式"铅球投掷最后用力技术的特点,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及录像分析等方法对全国田径大奖赛男子铅球冠、亚军的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博弈分析。结果表明:在最后用力初期,旋转式投掷技术中铅球的平均速度(2.55±0.50 m/s)小于滑步式铅球的平均速度(3.29±0.34 m/s),最后用力后期,旋转式投掷技术中铅球的平均速度(8.54±2.82 m/s)略大于滑步式铅球的平均速度(8.32±2.61 m/s);在最后用力的整个过程中,旋转式投掷技术中人体重心的平均速度(1.65±0.35 m/s)明显小于滑步式人体重心的平均速度(2.09±0.29 m/s);在最后用力初期,旋转式投掷技术中右侧肩髋速度均明显小于滑步式右侧肩髋速度,但进入最后用力后期,旋转式的左肩的峰值速度(4.6 m/s),明显高于滑步式的左肩速度(3.09 m/s),随后左侧肩髋速度降到最低点,出现了一个骤降的"拐点"。结论:1)旋转式投掷技术比滑步式在最后用力阶段更能有效的增大铅球的运行速度;2)旋转式投掷技术比滑步式更能有效控制人体重心的速度变化,有利于提高动作稳定性;3)旋转式投掷最后用力过程中,铅球的加速度保持平稳上升过程,滑步投掷中铅球的加速度呈现了波浪式的变化特点;4)旋转式与滑步式投掷技术中,左侧肩髋速度变化趋势相同,都出现了一个速度骤降的"拐点",充分体现了左侧环节的积极主动着地,形成有力的支撑制动,有利于动量向右侧投掷臂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对影响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左侧支撑技术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左侧支撑技术是掷标枪最后用力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其重要作用和意义已在标枪教学和训练中引起广泛关注和足够重视.为此,着重从左腿支撑、左肩制动和左腿蹬伸三个阶段七个方面,对影响左侧支撑技术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阐述,以期能为标枪教学和训练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表面肌电技术了解疲劳状态下颈部肌肉的活动变化规律,为颈部肌肉疲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6名无颈部疾病的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分别在屈、伸、左侧屈和右侧屈4个运动方向上完成60%最大随意收缩力(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的等长收缩,直至力竭。评价指标包括平均肌电值(Averaged Electromyographic Signal,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复杂度(Lempel-Ziv,C(n))以及确定性线段百分比(Determinism%,%DET)。结果:1)在60%MVC负荷下,AEMG随着负荷时间的延续逐渐增加,MPF及C(n)随负荷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而呈逐渐增加的趋势。2)在疲劳实验中进行屈颈运动时,胸锁乳突肌的MPF下降斜率与其他方向及其他肌肉有显著性差异(P<0.05),C(n)和%DET上体现出较为明显的规律性。结论:各肌肉在对应运动方向上担任主动肌时容易产生疲劳,胸锁乳突肌尤为明显。而在疲劳性屈颈运动时主动肌胸锁乳突肌和拮抗肌头夹肌均较易产生疲劳,sEMG信号的周期化程度随疲劳积累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尝试通过三维有限元建模及生物力学分析的方法,找出青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损伤原因,为教练员和队医更具针对性地进行损伤预防及提升康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江苏省一线青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 1名,通过 CT图像文件进行腰骶关节模型重建。建立更加精细且具有解剖学特征和生物力学特点的腰骶关节有限元模型。结果:青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腰骶关节受轴向载荷时,L5上缘和椎间盘前部出现明显形变,最大形变量为 5.44 mm,椎体上表面和骶骨耳状面为主要受力部位;椎间盘的Von-Mises应力传递方向由右后方向左侧递增,应力集中点出现在纤维环侧后方。结论:青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腰骶关节受轴向载荷时,椎体上表面和骶骨耳状面为主要受力部位;椎间盘前部受挤压出现明显形变,同时其左侧中后部有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这提示椎间盘后侧方可能因为长期应力集中而致使运动员出现下腰痛甚至椎间盘后侧部纤维环出现破裂。  相似文献   

7.
距下关节脱位合并踝关节半脱位、距骨后结节撕脱骨折极为少见,我们采用郑氏手法曾对一例伤后14天的患者整复治疗成功,特报告如下: 一、病历摘要患者男,21岁,门诊号125481,X片号38197。于1986年3月10日从约五米高处跌下,左足呈跖屈内翻位触地致足踝部受伤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经当地诊治两周后无效,转来我院就医。检查:一般情况好,心肺及腹部阴性。左踝至足部肿胀三度,足呈跖屈内翻位,踝前外方突起畸形,足踝关节活动障碍,足背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寸拳为例,从动力学和运动学的角度剖析武术“击打”动作中“二次发力”现象,为研究击打提供理论支撑.方法:20名自愿者分成对照组(普通大学生)和实验组(咏春拳练习者),用高速成像捕捉仪及搏击项群测试仪测试关节角度、速度、加速度、时间及力量等指标.结果:踝、膝、髋、肩、肘关节角度迅速变化时间点,对照组左侧0.25、0.20、0.30、0.35、0.40s;右侧0.20、0.20、0.20、0.30、0.30s,右侧踝、膝、髋与肩、肘出现0.10s的间隔,出现“相互抵消”作用.实验组左侧0.35、0.25、0.35、0.30、0.35s;右侧0.25、0.30、0.30、0.30、0.30,出现高度一致性,产生“累计效应”.实验组五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01.对照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出现时间分别为0.421±0.176s、0.424±0.124s,时差0.003s,P>0.05;实验组分别为0.376±0.105s、0.333±0.103s,时差0.043s,P<0.001,最大加速度先于最大速度出现.结论:协调性(神经支配肌肉)和打击时机(动量和冲量关系)是武术“击打”动作中的“二次发力”现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在健美运动教学中,通过对内蒙古医学院学生系统健美锻炼40名爱好者调查发现,运动创伤的发生率为62.5%,常见的损伤部位为腕、膝、腿、足、踝、腰、背、胸、肩,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为技术动作、准备活动不充分及场地器材等问题,几种主要的损伤种类为关节韧带损伤,肌肉拉伤、挫伤,针对以上特点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损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摄像法、运动学测试法、动力学测试法、比较分析法和运动解剖学分析法,对影响棒球投手投球速度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投手伸踏脚落地与球出手最快时的地面反弹力最大,支撑脚的冲量最大;投手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和膝关节在投手投球伸踏脚落地球出手最快阶段角加速度最大;影响投手投球速度的关键因素是投手伸踏脚的地面反弹力、支撑脚蹬伸冲量,以及各关节的角加速度;具体可通过增加投手肩肘外展外旋柔韧度、背弓幅度、主要关节肌群力量、肌力伸长度和收缩速度等训练来提高投球速度.  相似文献   

11.
踝关节扭伤是运动员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扭伤后,部分患者呈现足背屈受限,关节内出现交锁样刺痛,不敢触地,不敢平足或背屈位支撑.我们称这为"踝关节扭伤足背屈障碍症".我科自1976至1978年,采用手法治疗此种病患者约100例以上,其中有系统资料可供分析者45例.现将其诊断标准、治疗手段及疗效观察介绍于下.踝关节扭伤呈现足背屈障碍症者45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高山滑雪运动员肩关节陈旧性损伤康复工作进行研究和总结,为相关损伤制定康复方案、明确康复目标及任务、选择康复方法及手段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和康复目标, 设计了为期8周、3个阶段的康复方案,运用针灸、推拿、理疗、功能性训练等方式,从肩关节疼痛等级、活动度、肌力3个维度观测康复方案的有效性。结果:8周康复治疗后,疼痛、肿胀基本消失;左侧肩关节活动度趋于正常,后伸、外展、90°位外旋动作活动度方面与同级别男性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肌力恢复率达到82.1%。结论:运用整体观设计的康复方案与运动员肩部陈旧性损伤情况高度契合,切实有效地缓解了肩关节疼痛,显著改善了关节活动度,大幅提高了肌力,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对后续顺利开展专项训练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五、髋部运动作用:增强髋部灵活性和肌力的弹性第一节:前、后、左、右、挺、跨预备姿势:两脚自然立 1—:左脚向左伸出脚尖点地,同时左胯向上挺出,左臂稍伸肘向左侧摆,右腿稍屈膝。右臂自然摆动。如图(1) 2—:重心向右移挺右胯,同时左腿稍屈膝(提踵)、臂稍左自然后摆、右臂稍屈肘自然——前摆、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三组受试者进行测试,对其肩、髋、膝各关节(特别是上下肢)的相对峰力矩的比值进行分析比较.指出河北省少体校女子短跑运动员在训练中存在的各关节力量素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9)抱腰摔:当对手侧身向我进攻时,我即防开对方的进攻后,迅速进身,右脚上步,落在对手两脚后面,屈膝成马步,右手从对方背后抱腰,右胸贴紧对方上身左侧,左手抱住对方右大腿,伸膝挺胯,把对方抱起.然后,左臂往上提对方的大腿,或者右腿屈膝抬起,从后边顶对方左大腿,同时右臂向右后拉,并向右转体,甩脸,将对方摔倒,如(图117-①②③).进身时要注意护头,抱住对方时,要抱紧不让其转体,以防御对方的反击.  相似文献   

16.
从教育学视角出发,采用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方法和基本原理,对板球快速投球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的特征及要点进行探索,并建立其运动生物力学观察模型,为有效地学习与传授快速投球技术提供参考。结果:1)最后用力阶段技术可划分为右脚支撑、双脚支撑以及左脚支撑三个时段;2)揭示了在最后用力阶段技术中人体重心与板球的运动特点;3)探索了在最后用力阶段技术中人体主要关节的运动强度、运动顺序以及运动方式,归纳出该过程中人体主要关节的运动特点;4)构建了若干个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的运动学指标,反映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要点;5)构建了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观察模型。  相似文献   

17.
单脚蹬地翻身上成支撑是女子三级规定动作的上法,也是体院教学大纲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的教材,这个动作对普修课女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动作之一。从体操动作技术分类看,它是属于摆动动作中半回环动作,其技术要点是:充分利用蹬地摆腿(向后上方摆腿)翻臀同时倒肩引臂,使身体重心升高并靠近器械轴来完成的动作。从肌肉用力性质看,是通过肌肉强有力的收缩(腹肌、胸大肌、肱二头肌的收缩),从而克服身体重力,这时肌肉工作的性质是克制性的。再从女子生理解剖特点  相似文献   

18.
南拳入门     
(4)四种拳法组合练习从马步抱拳开始。①右腿挺膝伸直,左腿不动成左弓步。同时,左拳向左后下摆成左侧平举,拳心朝下,右拳直臂由下向前、向右上抛起,拳眼朝后;目视前方。②右脚向前上步,脚尖外展,上体右转,两腿屈膝交叉。同时,右拳由上向下、向右后下摆,左拳由后向上、向前、向右下抄挂,目视左拳。③接上动,左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水中健身操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将5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水中健身操组,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健身操组进行健身操练习每周5次共训练12周,观察水中健身运动对schober实验、指地距、枕墙距、颌胸距等的影响。结论:水中健身操运动是一种适合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康复健身方式,对促进关节功能改善、维持脊柱生理弯曲、保持良好的胸扩活动度、防止或减轻肢体废用及肌肉萎缩、降低致残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腔内倍频锁模的Nd:LuVO4-LBO绿光激光器,用SESAM作为可饱和吸收体,获得76 MHz、17.6 ps、385 mW的绿光输出,从泵浦光到绿光的光光转化效率为4.1%。实验中观察到绿光对SESAM锁模扰动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并成功地解决了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